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中的心理学:爱嫉妒、吃醋,这不是你的错

第六季《奇葩说》开赛以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詹青云在辩题《伴侣有个异性soulmate,我该介意吗》里分享了个人经历,去年因为谈恋爱谈得太辛苦了,和男朋友一起去做了亲密关系里的心理辅导,就学到了第一个,然后就够用了的道理:最重要的情绪管理,就是你要相信,没有任何一种情绪是不应该的。这并不是为了节目效果而夸大理论,事实上,这是心理学上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同时也是很多人在恋爱中的盲点。
晓宇是个很甜美、善解人意的女孩子,在大四时里谈了个男朋友,整个人忽然变了个样子。男朋友和随便一个异性朋友聊天,晓宇心里都会不开心,甚至要求男朋友把微信里的所有异性好友删除了。
男朋友有苦说不出,这种被怀疑、被监控的感觉,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一次去教室找晓宇,在路上碰到了晓宇的闺蜜,就一起走,本该开开心心地好友聚会,却硬生生地被晓宇变成坦白局:你们俩是不是有什么?
经过这么一闹,最后一根稻草压了下来,男朋友选择分手,而晓宇和闺蜜的感情也破裂了。晓宇痛苦不已,闺蜜和男朋友都觉得她小题大做,她也讨厌这样的动不动就发作的自己,像极了偶像剧里的小气又自私的女配。
很多女孩子像晓宇一样,恋爱之前通情达理,恋爱之后就经常无理取闹。身边很多人会来劝告,要大气、要懂事,搞得最后,连她们也开始讨厌这样的自己,情绪波动得更剧烈。
而残忍的是:从始至终,没有人从源头去关心,她们为什么会这样。
晓宇后来去赛客倾诉做了心理咨询,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在恋爱时的“反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高中时,她喜欢的男生,最后和自己的闺蜜在一起了。她以为这件事情过去了很久,自己也早就不在意了,没想到,有些心理阴影藏在一个很隐蔽的角落里,只是在特定的场景,会突然浮现出来。
在恋爱中突然变得易怒、敏感时,千万不要去讨厌、嫌弃自己,反而应该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因为那不过是曾经受过伤的小女孩,在伤口被戳中时的正常反应啊。只有在接纳自己的情绪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疏导,去拥抱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和晓宇不同,董颖是在恋爱中表现得落落大方,从来不和男朋友耍脾气。没想到,三个月不到,也被分手了。董颖很想不通,明明自己已经“表现”得很好了。 其实,就是因为“表现”得太好了,男朋友感受不到她的爱。男友甚至试过用一个异性好友去刺激董颖,没想到,董颖还是懂事地说:“我可以理解的。”董颖其实心里明明很介意,但是又不想让男友认为自己很小气,所以拼命克制,把嫉妒、吃醋这些所谓的“坏情绪”通通关进小黑屋里。
但是,正如詹青云在辩论里讲的,“越是找很多的理由去告诉自己,我这种情绪是不应该的,我需要抑制,我需要懂得,就越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当代社会,随着文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女性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她们希望自己在恋爱和婚姻里,只表现出最美好的一面,所以对自己的情绪都克制、隐忍,更不会主动说出口。
但爱情里面,本身就是充满了介意,真正亲密关系的建立,是要敢于自我暴露,如果两个人都只表现最好的那一面,那样的亲密关系反而不可靠。
想要有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要尊重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要试着表达和疏导情绪。正如那句很美好的话: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