28天西藏自驾游(22)天路十八弯,无限风光在其中
天路十八弯,无限风光在其中
——《走遍中国,收官之旅:西藏》之二十二


车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东大门,继续行驶在川藏线的国道318上。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新的旅程。
新的旅程,又怎么能少得了翻山越岭?
在海拔高度不断下降中,在连续翻越了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海拔4668米的尼玛贡神山(318进藏第一高原)、海拔4281米的熊宗卡后,我们来到了海拔3990米的天路十八弯。
天路十八弯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海拔4659的剪子弯山。
在观景台,可远眺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可惜太阳未出,远眺只见对面连绵的山峰被弥漫的云雾遮挡,看不清贡嘎山的真面目,无法饱览贡嘎山的雄伟壮丽,也见不到“日照金山”的绝美景观,不过波谲云诡的高天云海,伴以眼前的挺拔青松,更增加了贡嘎山的神秘幽远。
但俯视,却见山下一条路况非常好的银灰色盘山公路似一条银灰色的巨龙,从看不见尽头的苍翠山脚一圈一圈蜿蜒而上,又没入了看不见尽头的苍翠山顶。人都说“神龙见首不见尾”,在这里,是“神龙不见首也不见尾”。
再细看,这条蜿蜒的盘山公路宽度好像经过精心测量似的,全都一个尺寸,而且每一个拐弯都是不折不扣的“U”字型,有一种严谨与舒缓并存的曲线韵律美。
是的,经历了怒江七十二拐的我们看到的就是天路十八弯的美,而天路十八弯的险却还要我们亲自去体验。
告别和我们纠缠的浑身黝黑、体格偏小、鬃毛长长的藏香猪,我们直奔天路十八弯。
虽说是艺高人胆大,但行驶在海拔不断下降的盘山公路,旅行从来“安全第一”为原则的帅哥依然不敢大意失荆州,依然小心翼翼。
即使是慢行,我却依然感觉好像乘坐过山车般在急速地不断下行。盘山公路迂回盘旋,刚刚下坡直行,马上就一个180°拐弯;接着又是下坡直行,马上就又一个180°拐弯……好在坡度不是太陡峭,拐弯又是舒缓的“U”字型,不会像怒江七十二拐那样,坡度太陡峭,拐弯又是尖锐的“之”字型,一个接一个的急转弯能把人拐得头昏脑涨。尽管如此,如此多的拐弯,还是让我捏了一把汗。
不过,即使是这样,我还依然不忘眼往车窗外,欣赏沿途闪过的风景。分散注意力,让小车拐来弯去所带来的不适慢慢减轻。
盘山公路旁边淡绿色的山体上有一块用白色围墙围起来的长方形院落,里面有大小不一、高矮不同的2栋淡黄色水泥楼房,想必是盘山公路养护工人的起居生活之地。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高原,养护公路不用说是非常艰苦,也是非常寂寞。
设计者是多么了解中国人旅游爱拍照,尤其是爱拍字的习惯啊,在这条盘山公路旁边淡绿色的山体上,分别在上下不同位置,用白色的石头镶嵌出“国道318”、“天路十八弯”两行巨大的字体。游客发出这样图文并茂的照片,不仅可以震撼朋友圈,还可以少费许多口舌。但深谙游客心理的设计者又为安全考虑,在每一个拐弯处都设置了醒目的高大橘黄色铁丝网,让每一个想下车拍照的游客自觉打消了下车的念头,只能一路前行。
这条延伸在群山中的盘山公路,曾经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成群结队的马帮一步一步走在这条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古道上。“饥马恨草短,仆夫苦衣单;悲歌猛虎行,惆怅行路难。”这是清代诗人李苞对茶马古道行路难的真实描述。
俱往矣。如今,我们以车代步,行驶在川藏线,行驶在怒江七十二拐,行驶在天路十八弯,既可以享受挑战这条中国最险峻公路一路的种种惊险后所带来的自豪,又可以尽情欣赏这条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一路的种种美景。
最美的风景,往往来自最险的旅途,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没有惊心动魄的“险”,又哪来“无限风光”?
要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离开天路十八弯,我们依然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