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时期与21世纪美国外交理念、战略及政策对比
我将就里根时期与21世纪以来的美国外交理念、战略和政策与里根时期进行对比,探讨其中异同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里根时期的外交政策从整体上与其前任卡特的政策极为不同
总体上是一种以保守主义为核心,强调进攻型的“遏制退回战略”
但如果要细化里根的外交战略不难看出,他的政策在1984年左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变,这是由于里根执政期间政府内保守主义色彩浓厚,且始终受到政府内新老保守派对苏战略差异的影响。
双方虽都同意通过主动地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主动权遏制苏联扩张
却在“出发点”和“对军事干预的具体时机和方式”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其中新保守派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而老保守派从美国实际战略需求出发
而对于军事干预新保守派更为激进而老保守派相对谨慎,并提出了对外干预六点主张。
通过对里根政策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由一下推论即,美国国家政策的决策与实施事实上与其外交理念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且有较强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现反观21世纪的美外交政策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布什政府到特朗普政府,美国外交战略特别是针对于亚太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离岸制衡战略的特征
这一战略主张通过扶持潜在区域霸权国的邻国以限制潜在区域霸权国的影响,从而维护美国世界优势。
其主要方式有间接的政治、外交介入和有限的前沿军事部署;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考虑直接介入、加强前沿部署的等方式。
在亚太战略中,为制衡潜在霸权国中国,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与日澳印东南亚等国家建立了较为紧密的政治经济军事合作关系,包括支持一些敏感政治问题、建立海空军事基地等等,直至今日的印太战略,仍体现着鲜明的离岸制衡政策。
而我认为离岸制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里根时期的新保守派理念的一个延续,以至今日我们称之为自由国际主义也就是当前主流建制派“新保守主义者”理念。
但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到,自由国际主义的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奥巴马执政后期就面临着国内赤字上涨、通货膨胀、陷入反恐泥潭等舆论问题,而全球包括乌克兰、巴以、美伊、委内瑞拉等等区域问题导致美方应接不暇。以至于奥巴马执政后期就转变为一种有选择有限度的国际主义战略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进一步转变,自特朗普上台伊始我们就将其与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画上等号。
细观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可以看到特朗普一方面与中国站看更加公开化的对抗,另一方面又一改美国往日作风,以一种较为冷淡和冲突性的态度对待美国亚太盟友,但始终维持与中国冲突仅限于贸易争端。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特朗普本人奉行“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即以利益为导向原则。另一层面为特朗普作为保守主义阵营的极右翼代表,他们更为激烈的推崇新教教义、提倡孤立主义和本土主义,在经济上持经济民族主义。
这与里根政府后期更注重“美国自身利益、注重舆论、区分干预行为性质和重要程度”等表现的传统保守派理念极为相似。
总体来说这种重瞳保守派的外交战略较为缓和,因此我认为中美间当前关系局面拥有足够的缓和空间,贸易战或许仅仅是特朗普唯利益论调的一个简单表现而已。但对于仍在一定程度维持的亚太、印太离岸制衡战略,我们不可因为美对中周围国家的暂时更淡而放松警惕,这仍将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