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石林 大自然的杰作
迟迟没有写关于石林的游记,是因为在造物主鬼斧神工的杰作面前,我被震撼得几乎失语。为了把自己所拍的那些石林的照片发出来,只得勉强敷衍成文。——题记 大约三亿六千万年前,云南的路南一带还是汪洋大海,长风浩荡,波浪滔天。大海底层的石灰岩,在海水的不断侵蚀下,形成了无数溶沟和溶柱。到了大约二亿八千万年前,这些溶柱慢慢长成了林立的石头。随着地壳的不断上升,沧海桑田的神话,在这里变为一片真实的存在。亿万斯年间,炎炎烈日灼烤着它,哗哗雨水冲刷着它,猎猎长风化解着它,它不但没有消融瓦解,反而把一种壮丽奇幻的喀斯特地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座座巨大的石峰,昂首挺立大地;一支支奇特的石柱,傲然刺向苍穹。 最初知道路南石林,是在一套精美的邮票上。八十年代初,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我,与同学、父母之间的信件往返比较多。信封上那一枚枚设计独特、新颖别致的邮票,既赏心悦目,又增长知识,我就把它们剪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到书本里夹着。我的集邮生涯,便自此开始。一次,邮电局的工作人员到学校操场上卖邮票,一套关于石林的邮票吸引了我。票面上,千姿百态的石峰、石柱、石壁,争奇斗巧;形态逼真的阿诗玛,翘首凝望着远方。我不顾已经羞涩了的钱包,毫不犹豫地把它们买了下来。雄伟壮丽的路南石林,在我记忆的屏幕上,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在2007年那个金色的秋季,我终于走进李子营,和梦幻中的石林进行了一次零距离亲密接触。走进大石林景区,宛若走进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一丛丛三角梅正艳丽地怒放着,芳华毕现;能够敲出不同音调的钟石,发出的美妙声响,在耳畔回旋不绝。形神兼备的象生石,数不胜数——吉祥的孔雀,精心梳理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大象踞傲地卧于石台,犀牛深情地仰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凤凰灵仪,栩栩如生;双马渡食,惟妙惟肖。老鼠和猫的游戏,正在激情上演。观音菩萨正襟危坐,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师徒四人,披荆斩棘地前往西天取经。将军运筹帷幄之中,士兵决胜千里之外。一位行吟诗人,在激情澎湃地朗诵他新完成的得意之作;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偕游正欢。曲径通幽处,峰回路转。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莲花、蘑茹、玉簪花等诸多植物形状的象生石,葱茏茂密。站在望峰亭上,石林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大自然的造化,令人叹为观止。在这迷宫似的仙境里,你尽可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
走出大石林,一泓秋水兀地出现在眼前。湖面上波光粼粼,一尾尾硕大的金色鲤鱼,逍遥自在地游弋着。有人投入一片面包屑,马上引来众多的鱼儿竞相争食。湖畔,石峰、石柱静默地矗立着。绿草如茵,鲜花着锦。据导游介绍,这些萋萋芳草全部是从加拿大引进的高尔夫球场专用草,柔软如丝,整齐美观。看着如此平整美丽的草坪,真想美美地躺在上面做一个绿色的梦。 一潭幽静的碧水,几块精巧的石柱,几蓬葳蕤的草木,便张罗出一个可人的世界。这,就是小石林。体态动人的彝族撒尼少女阿诗玛,头戴包头,身背背篓,风姿绰约地站在水波潋滟的潭边。伊正凝神遥望远方,盼望能够和她的阿黑哥早日团聚。关于这座阿诗玛石峰的美丽传说,早在五十年代就被改编成了电影《阿诗玛》,并广为流传。看着这站立千年的阿诗玛,忽然想起舒婷的一句诗:“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多么希望阿诗玛能够和她的阿黑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直唱着欢快的歌曲:“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陪阿诗玛(我跟阿黑哥)回家乡。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从此妈妈不忧伤……” 能歌擅舞的彝族人,世世代代生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这里的彝、汉等各族人民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石林欢庆佳节。他们白天摔跤、爬杆、斗牛,夜晚则燃起熊熊篝火,耍龙、舞狮,表演阿细跳月、大三弦舞等民族歌舞。神奇瑰丽的石林,喜气洋洋的氛围,使得中外游客沉迷其中,乐而忘返。 2007.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