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交际花09 | 人的生命越卑鄙就越想活
能够在万豪酒店的顶层酒吧啜饮威士忌,倪薇薇此刻的感触是“天哪!这么多年终于我也有了喘息的机会!”
倪薇薇起初学的并不是德语,而是法律,文科生最难念的专业。后来为了能够接近自己心中的白月光,就去歌德学院一板一眼学德语。
人生的吊诡之处在于,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白月光觉得学德语太难,索性中途放弃,一大堆资料词典参考书都给了薇薇。
薇薇也是个妙人,竟然咬牙继续读下去,而且读得相当不错,竟然读到了去德国。在学这门新语言的时候,薇薇背的每一个单词,汇集成句子,都是情话,是她对白月光默默无闻不敢明言的卑微爱情。
这当然是一种折磨。白月光聪明绝顶,怎么猜不透倪薇薇对他一往情深,但是他什么也不说,就是耗着。只是倪薇薇的确生命力过于顽强,竟然在这种凌迟中不但没有被耗死,还修的正果,多掌握了一门语言不说,她的生活也被拓宽了很多。
很多年后,倪薇薇想起来白月光这个人,依旧又甜蜜,又心酸。她不知道为什么,始终要用所谓“优秀”来证明自己。
那么当今世界的优秀怎么界定?体面的工作,丰富的知识,饱满的阅历。
好像这些,薇薇都在和白月光分离之后的这些年,做到了。
但是又怎么样你?薇薇成为了她认知里,白月光的理想型,但是却从来没有获得过他的爱,他的垂怜。
他的心真是比铁石心肠还要铁石心肠啊!
白月光不知道薇薇在德国扎扎实实受了不少苦。
即使是中产阶级出身的孩子,也还是要打工的。薇薇还记得年少无知,竟然在汉堡码头搬衣服,一箱一箱,其实是个纯体力活。她那个时候想,出卖体力是光荣的,而不愿意去咖啡厅当女招待,或者去酒吧赚更多小费。
她怕学坏。
学坏?什么是学坏?往后的日子,她经常穿梭在绳索街,陪着朋友们穿过狭窄的巷道,这就是欧洲最大的红灯区,看多了也没觉得谁就能好到哪里,谁能坏到哪里,只是大家生活在不同的次元。
每个人都在出卖自己的身体,或者说身体的不同部分。换句话说,工作中,你除了可以出卖自己的身体换得报酬,还有什么呢?
那个当时她用尽全身气力搬的时装品牌叫TOM TAILOR,薇薇从来没有买过一件这家的衣服。只要在德国街头看到这家店,她就觉得全身酸疼,让她回到了穷学生最窘迫最难堪的时候。
德国本身吃食很差,干一天活,无非是街边吃一个DONNER(土耳其鸡肉卷),大约3个欧元。周末的早上,她会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还涂着眼影,去吃一家葡萄牙面包,外加一杯拿铁,感觉也是过年了。
她不愿意和那些矿主家的孩子比,他们有挥霍不玩的金钱和无休无止的派对,明明都是小孩子,却纷纷喜欢装作(或者的确是)夜总会的常客,酒吧里香槟叫上半打,总要凑很多人,认识不认识的,然后大家开始默默饮酒,相互并不劝酒,但也并不觉得真的沉溺其中。
这么一本正经喝酒,薇薇有点心疼那半打巴黎之花香槟。
薇薇看到他们一个一个穿很新的衣服,都是奢侈品,这些同龄人恐怕这辈子都没有听说过什么TOM TAILOR,或者自己穿过,如今孩子气又一脸严肃的拼酒,觉得好气又好笑。
而那些极为辛苦的学生,去餐馆打工的孩子,薇薇也见过,但并不多。欧洲是一个最适合中产的地方,总之不会太穷也不会太富,除了诈骗同胞,绝无可能有发大财的机会。读书难,毕业难,真要拼体力,亚洲人也不是土耳其移民的对手,所以这里就是可以做一个体面的普通人。
她还记得自己小小的,亚洲的脸很吸引人,黑头发,扎一个马尾,很得一些人的喜欢。当然也碰到过上年纪的人开车突然停下来,问要不要送她回家。每次她都拒绝了,这不值当。
尽管最好的融入这个世界的办法,就是嫁人,和当地白人结婚,这样就进入了一个社区,甚至这是唯一的路。
薇薇注意到,年轻的中国女人嫁给二婚当地中年男人几乎是最完美的生活路径。甚至对于很多女孩来说,这都求之不得。这意味着永久居留权,意味着你可以不用再假装信上帝周末去教堂强迫自己认识更多人,也意味着快速被当地社区接受。
她不是没有想过,她也曾经有过。
然后呢?
自视甚高的她,最终发现自己还是一个替代品,是一个时期的猎奇结果。她可以不要婚姻,也可以不要爱情,但是不能感觉到不被足够尊重,那个时候她气愤得想要杀人。
所以和杨分手的时候,倪薇薇意识到这段严肃关系里,严肃到那些德国最流行的亚裔女孩和德国男子的爱情传奇,都是德意志版的琼瑶小说。
最初倪薇薇还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她享受和杨在一起的每一分钟,他说的每一句话。但后来那种企望幽会,温情愉快见面的心情被杨的语音信箱毁了,于是倪薇薇的爱不知怎么变成了一块生锈的铁。这块戳人的锈铁又偏偏卡在她心中靠近心脏的地方。以至于薇薇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办公室,上班的时候打开电脑,头顶依旧是一团乌云,莫名其面就会流眼泪。
太不专业了。
薇薇颜面尽失,在办公室落泪,无论是因为工作本身的压力,受到人排挤欺负,还是自己失恋,都不可以落泪,这是在乞讨别人的同情心。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北京不相信眼泪,当然柏林也不相信眼泪。
薇薇不知道是不是在办公室抹眼泪被同事们看在眼里,传说成为一个情绪不够稳定的东方萝莉,反正不久后她的合同到期后,并没有续签。
换句话说,她丢了这份工作。当然薇薇会努力去找自己的问题,是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还是得罪了什么人,还是言行举止有了什么失态的地方。
工作是她的尊严。感情上已经被贬低到一文不值,再失去这安身立命之本。
但是没有同情,即将可以获得的永久居留权,也因为这份工作合同的到期,成为了一个梦。
那么我在这里的这么多年,值得么?
当然挖掘真相,并不是薇薇关注的重点。这间百年历史的基金会,并没有缩减中国项目的预算,自己之前的岗位也并没有优化调整。
只是换了别人,项目经理的大学师妹。关系户。
几乎是一个几年前和她一样青春活泼的女生。
她没有什么可讨价还价的,除了突然怀孕?但这样的事她做不出来,劳动仲裁会判她赢,但是又会怎样?被仲裁过的人,还有什么体面公司想要?
离开的时候,薇薇不得不垂头丧气交接工作。新人也没有错,薇薇也没法给新人说,三年后也许你和我一样,东西收拾好再传递给一张更新的面孔。
这种幽怨远远胜于一段关系的破碎。痛到她恨不得这块锈铁干脆快一点刺入她的心脏,永远停止跳动。
而德国的基金会就那么几家,她再回头去做项目助理也会因为过于资深,反而毫无竞争力。圈子太小,但是做什么呢?
如果是小说,故事里的主人公就开始燃烧出熊熊火焰,因为活着的每时每刻就是拼命,就是和命运复仇。
薇薇想起来读书时候认识的那些富二代,他们的生活就暗示了这种复仇的无意义。不用多想,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命运的复仇者,往往因为童年过于贫瘠,或者被亲人抛弃伤害,并没有被善待过,于是可以不问一切代价积累财富重新交换回自尊。
而当自尊心恢复到临界点了之后,他们绝对不会再让孩子过刀尖上舔血的生活,于是花重金把子女送到欧美小镇,不就是希望他们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吗?
如果别人奋斗的终点,就是自己的起点,那又图什么呢?
薇薇不用担心别人,她得多关心自己。各种保险,居住,如何能够维持简单的生活,还有就是需要干干脆脆硬着头皮转行。
之前基金会留给她唯一可继承的“遗产”,就是人。做智库项目,认识了一些有头有脸的人。薇薇在这点上,丝毫不顾及所谓的面子。
没有工作,不能自食其力,那才是真没尊严。
所以她很直接拉出一个名单,简单说明了自己正在看机会,如果可以的话感激前辈照顾。
毕竟弱关系,最适合用在职场社交之中。人总是有举手之劳帮陌生人的习惯,也就是我们说的积德。
不厌其烦的努力很快就收到了反馈,薇薇收到了一封邮件,是这么写的,“亲爱的薇薇,我一直对你的工作能力印象深刻。可惜我自己没有什么好的机会可以提供给你。但是,我的朋友正在招人,负责宸星汽车中国办公室的拓展事宜。如果可以,我就把你的Email地址给他。”
薇薇开心到要跳起来,你总是会对未来发生的事,有一些特别的预感。
很快她收到了曼博士的邀请,他希望尊敬的倪薇薇女士方便的话,在柏林波茨坦广场宸星汽车总部办公室一晤。
二话不说,倪薇薇就订了最近一班汉堡到柏林的高铁。
她心急如焚,朦朦胧胧她感觉自己的生活即将打开一扇陌生的门。而能不能跳入新的洪流之中,需要速度,因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