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一角:开箱整理我的藏书
“开箱整理我的藏书”(Unpacking My Library),这是瓦尔特·本雅明的读书随笔集的名字。我东施效颦,也一直想写一个同主题的东西。
但是开箱整理谈何容易,实在是太多了。这几日无聊的时候在家里随手拍照,截取到书架的一角,几十本书,恰好能够概括我自开始读书这十几二十年来的脉络,记录在这里,算是二十六岁到来前的一块路边纪事碑。

两排,从上排开始介绍,左起:
《唐诗新选》,陈舜臣作品,新潮社,1989年。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
《唐诗选新释》,佐久节作品,弘道馆,1931年。
《陆放翁全集》上下,香港广智书局,七十年代。
《汉诗》,西谷元夫作品,有朋堂,1987年。
《唐宋词格律》,龙榆生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绝句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绘图千家诗》,中国书店影印本,1990年。
《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79年。
《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7年。
《唐诗三百首: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唐诗三百首新注》,金性尧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宋词选》,胡云翼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中国诗人选集》第一集、第二集,岩波书店,1990年。
《中国历代诗歌选》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按:以上可以算作第一部分,除一本哲学原典选编书乱入外,剩下都是诗词相关,都是我愿意反复看的经典(只差一部《唐人选唐诗十种》,它在我的床头)。一大排的那个是日本人编的诗人选集(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双人合编),在名古屋上前津买到的。这里面的不少书换酒书店也上架过,有的还经常出现,以后可以留意,都是家庭藏书之必备品。
《小王子:汉英法对照》,周克希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Bloomsbury Publishing,2003年。
《今夜故人来不来》,丰子恺作品。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舒比格作品,2000年。
《台湾府志校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年。
Sartor Resartus and On Heros and Hero Worship,卡莱尔作品,Aldine Press,1965年。
按:这部分可以算作“现代趣味”系列,这本《小王子》真的好,可惜出版社不再印,否则一定会成为我店里主推的版本。哈利波特这册是初印本,我在某次网上拍卖买到的,很便宜。丰子恺这个是用他作品做的笔记本,杭州晓风书店作品,不是书。舒比格这部读过的都懂,纯净之美。台湾这本是我在厦门大学门口的旧书店买到的,很有纪念意义。最后一册是雄辩之作,老精装书,复旦南边的旧书店买到,一百多,巨款。
《资治通鉴选》,中国古典文学大系本,1985年。
《法英华会话指南》,商务印书馆,1933年。
《史记三家注》六册,乐天出版社,1974年。
《百衲本二十四史·陈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
《百衲本二十四史·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
《两汉书精华》,香港艺美图书公司,七十年代。
《国史大纲》上下,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年。
按:这部分自然是历史系列,乱入的会话指南自己也是历史的陈迹,快一百岁了。我是历史系出身,这些书自然是在我这里经过层层淘汰才得以保留的,真的是美极了。
《鲁迅选集》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
《鲁迅选集》全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鲁迅书信集》两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录,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
《鲁迅全集》存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按:鲁迅是我的爱豆,鲁迅的书全都读过,这些是收藏的其中一部分,在安徽老家还有不少。都是实体有特色的书,要么够老要么手感够好,超出文字之上的喜爱。
《诸子集成》全八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
The Unpublished David Ogilvy,Ken Roman出版,2002年。
《禅门撮要》,朝鲜僧清虚堂休静作品,韩国出版,2012年。
按:大部头的是聚珍仿宋字影印民国本,应该有很多朋友很熟悉,经典中的经典,我在一次上海福州路古籍书店清仓的时候捡漏的(同时还买了影印本的《十三经注疏》和《二十四史》<只缺一册>)。英文书是我的另一个偶像奥格威的作品,没去过奥美是我的遗憾之一。最后一部是佛书,在釜山买的。去韩国大家一定要去看庙,首尔市内看曹溪寺,最后再去大邱是山里看海印寺,有八万高丽大藏经。

大概是这样,这张照片就是我在海印寺拜访八万大藏经。祝大家福缘俱满,新年发财。有空多到我们店里和网店逛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