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翻译(《魏书一·武帝纪》11)
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
三月,公围张绣于穰。
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注一]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公与荀彧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之,到安众,破绣必矣。”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秋七月,公还许。荀彧问公:“前以策贼必破,何也?”公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
九月,公东征布。
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陈宫等沮其计,求救于术,劝布出战,战又败,乃还固守,攻之不下。时公连战,士卒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月余,布将宋宪、魏续等执陈宫,举城降,生禽布、宫,皆杀之。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众。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注二]
建安三年春正月,曹操回到许县,首次设置军师祭酒一职。
三月,曹操在穰县围攻张绣。
夏五月,刘表遣兵救援张绣,截断曹军后路。曹操将要撤军,张绣派兵追击,曹军无法前进,只能连营慢慢前行。曹操给荀彧写信道:“敌人前来追击,虽然我军日行数里,但是我已有计策,到达安众县后,必定能击破张绣。”曹军到达安众县,张绣与刘表合并据守险要之地,曹军前后受敌。于是曹操命令夜间在险要之地开凿出一条地道,把辎重全部运送出去,然后设下奇兵。等到天亮,贼军认为曹操逃跑了,出动全军追击。曹操见机出动埋伏的步骑兵夹攻,大破张刘联军。
秋七月,曹操返回许都。荀彧问道:“您先前算到贼军必为所破,为什么呢?”曹操道:“敌人阻遏我撤退的军队,而与处于死地的我军战斗,我因此得知定会取胜。”吕布再次联合袁术,派高顺进攻刘备,曹操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刘备被高顺击败。
九月,曹操东征吕布。
冬十月,曹操屠戮彭城,擒获彭城国相侯谐。曹军进攻到下邳,吕布亲自率领骑兵迎击。曹操大破吕布,擒获吕布骁将成廉。曹军乘胜追击,兵临城下,吕布惊恐不安,欲想投降。陈宫等人阻止了他的打算,派人向袁术求救,并劝吕布出战。吕布迎战,再次败北,便回城固守,曹操攻之不下。当时曹军接连作战,士卒疲惫,曹操打算撤军。后采用荀攸、郭嘉计策,于是掘开泗、沂水,引水灌城。一个多月后,吕布部将宋宪、魏续等人抓住陈宫,献城投降,生禽吕布、陈宫,皆杀之。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自聚集兵众。吕布攻破刘备后,臧霸等人全都服从了吕布。吕布被击败后,擒获臧霸等人,曹操接纳并厚待了他们,分割出青、徐二州滨海之地交付他们管理,分出琅邪、东海、北海等郡国领地重新设城阳、利城、昌虑郡。
当初,曹操为兖州牧时,任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叛变时,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和妻儿。曹操颇有歉意,便辞退了毕谌,道:“你老母亲在叛贼手里,你可以离去。”毕谌叩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曹操嘉奖他的忠心,为此感动流涕。毕谌离开后,便逃归亲人身边。等到吕布被击破后,生擒毕谌,众人皆为毕谌感到害怕,曹操道:“对其亲人尽孝之人,难道不一样会忠于君主吗!这样的人正是我所需求的。”于是任命毕谌为鲁国国相。
[注一]《献帝春秋》曰: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绣围。
《献帝春秋》曰:袁绍叛卒对曹操说道:“田丰出谋让袁绍乘早袭击许都,如果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则军旗一指,天下可定。”曹操这才解除对张绣的包围。
[注二]《魏书》曰: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公曰:“当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辅相君长,人怀怏怏,各有自为之心,此上下相疑之秋也,虽以无嫌待之,犹惧未信;如有所除,则谁不自危?且夫起布衣,在尘垢之间,为庸人之所陵陷,可胜怨乎!高祖赦雍齿之仇而群情以安,如何忘之?”绍以为公外托公义,内实离异,深怀怨望。
臣松之以为杨彪亦曾为魏武所困,几至于死,孔融竟不免于诛灭,岂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哉!非知之难,其在行之,信矣。
《魏书》曰:袁绍宿来与前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隔阂,想让曹操以其他罪名诛杀之。曹操道:“当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辅佐君主之臣,人心怏怏,各有自为取代之心,此乃上下相疑的时代,即使以真诚之心待之,依然惧怕不为君主所信;如果这时还因矛盾清除异己,则谁人不感到自危?况且出生于平民,在尘世之间,被庸人欺凌陷害,更加让人怨恨!高祖赦免对雍齿的仇恨,而众臣的情绪得以安定,如何忘之?”袁绍以为曹操对外假托公义,内心实则表里不一,深怀怨恨。
臣松之以为杨彪亦曾被魏武所囚禁,几乎就要死去,孔融竟不能免于诛杀灭族,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知道道理并不难,而是在于身体力行,确实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