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讲座 羞耻感 复旦 高隽
1. 理解情绪背后的信息,情绪是有原因的。
2. 悲伤 因为丧失了重要的东西,可能是虚体,也可以是实体。悲伤的功能:一是收缩,修养修复。二是表达,需求帮助。
3. 羞耻,自我意识情绪。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是自己。自豪与羞耻是逆向的情绪体验。自豪:原本评价低于结果评价。羞耻:原本评价高于自我评价。
4. 诱发情景:违背道德规范、个人无能、社交失当、被人伤害。
5. 羞耻就像即踩油门,又踩刹车的感觉。
6. 悲伤、愤怒、焦虑
7. 中国被试容易出现 认为他人认为自己糟糕的幻想。
8. Gilbert:羞耻源于监控自己对他人吸引力的能力。自我在群体中评价和形象。
9. 羞耻的自我评价:我觉得别人会怎么评价我(负面评价的猜测)。我怎么看待我自己(社会性的自己)。
10. 集体主义文化:个体主义文化。不同的方式建构自己。
11. 中国的文化:不因羞耻而羞耻,因羞耻而自豪。
12. 知耻近乎勇(能量)
13. 羞耻对社会规范有重要功能。
14. 忍辱负重、重新做人、负荆请罪、离群索居
15. 容易羞耻——容易导致抑郁
16. 羞耻心高,挫折感高,但是在中国有羞耻心不一定是坏事,所以会影响对情绪的态度。
17. 我们的教育喜欢利用负面情绪推动自我改变。忽略积极情绪(成就感、兴趣感、战胜苦难的愉悦感)
18. 策略:改变自我让自己更好,换一个视角审视事情。
19. 第一反应:掩饰、隐藏、回避;后续:主动修复,主动防御(重新评价、攻击别人骂骂羞辱你的人),可交替使用两种策略。
20. 情绪策略:1遇到任何情绪,从功能视角看待这个情绪,寻找情绪的原因。2转换态度,看待这个情绪的积极面。3.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总结经验。
21. 认为别人会怎么评价我的情况:和“别人”角色替换。
22. 当认为评价者是重要的,情绪会增大,然后退缩抑郁,而不是求证。
23. 自我对自我的苛刻评价比幻想他人对自我的苛刻评价更难消除。
24. 寻找自己有力量的部分鼓励自己,寻找温暖的人支持自己的人。
25. 很容易因为羞耻而自我舍弃。
26. 放弃自己不擅长的,而从事自己擅长的。
27. 羞耻的原型:看到自己脆弱的地方,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