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初勘
词是词的立法者。这是第一阶。词提供字形、声音与词所指示的事物。这三者并不总是合一的。合一因着诗中字句的合理安排。安排可以是削减赘余或增补缺乏之处,可以组合可以分割以至诗句中三者合一产生坚如金石般的律动。律动是词的时间和空间被释放的律动。这是复活的一种。
唯一的指引是准确,以至精确,无论是合一的第一层,还是第二层,还是递增或降弱,千面剖解。因为禀赋之异而看到不同的光景。但必定的是,词是词的立法者。每一举措牵动相应的令行禁止。而扬势奋飞,可以是先疾行短刺,可以是原地兀腾,但必定是词所拓开法度之内起步与飞行,在词的法度之外是杂芜,要多努力。
词分物词与事词:物词,引起物事反应(分聚散凝)的词;事词,引起人事情思(悲欢离合)的词。在一首诗中,叙景的诗节,物词主导,事词帮助完成物事反应;抒情的诗节,事词主导,物词帮助完成人事情思。有时物事倾向于成为人事,有时人事倾向于成为物事。
虚词归属于事词,依随于物词。虚词使用应归属于物事或人事的导向,不削弱或不增添任何异质入物词或事词。诗句并不时常以词为修辞单位,整一个诗节有时也可以作为一个修辞单位。可以判断此单位是以物事为主还是以人事为主,继而进入诗节的修辞导向。
字形与音韵并不时常与词指示的事物一致,所以扩大或缩小以词为中心的修辞单位是必要的。有时词缩略为一个空格,为一个句点,有时为一个破折号,自然而然省去或连接向另一个维度的诗节;有时词扩展为一个短语,一个长句,恰切地成为上一个词或下一个词的修饰部分。每一个词依靠其字形、音韵与所指示的而拥有独一的承受与开启的方向——词的境域。所以只要一个词出现,必定地词所带出的时间和空间,时空中事物三者也合一地出现。有的词明显(像斑斓、綷縩、璀璨、光明一类),强力地自行拓开一个修辞维度,有的词不明显(比方旌旗、境界、畛域一类),但只要组合或分割恰当,必当有词所隐含的一种界域出现。
经历事物与经历对事物的描述是两回事。写下世界是经历世界的描述,而不是经历世界。经历世界是经历对世界中的事物的描述。有时对一个事物的描述(这涉及加减乘除)恰好是经历另一个事物。所以白鹭是鞠躬的绣绢或滑翔的士字皎月,美是万物时新恰切如玉髓初现。想象对一个事物的描述恰好是经历这个事物。想象这种合一,——鼓点雨阵——清晰的命名——禽鸟与走兽——高低的树生长。物与物象。只要了解文字与文字评述的事物的距离,便可知道文字提升的空间是常有的——抵达唯一点质素的分析,是文字最终的评述;而经历是综合,一瞬的灵台处的清晰或全境辉煌地耀现。
光的梯度。遇目成色。文字有光,这是最基础的一层。从阴房到厅堂,在承应文字本有的光(这是无法扭转的一层)去实现景致的幻跃。一旦破坏这一层的光,便见不到其他层次的光,连光的杂乱也谈不上。光一层一层叠加或分层跃升。这是诗者首先经历的。“零钱”“冷”微弱的光,“青铜”、“白银”、“黄金”成段的光,“光明”合一的光,“黑暗”“虚无”“绝望”乌有围聚的无光,“神”澄吉的光,“仙”“化”白光。这是最基础的一层。
声的梯度。遇耳成声。声音并不时常被听到,因为汉字受制于字形提供的形象。物词尤为如此,事词多是声音被听到的基础。能听到声音便唤起一个形象,形象时常不可视。从无法被捕捉直到成为字的声音,声音受制于字群。字群提供声音的形象。Ding,定、顶、丁,尖锐而清晰的声;Dang,当、荡,宏阔而沉稳的声;Yi,以、衣、已,单一而一竖的声音;Chen,尘、辰、臣,迟缓而宽和必然推进的声音。
想象能够听到的光:一连串词相互追逐,忘记了自身,递出的光跃升,再无法看见,只有声音在一刻被清晰捕捉,近于刹那乐曲的抑扬,移现不可见的万神殿。想象能够看到的声音:声提供形象,形象增升,仿佛尘芜浣净,只有清晰而明澈的众鸟,辽阔地,星移于经天的黄道圈。
日常语言中的光与声在传递语义时常被抵消。声被捕捉刹那转化为语义,光几乎消失。事词在书写中也时常被捕捉转化为语义,所以事词几乎等同于语义,所以诗的境界时由事词提升。而物词依靠观察的精确而达致精确地抵达物,所以凭借物词抵达的是真理般明净的物事。
词的质感。轻盈与沉重。经历物与物象是两回事。文字提供安排物象(尤其是物词)(必须安排好事词、虚词和标点以至物象的出现不受阻隔或因相互抵消而不可感),直至物象中有物出现,经历物。此时文字开始有了与对应的物相应的质感。凭借这种精确,文字获得真正的光,或霜或焰,并非投影而是自然显耀的本身;获得真正的重量,升与沉,内在的力支撑而无法摧毁;获得真正的呼吸,或明或暗,曲线起伏;获得真正的生命,悲与歌。
现实与文字幻象。现实只是想象之一。清晰的象数理。通过裁割归类象而物出现。物以象呈现。而抵达物并非抵达物象,是文字准确地唤起物能够显示的真象。凭借这种唤起(了解和运用),直达物,而不是获得对物的感觉。(穿过事实的薄雾,便看到一层仙女木,冻原的花盘与萼筒,再过去就是神明的极圈,那里白狐嬉戏,冰块时落——)
词与词群。词带着词群所拥有的惯性,或古雅或明净或属于风尚或属于孑遗,通过组合这些惯性可以让言语获得另一种新颖的感受。两种惯性相互比对更能显示出自身拥有的性质。前提是唤出这种惯性。
等级。只有经过语言自觉才能感受到等级的森严。在等级之外是感受不到等级的压力的。而语言自觉性越高,能看到的风景越不一样。感受越加精微,析分的层级越加精细,而事物越加无法被摧毁。
何时灵魂之景清新而明澈,何处歌颂之声崇高而壮丽?凭物词自在地流转荡化时空造境清新美丽,凭事词在瞬间清晰地道出事理的领悟之境。虚词与标点通颤于雷霆击流之中,颠倒叉行。诗即是词的法度命定般代序更替,以至宏约而精微地尽现事物的荣衰之情理。诗学初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