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播客相伴的2019(英文篇)
到了年底,想要记录总结自己一年的心路历程,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播客。去年冬天开始因为工作用眼较多,尝试在休闲时候听播客,不想一发不可收拾。回味起来趣味颇多,于是便想写写感想,希望只言片语中能和有缘人产生共鸣。
这年里,前半年大多收听的是英文的播客,后半年倒是发觉了更多的中文内容,于是也打算中英文分开写两篇,先写几个印象深刻的英文播客。
文学一生的男子——“History of Literature”
这大概是我选择的第一个播客。儿时并没有专心学进文科,近来倒是越来越感兴趣。在打开podcast app的时候我第一个搜索就是literature history,出来的也就是这个播客。播客每一期对一个作家或话题进行品评介绍,也有时对一个短故事作朗读和点评。主播对文学的热爱溢于言表,经常感性地表述自己年轻时候不知疲倦地阅读,生怕浪费了光阴、没有读尽好的文学。他的评述中常常带着很多私人化的情感,配上他的磁性嗓音,听来十分真挚。
节目中介绍的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等人的片段让我对二三十年代的巴黎心驰神往,对狄更斯、村上春树等知名作家的介绍也都让我有所收获,另外也听到了几个并未听说过的美国作家。但最为触动人心的一集却是一天夜里听到的一个在历史上曾极富争议的短故事”The Lottery” by Shirley Jackson。不能剧透故事情节,只能说在那天晚上听完这个故事心情长时间不能平静,只想马上找个人分享,也在那刻深刻地感悟到文学的力量。
硬核的纽约客——“Bowery Boys”
大概是想搜索某个纽约景点时候蹦出的这个播客,点进去之后惊喜的发现这个两兄弟讲纽约的播客已经存在了十多年之久,简直是有无尽的可听内容。初期时候每期节目讲述一个具体景点,渐渐也有以具体人物和事件为主题。节目以爵士味浓浓的音乐开启,然后便是两个欢快的纽约客的畅所欲言。
并不记得太多具体故事里的内容。记得有一期说讲1853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举行的位置是一个宏大的水晶宫,地处现在的Bryant Park,主播们饶有兴致地描述着每一个分馆的馆藏,也感叹着这个建筑几年后不幸被烧毁的惨状。又有一期说机场,讲到当年纽约的市长拉瓜迪亚不满于纽瓦克机场建立地离纽约太远,于是在一班从芝加哥到纽瓦克机场的航班上拒绝下飞机,表示自己买的票是去纽约的,现在还不在纽约。还有一期讲述纽约曾经一度大跃进般地建高楼,然后发现身边的好些楼都曾经是历史上某时的最高大厦,现在也都和谐地处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其实又何止纽约,每一座城,每一个传统,背后都留着怎样有趣的历史和故事呢。也难怪就单讲纽约的文化,就可以造就一个十多年的博客。
欢腾的哈迷姐妹——”Real Weird Sisters”
最开始听这个播客是因为女友很痴迷哈利波特。不过女友并没有对这个播客很感兴趣,倒是我自己很喜欢里面轻松搞笑而又学究的气氛。这个播客由一对亲姐妹主持,每期讨论哈利波特书里的一章,到现在已经讨论到第七本书了。我大概一直听到了第五本左右的讨论,现在想来当时也真是够闲了。
大概是自己从没有对某个事物有这么痴迷地研究,看到她们如数家珍地聊书里的每个情节,觉得实在新鲜而有趣。每个人物的一颦一笑,每个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可以成为一个长篇讨论的话题。比如有一次她们争论说赫敏送给哈利波特的扫帚保养工具是否是个好礼物、哈利是否有之后再用过这个礼物。又一次她们聊到魔法世界的图书馆,说到似乎几乎所有书都是non-fiction,似乎魔法世界里没有什么小说之类的。从这个播客里我学到的最多的一个英文单词就是tangent,也就是离题,因为她们太容易聊着聊着就进入一个奇怪的小点,然后几分钟就过去了。
记得她们有一期聊到罗恩的双胞胎哥哥Fred和George辍学后开的恶作剧用品店广受欢迎,让罗恩的妈妈很是骄傲。她们讲到这和她们俩也很像,她们的爷爷奶奶现在也惊喜于她俩做的这个播客竟然坚持了这么久,而且可以算是有了some sort of success,心里也是为她们感到高兴的。
写下来这些后感觉与其说是讲播客,不如说是讲的这几个播主。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他们,大概就是“痴爱”了。几个主播都可以算是业余爱好者,他们的节目好像也都没有出现在知乎“有哪些推荐的pocast”之类的问题中,但他们都保持着一种纯粹的热爱,坚持做了这样一份并不一定回报丰厚的小事业。既为世界创造了一个文艺作品,也守住了自己内心一块喜爱的精神家园。
或许讲统计或者讲金融并不一定能做出这么多期的节目,但是可以对这些保持初心,一直如数家珍般地爱着,一定也是值得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