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未闻》片段
寒山脚下聚妙台,城中细雨湿沧桑。
妙台镇隶属于长右县,背倚寒山,远望长右。
此时已是深夜,漆黑的天幕落下一串串的雨珠,妙台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雨水滴在屋檐上的声音,听起来确实一股空旷的幽深。
李未闻抚了抚额头上散落的发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慢慢的拿起桌上的那杯没了一丝热气的散茶,细细的品了一口,又轻轻的放下,似乎是茶中的那抹凉意让李未闻微微的不满,皱了皱眉头,不知是想起了什么,眉头又慢慢的舒展开来。
望了望桌上即将燃尽的油灯,李未闻放下了手中的《昆吾笑谈》,走到窄小的房间唯一的窗户前,轻轻的推开了窗页,双手放在背后,向着窗外望去,雨水成帘天为布,簌簌的雨声滴在窗台上,李未闻恍如未知一般,眼神飘忽,已然神游天地去了,唯有窗外的街道积水还印澄这那张清秀的脸庞。
雨声渐小,雨丝随风飘入窗户,粘在了李未闻的脸上,李未闻的眼神才好似又有了灵气,抬手关掉了窗户,回到书桌前,给灯添了些许熏油,让涩木的气味弥漫整个房间,方才又拿起书本看了起来。
“古书有云,世间有大恐怖,莫如生死,偶有人挣脱,方得长生。而又语怪力乱神,皆为笑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我又将面对的到底是什么?”李未闻自言自语的问到。
思考良久也找不到答案,李未闻索性把《昆吾笑谈》放下,随手又拿起桌面上的另一本书,只见书面上写着《寒山见闻》,翻开书面第一页写到: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花落肩头,恍惚迷离。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李未闻细细的回味着其中的韵味,幽怨哀肠,不过心中又有些不解,书名《寒山见闻》,怎是儿女情长,女子凄怨?“著述为何将此放在首页?这个苏酒又是何人?尊前俯首五百年,一朝入世化作凡。琉璃宫前、泣血为哪般,诉离殇。山下循迹轮回玄,妖肆自封滞尘间。微尘光下,余子终归来,再称王!”
“词中怀恋话凄凉,却又崛起无限期望,看来这幽静的寒山也不是真正的清静之地啊!”李未闻想到。
《寒山见闻》,苏酒著,其中记录了近千年来寒山中发生的各种奇闻卦事,有记载了许多妖兽和药材灵药图录,是这妙台镇上唯一一家书院的藏书,而这个苏酒也是神秘之极,有传闻说他是这家名为夭司书院的创始人,也有人说他是长右县县城中寒山酒肆的第一代楼主,众说纷纭,不知道其人到底什么来历,而且就连长右县的县历中也没有详细记载过,苏酒一切都是百姓代代传下来的,不可考究其真实性。
“唉,这开篇为何此作倒没多大重要,我倒期望这些什么妖兽图录是真的,这些灵药,如果是真的就好了,游儿啊,再等等哥哥,哥哥已经快找到就你的办法了。”李未闻脸带忧色,却又十分坚毅。
李乐游,李未闻的亲生妹妹,李未闻过完今年筮日就是便满十六及冠年了,这个世界的冠礼是十六岁,而李乐游十一岁,却是天生体弱,又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硬生生拖出病来。
李未闻和李乐游是妙台镇边上柴扉村的人,父亲李宫是村里唯一的书生,十年前他带着五岁的李未闻和尚在襁褓中的李乐游来到了柴扉村当起了教书先生,给村里的孩子上课,还给村里的人测日子测字取名字看风水,很是受村里的人尊敬。
但是李宫身体也是十分的羸弱,这一家人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遗传一样,都是病怏怏的身体,李未闻还好一些,没什么病,就是常年生活清苦,导致发育不良而已。李宫却是长年咳嗽不止,好似患了肺痨一样,时不时的还咳出血。
半年前,李宫将李未闻和游儿托付给了村里的村长葛老,自己说是去寻求救治乐游的方法,可是一去不复返,不知道是发什么意外还是故意将未闻和游儿抛弃,没有一点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