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京城琐记——都城隍庙
今天说说老北京城西南角的“都城隍庙”,虽说名字是叫“都城隍庙”可不是佛教丛林禅院却是一座道观,和不远处的“吕祖宫”互为近临。古代之时每一座城镇最不可少的就是城隍庙,因为他是这座城镇的守护神。都城隍庙就是统领全国城隍爷的总神衹之所在地,京城其它地界儿的城隍庙,外省份的城隍庙则都是其分支,这也包括明清两朝皇宫内的城隍庙。这座都城隍庙就在西城区复兴门内百盛商厦后面呈东西走向的成方街的北侧。此地界儿元朝属于金成坊,大明朝时属于金城坊,其右是阜财坊,大清朝时属于镶红旗。

千百年前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城镇都有城隍庙,就应了那句俗话“三里一土地庙,十里一城隍庙,家家都供着灶王爷”。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处处都有神仙,日游神,夜游神,还不包括游走民间的散仙,“离地三尺有神仙”即是一句口头禅,也具有警示作用,但也说明神仙是无处不在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城隍,就是保护城市之神,监察阴阳两界领治亡魂惩凶除恶福佑众生。民间传闻:城隍老爷的生日是阴历3月28号。
北京的都城隍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是京城内唯一的一座元代的建筑,殿宇昔日的城隍庙曾有过自己的辉煌,香烟缭绕烛火通明殿宇间许多信众向神明顶礼瞙拜,道观内回荡着肃穆庄严的高声诵经声,在虔诚的信众还愿祈福声中,城隍庙,倏然之间荡为寒烟曾经有过的辉煌不在了。而今,只是遗存了一座经过修缮古殿,几块残旧的石碑和散落在草地上的石制构件,一座空无一物金碧辉煌的大殿静静地孤立在原址,似乎在告诉人们都城隍庙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岁月。

我远远地就看到了修葺一新的都城隍庙,殿脊之上雄踞着双头螭吻,上覆黄琉璃瓦黑剪边,翘角飞檐瑞兽排列,斗栱相互叠压精妙之极。最为难得的是殿两侧的金龙合玺图案,是古建装饰中最高的规格,也只有皇家庙宇才能使用,那种辉煌与厚重凸显出它在历史中的地位。虽然只剩下一座殿宇,一座红墙朱欞朱门的后殿,却也是一座气势不凡的古建,观之总有一些肃穆敬畏之感,彰显皇家道观的威仪。当我走下十几节台阶近距离的观瞧大殿时,就被它的巧妙的构思,色彩斑斓的绘画恢宏的建筑精美的图案所震慑。

仅存的后殿立于大块青石地基之上,殿门前有几节宽大的石阶,整座建筑呈现着一个“凸”字形,殿宇飞檐高挑轻盈灵动,斗拱奇崛凝重雄浑。殿门饰以紫红朱漆描绘有金色云状图案,大梁,斗拱饰以蓝绿底色,上面只是绘有简单的线条,而更多的则是绘有金色的龙形图案,无论是双龙游走,卧龙蓄势,还是腾龙威猛,盘龙扶摇,轻盈灵动间栩栩如生,展示了当时画匠师傅们的高超绘画技艺,一座后殿的枋柱间画了如此多的龙形图案在北京也属罕见。您要知道在明清之时龙形图案可不是随便画的。
最为珍贵的是大殿正门东侧窗棂之上的横梁还保留着一段大明朝时的彩绘图案,虽然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雨雪侵蚀大部份褪色脱落但图案仍然清晰可辩,细细观之精美异常也为重新修复都城隍庙提供了详尽真实的资料,也符合了修旧如旧的复建原则。
早年间都城隍庙在京城可谓是首屈一指的,道观前车水马龙香客云集,大殿内烛光明亮闪烁香烟缭绕,男女信众跪在城隍爷的法座前顶礼膜拜许愿祈祷。如今一座跨越了三个朝代的道观只剩下一座后殿,在高楼林立中静静地矗立着。都城隍庙的后殿经过落架重新修葺后恢复了原有的本真,可谓是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夕阳的余晖中静静地展示着古都遗韵。都城隍庙,是那样的恢宏,那样的祥和,那样的醒目,那样的瑰丽,那样的神秘。。。。。。
癸巳年七月,修改于甲午年二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