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课堂——早期实验电影(上)
早期实验电影出现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是非常繁荣——出现了未来主义(代表人物波丘尼,普拉特拉),达达主义(代表人物杜尚,阿尔普等),至上主义(马列维奇),构成主义,蒙德里安的风格派以及超现实主义(萨尔瓦多达利,马格利特......)
老师主要介绍了汉斯里希特,以及法国先锋派的几个导演——费尔南德莱热,克莱尔,萨尔瓦多达利,路易斯布努埃尔,让考克多他们。
先说汉斯里希特。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是一位坚贞不渝追求实验电影的德国导演,这从他后来的一部电影长片的名字就可窥见一斑——《实验四十年》(该片收录了他的大量实验短片)。汉斯·里希特是以“立体主义”画家的身份进入这一领域的。在苏黎世,他与Tzara和Arp共同创建了“达达主义”组织。在这个充满激情的组织里,他逐渐对静止的绘画感到厌倦,并发自肺腑地渴望创造一种全新的绘画艺术,一种像音乐一样富有节奏的美术形式。[1] (来自豆瓣简介)
关于他我们大概看了三部影片《Rhythmus21》《Rhythums23》(也就是几几号节奏系列)以及《早餐前的幽灵》《电影研究》





其实我看这些的时候精神有点恍忽,上课看着看着快睡着的时候一丝恐惧感突然袭来。想到我小时候经常发烧,一发烧人就会糊涂,睡觉睡不安稳就会梦到生活中各种东西都一直在放大缩小放大缩小,完全不受我的控制,这些东西就在很快速地放大缩小,但我说给妈妈听她都会觉得我是不是傻了。但这些真的都是在我梦里看见的东西,我现在都会害怕这些东西。想可能是来自童年时期原始的恐惧吧。
而且看这些实验影像是不是不应该保持清醒状态去看呢?如果这些绝对纯粹的精神脱离现实,纯属潜意识的东西。而人在迷糊睡觉时会有种最脆弱、最原始、最不受外界各种东西控制的mind。这时候脑子可能不清醒,但是最“human”的。
《早餐前的幽灵》我好像没有认真看......上课看的时候打盹了,但还是稍微截了几张图




看这几张截图就可以知道这部电影风格非常的达达和超现实啊!之前也在我的日记里讲过,Dada并不是艺术,而是反艺术,达达反对任何传统美学及其构造出美学的‘逻辑’和‘道理’,拥抱混沌和无条理。飞走的帽子,多重曝光,无厘头的重复,没有逻辑的情节......我看这部电影有一篇影评讲的挺好的,如果有兴趣找来看的话可以看看这个:
电影中的达达和超现实主义(1):早餐前的幽灵 Vormittagsspuk (1928)
然后进入到法国先锋派。
法国先锋派最著名的主要有这四部影片:《幕间休息》,《机械芭蕾》,《一条安达鲁狗》以及《诗人之血》
先说《幕间休息》,(豆瓣翻译成《间奏曲》哈)

《幕间休息》是一场“灵车逃跑”的闹剧,形式的话,豆瓣上也有很多解析分析啦,它也是非常的“达达”,无非就是有非常多的反常规视角(芭蕾舞者那个),奇怪无逻辑的剪辑,看了这么多先锋派实验影像作品了这些其实都是意料之内(但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具有突破性的),令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这不并不是很重要的故事——“为什么死了以后都还要受到别人的控制,走各种现实世界关于死亡的程序?当然我是要逃跑,去冒险去飙车,去一个没有人的草原......"故事,剧情,在这些先锋派影像里面大多都不是很重要的一part,大部分都是无剧情,全都运用一些象征性的东西。但我觉得《幕间休息》这个完整的故事本身就很”达达“!
好困啊不想码字了......《机械芭蕾》《一条安达鲁狗》和《诗人之血》下次再写吧,先放几张截图~



byeby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