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的FM记忆
1. 很多人的品味据说会在年少时就确定,尤其是我这样不思进取、不愿走出品味舒适区的人而言,因为很难接触到新风格的作品,观影也好,读书也好,听的音乐也好,都只是中学时代的重复。
排除去作为电视剧背景音乐因为循环太多遍而被动记忆的歌,人生第一次音乐品味的塑造,大概是从小学三年级我爸买的那个mp4还是p5开始。虽然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是苹果,但其实是被人骗了的盗版苹果。不过作为小孩子的我已经学会隐秘地对他这样笨拙的大人表示谅解,毕竟在小学生里有mp4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我妈一边拧着眉训他“太宠我了”,一边兴师动众地把睡午觉的我哥从床上扒起来,要他给我下“当下流行的音乐”。
于是作为小学生的我,最后结局是拿着充斥着陈奕迅、孙燕姿和陈小春的随身听不知所措。互联网和书柜里不知收敛的读本给自己一种“我已经很懂什么是爱情”的张狂错觉,每每戴上耳机自我陶醉,都仿似可以理解陈小春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在唱“我没那种命啊她没道理爱上我”,从来不质疑苦情歌存在的合理性。但毕竟听歌和同龄人断层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大家在接歌词的时候偶然接的一句“不如这样 我们一直拥抱到天亮”被嘲笑“大概是你编的吧”,同组的人也会窃窃私语地商量:等下次我们再接不上,你就造一句话,说是什么陈奕迅的歌。
在小学总被人说早熟,其实也是大人对我求知若渴的目光毫不避讳的缘故。还没到把读懂的东西佯作不懂的年纪,看法因而总是和大家不太一样。老师讲一些强加的道理的时候,没头没脑的“为什么”抛出来,就容易被当做不被喜欢的小孩。在音乐课上抗拒地吹走调的竖笛的人,心里偷偷地哼着一知半解的调子。
-
2. 玩贴吧的时候常常会有那种推荐歌曲的帖子,就这样开始听粤语歌。
邻桌的男孩怎么会那么凑巧,和我看同一本儿童文学,告诉我他最喜欢陈奕迅的歌是一丝不挂。虽然怀疑是因为歌名的缘故。会因为到底是过度使用还是我的虚荣争执不休,截图长长的歌词轰炸我的聊天记录。看到他个性签名悄悄改成我说了所有的谎,你全都相信。被人质问和谁说了我爱你,又红着脸躲避。会在心里想,他在说谁呢。
偶然觉得卫兰的歌名字好长好酷,喜欢的男生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正好可以面无表情地哼给他们听,你知道我在等你们分手吗。
不过因为怂,只能发出无声的音节。
好像开始真正意义地懂什么是失恋,痴缠是哪回事,虽然不曾谈过什么恋爱。开始听懂悲伤的歌,在长长的下午,用还没有成型的、被老师批评是“全班女生里最丑的”方块字,抄满满一张纸密密麻麻的歌词。在走廊偶尔抬头对上眼睛,又快速地将视线交错。自恋地把自己想成MV的女主角,背景音乐正在缓缓唱出“和某某从来未预约 为何能见更多”
掌管全班文娱命运的同学,无意之间也塑造了一整个班的品味。在大家午休的间隙循环了一整个月的泰勒斯威夫特,使全班最面瘫的数学课代表,也能在发作业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哼起You belong with me. 中考前的大家都在偷懒的体育课,在雨后时不时滴水的篮筐下,和室友一起头对头听Taylor的Ronan,我说这真是一首悲伤的歌,她沉默地点头。
-
3. 高中班主任处心积虑找来的励志歌曲里,蜗牛曾经是最喜欢的一首。那时候连社交软件都暂停使用,平安夜当晚在文具店门口听说室友和男神牵手成功,店里正在播放圣诞结,脑子里闪过却是粤语版的歌词, 凝视那灯饰,只有今晚最光最亮,却照亮我的寂寞。
Sia的嗓音有段时间令人着迷,做题做到崩溃的时候喜欢单曲循环Chandelier,123 123 drink,123 123 drink,无奈地看用来照亮夜晚的小台灯一盏一盏地都渐渐昏暗掉。
听北京道落雪了,想摸北京的天空。听The best is yet to come,也听小飞机场。最悲伤的时刻大概是因为网易云没有版权,求室友从虾米帮我下首最爱的迷失表参道过来,室友声泪俱下地控诉我她不小心循环到这首而做了一晚上的噩梦,因为王菀之的唱腔很像鬼片。
因为约定里的意象始终对秋天抱有期待,会因为夜路上街灯下一个好看的侧脸而心生动容。虽然那几首烈女之歌全都倒背如流,遗憾的是没有被轻易鼓励到,不敢和喜欢的人打照面。
可能真的是love disabled.
-
4. 随便写了这么多,发现听歌的时候总会构想未来此刻自己的模样。遗憾的是从不曾、从不曾做到。
还是感谢永远有歌,把心境道破。下次无聊的时候或许会继续写,私人化的产物写起来总是很轻易。从前是写到app上去,现在又po到这里。
人生才过了这么短时间,就又有一些遗憾的事永远停留在unfinished,未发生。想要全部抒发太矫情,还好可以继续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