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读书《程序员的思维修炼》
作者:潇霄 心理咨询师
真是一本神奇的书。
从昨天到今天阅读了一些片断,已经觉得是一本奇书了。2011年出版的书,对现在的我来说,仍然是有着很多的启发点。
首先,他讲了在职业能力上的几个阶段:
从最开始到最顶尖,分别会经历: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专家。这五个阶段。而新手,高级新手与专家分别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
胜任者,会考虑如何解决新问题。精通者,会有全局思维,有PDCA的调整思维。
敏捷方法。
学习成果,应用到解决问题。
有两个能力是重要的,沟通能力,学习和思考能力。
做对你有用的事情,基于实用主义。实践出真知。钟杰说,学习的路上,也是遇佛杀佛,才能看到真的佛。
如果某种方法是有效的,那么它就是实用的。知行合一,用行来验证知,也能深化对知的理解。
关注情境。-回答知乎上的问题,就是在一种情境下去解决问题的思路。
“没有什么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一切都是系统和更大的情境的一部分。”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维。“始终关注情境。”
积累经验是学习和成长的关键。经验是反馈。实践出真知。
整理的艺术,不是书本的知识,是需要训练和不断练习所培养的能力。需要经验。
德雷福斯模型。
“制造问题的思维方式无法用来解决问题。”--爱因斯坦
事件理论,构建理论。
情境模型。
决策树:当X发生时,执行Y。
反思和自我纠正。精通者。
测试一切可能出错的东西。
专家凭直觉工作。
自我调整和完善。
二阶不胜任: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多少,知道你不知道什么。
教学是一门技能,会做不代表,会教给别人。
越使用得多的知识,大脑越能安排更多的资源。
大脑学习没有上限。
启发:用金字塔原理 或演讲稿的思维方式来回答问题。
大写的重要:隐喻。我没想到会从程序员思维里看到这个词,太惊讶了。我觉得真是要非常重视地去收集一些好的隐喻了。多感官反馈。感官交互。几种方式,画,讲,讲座,扮演。用在沙龙里的环节,对一个实物,进行观察,用现在进行时,调动五官,来尽可能地描述。
转笔,玩回形针,触觉游戏,利用另一个感官,可以缓解大脑的疲劳。--刚发现看书的时候,用左手去抚摸的边缘,就可以不必再去玩头发。
关系游戏 ,可以参考即兴的方式,跟随和带领。例如,手指,吸管,白纸,背靠背。
R型和L型,先顺其自然。
美来自于选择。创造来自于选择和组装。-写作,画画,乐器都是创作。当我写下文字的时候,有非常舒适的感受。
在丰富的感观机会的情境下,大脑会产生大量新细胞和新的神经联系。
有吸引力的用户界面要比不具有吸引力的界面,更易于使用。
积极的情感对于学习和创造性思维都非常关键,处于高兴的状态,可以扩展你的思维过程,激活更多的大脑物质。
想到一个知乎问题的回答,如果追求者比自己小四岁,要不要在一起?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取舍。就好像在开始的时候,你进入了游戏,看到了一个困难模式的副本,然后决定要去玩一下。但是,又想知道自己能不能通关,会不会死。这里的结果,如果拉得很长,可能想要问,会不会离婚,能不能在一起到老。实际上,和任何一个人结婚都有离婚的可能。因为关系都是有可能结束的。只能说,看起来这条路确实要比其他路要难一点。
以下是另一本书:《断舍离》
我以前好像读过一次PPT宣传版,非常地简单。重新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很不错。
同样跟整理有关的的书《鼓起勇气,开始整理》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都是我觉得很不错的,都是从心理的层面,结合了技术来讲这个部分。
选择和决定。首先,是赦免自己,接下来接受现状。
不要仰望山顶,不要一来就挑战高难度。简则易从。
就像做考试题一样,会有一个自适应的过程,前面是简单的知识题。“先从会的问题做起."
明白自己的位置,如何设定标尺,评估进步。
不间断训练。就像是写作和羽毛球的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