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bodia行之碎碎念
虽然柬埔寨一直在我的旅行列表清单里,但10月份选择去柬埔寨旅行,是一个临时起意的决定,因为当时正在准备一个艰苦的考试,不想考完试的第二天就飞去国外,实在是太累了。然而拗不过Y同学的软磨硬泡,且不想让自己买的《Lonely Planet—柬埔寨》躺在家里许久,故最终成行。结果证明,原本以为只是一次休闲的旅行,却成了一次学习的旅行,收获的远比我想象中的多。
10月21日。凌晨五点从家里出发去机场,前一天因考试、洗头、收拾行李等各种事情折腾到凌晨才睡觉,所以导致才睡了两三个钟头就奔赴机场了。出发前因没时间研究各种攻略,所以在等飞机、等转机的各种间歇里拼命读LP,提前了解自己即将前往的两个地方——金边、暹粒的吴哥寺庙群等相关知识。而在坐飞机期间,因实在太困,几乎全程都处于睡死的状态中。。。
下午到达金边机场。恍恍惚惚、迷迷糊糊的我,就这样子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阳光过于明媚,一个字形容就是热。因来之前就听说这边的海关人员会强制收取小费,要不然就不让过关的故事,所以心里有点忐忑,虽然包包里已经提前备好了1美元的小费,真是怂。。。没想到,接待我的海关人员是一个大帅哥,全程微笑相待,还跟我说了几句中文,倍加亲切啊。金边机场较小,从下飞机不一会就可以走到出口。比较好玩的是,出口处树荫下居然摆放着几块椭圆形的石块。我就坐在其中的一块石头上,等着Y同学的到来。坐在石头上,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们走出来,来自欧美的、来自日本的、来自韩国的、来自中国的。。。那种感觉还蛮神奇的,就像在看着一帧一帧的电影镜头闪过,看完一个短暂的情景剧又直接切到另一个短暂的情景剧,每个情景剧里有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经历过什么、是什么样的人、到底为何选择到这里来旅行呢?不禁让我感到好奇。以前出去外,我更多地对美丽的风景感兴趣,现在的我好像逐渐更多地对历史、对人更感兴趣,不仅仅想拍下美丽的风景,也想拍下某些人物的某些瞬间,想记住人物的某一瞬间的行为言语。坐在石头上发呆的时候,Y同学终于来到。这里漫天要价的情况比较普遍,从打的去酒店开始,我们就自动开启了日常的讲价模式。
据说曾经有位叫Penh的老妇,在湄公河变发现了4座佛像。她把4座佛像搬到附近的山上供奉起来,周围逐渐发展出一个城镇,即金边(Phnom Penh意为“Penh的山”)。今天的沃翁(Wat Phnom)上就摆放着Penh的造像。今天,当地人会跑到沃翁祈求好运、学习成绩优异或生意兴隆。大概15世纪30年代,吴哥古都被废弃,金边被选作新王朝的都城。当时,吴哥王朝经常遭到暹罗(今泰国)的攻击,国王内心没有安全感,所以迁都金边。据说吴哥古都被丢弃的时候,还遭遇了屠城,可能是发生瘟疫的缘故,至今谁也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悲惨的故事。
因住在湄公河河岸旁的家庭旅馆里,把行李一放下,就向河岸边的码头走去,想赶着太阳公公下山前坐船看看夕阳。湄公河的水质不算清澈,但在傍晚朦胧的夜色的笼罩下,倒不觉得瑕疵有多大。跟我们同船的有一群穿着橙色、橘红色的小和尚。Y同学从一上船就想着和人家和尚合影,无奈迟迟开不了口,只能暗暗地去拍人家的照片。临近行程结束,还没得逞,最后只能请人家帮我们拍了一张合影。。。夕阳下山的景象倒是没看到,但是凉凉习风吹来,下午的酷暑一闪而光,看着红彤彤的天际以及岸边宫殿、房屋透出的暖黄色灯光,整个人都会放松下来,这才逐渐滑入到休假的状态中。游完船,方才感到饿了,步履轻盈跑去Friends吃饭,边聊天边吃饭,不知不觉就吃撑了。。。酒足饭足后,就去逛附近的night market了,跟我们小城镇的农贸市场的一个market。刚好碰上有一对男女在唱歌,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听着听着会不自觉开始跟着扭动身体。音乐真的很神奇,即使语言不同,仍会有同嗨的时刻。。。
10月22日。因考虑到王宫(Royal Palace)、柬埔寨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ambodia)就在所住旅馆步行可至的范围,所以首先选择了先去位于郊区的监狱博物馆(Tuol Sleng Museum of Genocidal Crimes)和钟屋杀人场(Killing Fields of Choeung Ek)。监狱博物馆(Tuol Sleng Museum of Genocidal Crimes)又被称为S-21集中营,是红色高棉罪行的见证。原是一所高中,1975年波尔布特的卫兵占领了该高中,并将改建成21号保安监狱。1975-1978年,S-21内有超过17000人被带到钟屋杀人场,如今确认的幸存者仅有12人。我们购买了中文语音导览,由于游览速度和关注点不一样,所以Y和我带着耳机分开浏览。从起点开始,分别经过A、B、C、D栋楼,然后到达游览的终点。院子里在树荫下设置了若干石椅子,游览累了的话、或者想静静地坐下来听语音导览里的故事时,可以坐在椅子上慢慢听。 S-21内保存着当时关押囚犯的小隔间、脚镣,捆绑囚犯的铁架床,甚至对囚犯进行逼供的刑具等,部分还原了当时囚犯的日常状态。边听着语音里的故事,边凝视着一张又一张黑白照片,好像短暂走过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的悲苦人生,他们的过往、挣扎、悲苦、绝望、茫然。。。变成一个个影片幕布在自己的周围旋转、播放。游览完D栋楼,坐在一张石凳子上等Y,同时把语音导览器里还未听过的故事听完。故事里有男人、女人、小孩,有工程师、知识分子、老师、艺术家,故事里有爱情、兄弟情、母子情,故事里有迷惘、抗争、矛盾,但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故事就此终止,没能继续下去。“这里发生的一切已成为世界记忆的一部分,而此刻正在倾听和见证这一切的您,也终将成为世界记忆的一部分”,听到这句话时,泪水突然涌上眼眶。。。
钟屋杀人场(Killing Fields of Choeung Ek),有点类似 S-21的后备集中营和绝命营。1980年,在这个曾经是龙眼种植园的地方,人们挖掘出了8985副遗骸,其中许多死者是被捆绑并蒙眼的。如今的钟屋杀人场绿意盎然,平静安宁,完全看不出以前的痕迹。钟屋杀人场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一座1988年修建的纪念塔,透明玻璃柜里按性别和年龄排列了8000多个头骨。
参观完钟屋杀人场,已经是下午一两点钟了。直接打车去了王宫(Royal Palace)。王宫是现任国王西哈莫尼的寝宫,只开放部分区域。王宫可参观的区域主要是君王殿以及银塔。没有标识、没有语音导览,只有一批又一批的旅游团,就逛了一会儿,拍了一些游客照,就叫了辆TUTU车跑去了俄罗斯市场(Russian Market)。俄罗斯市场其实类似国内的小商品市场,一个个归属于无数个个体户的小摊位,佛像、木雕、丝绸、银饰、乐器、相框、围巾、衣服、行李箱、皮带等等应有尽有。纪念品没买到,倒是吃到了很好吃的路边摊——卷粉、煎饼、shake以及青芒果。从俄罗斯市场回到旅馆,已是下午四点左右,被暴晒的烈日和不停的行走折腾的我们早已累得近乎冒烟,回去没多久尽然不知不觉就睡倒了……睡醒后,在旅馆附近找了一家message店,做了一个小时的马杀鸡,散步会旅馆,走累了就坐在湄公河河岸旁的石凳上,对着江水聊天,仿佛有点当地人的感觉,恍恍惚惚……
10月23日。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参观柬埔寨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ambodia)。博物馆坐落在一个小花园里,里面所有的楼房都是红色的尖顶房子,颇有点童话故事的味道。整个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回形的四面走廊,四面走廊包围着中央的一个小小的花园,小花园里有花、有草、有水、有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回廊里则摆放着各种展品,无论在哪个方向的回廊往外看,都可以看到那个小小的花园。屋里与屋外,历史与现代,古物与自然,静与动,这算是一种对比吗?博物馆虽小,但是要是跟着导览器每一个都浏览下来,估计也要六个小时以上。所以,只能挑自己感兴趣的听一下。重点参观了8只手的毗湿奴神雕像、横卧的毗湿奴神雕像以及阇耶跋摩七世雕像,然后还听了一下象头人身神Ganesh(湿婆神的一个儿子)、阎罗王及猴神的故事。后来,去到暹粒、去了吴哥,才意识到在博物馆里听的种种故事、见到的种种人物,都与那里的寺庙和雕刻紧密相关,而且很多人物重复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下午,从金边飞往暹粒,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暹粒机场很小,就像一个小小的汽车站,从下飞机感觉没走几步就到出口了,不过环境还是挺干净整洁的。在出口处,左等右等不见酒店的人来接站,好不容易联系上酒店,最后却来了一辆却来了一辆很时髦的TUTU车来接我们两个人,幸好我们行李不多。坐在时髦的、敞开的TUTU车上,吹着下午的风,一路看着路边绿绿的田野、悠闲吃草的牛,感觉一下子从现代都市跳跃到了乡村世界,别有一番风味,很难以想象,这里竟然是孕育柬埔寨鼎盛王朝的地方。
在暹粒参观吴哥的行程预留了整整三天(24-26日)。第一天参观外圈,主要是女王宫(Banteay Srei)、奔密列(Beng Mealea)、洞里萨湖(Tonle Sab Lake)看日落;第二天参观大圈,主要是圣剑寺(Preah Khan)、龙蟠水池(Neak Pean)、塔萨(Ta Som)、东梅奔(East Mebon)、比粒寺(Pre Rup)、塔布隆寺(Ta Prohm)、巴肯山(Phnom Bakheng)看日落;第三天参观小圈,主要是吴哥窟(Angkor Wat)和吴哥王城(Angkor Thom)。之所以把最核心、最经典的行程——小圈放在最后一天,因为妹妹H同学25日将从新加坡飞过来加入我们的行程。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Tonle Sab Lake),从严格意义上并不算吴哥寺庙群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司机米思家极力推荐,说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当地渔民的生活,就觉得去去也无妨。主要是两个游玩项目,第一部分是坐小船穿行在湖中的小树林里,第二部分是坐大船去观看湖上日落。第一部分挺让人失望的,湖中小树林挺少见的,主要还可以从一棵棵长得奇形怪状、各有味道的老树身边掠过,但是因为当地人生在建在湖中的木屋子里,长在建在湖中的木屋子里,湖面上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塑料袋、塑料瓶、布等等,导致湖水不够清澈,卫生条件堪忧。或许在贫穷面前,保证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生活是生存之后的事情吧。游览完小树林,回到小码头的时候,负责划船的女人的两个孩子在岸边等她归来,一儿一女,均是十岁左右的样子。脏兮兮的样子,但是眼睛炯炯有神。往女人手里放了点小费,他们一家三口人脸上绽放着笑容划船远去。。。第二部分的行程出乎意料。大船将我们带到比较远的湖面上,那里的湖水平静,湖面没有垃圾,湖水更加清澈,可能远离了居民区。周围仅仅是几艘孤单单的船,在一片红彤彤的笼罩下,看到了咸蛋黄般的太阳公公慢慢地湖上向湖水靠近,然后与湖水相接,最后落到了湖水下面。在这过程中,天地好像都安静了下来,没有风的吹佛,没有一丁点的嘈杂声,只剩下静静地漂浮在湖上的几艘船、一大片红彤彤的半边弧顶以及红扑扑的太阳。没有人类,没有自我,或者可以说,在大自然前面,人类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个时刻,我静静地屈膝坐在船头,内心平静而充满喜悦,感恩自己有幸见到这一切,感受到这一切,这或许是我人生中少有的珍贵时刻之一吧。我在心里默默地向神表示了感谢。
吴哥寺庙群,历经了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建筑从红砖到石块结构,从灰泥壁雕到砂岩石雕的转变;二是从信奉印度教到佛教的转变。假如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来参观的话,可以比较明显感觉到这两大转变。我们参观的寺庙有大有小,小的一般二三十分钟就参观完了,大的可能需要三四个钟头以上,在三天的时间里密集地跑来跑去各种参观,到最后都有点审美疲劳了。到最后,可能最终留在脑海里的并不多,没留下的已经逝去,留下的或许会永远留有一席之地,直至我们消失。
塔布隆寺(Ta Prohm)。塔布隆寺是一座佛教寺庙,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其母亲而建。该寺庙一开始被发现已经被丛林吞噬,后来由印度认养,负责其修复工作。印度秉承建筑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在最大程度保存建筑的同时有选择性地对高大的古树进行修剪。在塔布隆寺,随处可见几百年的古树树根紧紧包裹石块的情景,在你行进的前方,在走廊的转角处,在你不经意抬头处……在这里,自然与建筑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几百年前,谁有曾想到一颗落在石块上的小小种子,几百年后既长成了参天大树,与建筑共生共荣而又相生相克呢?树木们看见了云起云落,花开花落,繁荣与湮灭,死亡与重生。无论如何变化,他们一直在那里看着。
吴哥窟(Angkor Wat)。吴哥窟由苏利耶跋摩二世修建,其有别于别的寺庙最显著的一点是它面向西方。印度教崇拜东方,东方是日出的方向,吴哥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朝东。西方象征死亡,于是有学者推断吴哥窟可能是陵墓而不是寺庙,目前尚未有定论。我们早上五点多就从酒店出发,迷迷糊糊搭乘米思家的车到达了小吴哥即吴哥窟(Angkor Wat)的大门处,然后又迷迷糊糊在黑暗中依靠手机的微弱灯光,跟着米思家穿过大门,越过长长的栈道,来到观赏日出的湖边。到达湖边时,已经围着黑压压的一群人了,黑发的、白发的、金黄发的,感觉全世界的人都赶来了这里观赏日出。有些摄影爱好者早已架好高脚架准备捕捉高光时刻了。足足等了两三个钟头,左右脚换了无数次支撑自己的躯体,不懂为什么,没有看到太阳从那3座“窟”后面一跃而起的景象,只观赏到了沐浴在灰色、黄色、紫红色各种颜色中的吴哥窟以及水中的倒影。这个景点之所以著名,或许是因为一面是代表着曾经繁荣一极的吴哥窟,一面是水中的倒影,一切终究是“镜花水月”?这是吴哥窟当初设计者的领悟吗?
吴哥王城(Angkor Thom)。吴哥王城是高棉王朝最一个都城,主要由阇耶跋摩七世修建,城门两侧是巨幅的搅动乳海的画面,54个恶魔和54个尊神在引道上互相角力,其中一些头部被偷盗者割去,只剩下身子。吴哥王城内分布着诸多重要建筑,如巴戎寺(Bayon)、巴芳寺(Baphuon)、皇家围地、吴哥古皇宫、战象平台等,如果想要细细参观,估计需要半天的时间。巴戎寺(Bayon)。巴戎寺又被称为“佛教寺庙”,里面分布着大大小小216尊面带微笑的巨大观音头像,“高棉的微笑”便出自此处。在攀爬游览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若干个头像,有些是整个面容,有些是侧脸,有些仅仅是一些轮廓,浅浅的笑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一句言语,沉静下却如此强大而有力。回想起柬埔寨国家博物馆里低头沉思的阇耶跋摩七世雕像,晚年的阇耶跋摩七世,经历过惨烈的战争,似乎想合上眼,冥想另一个宁静而无厮杀的世界,或许这里微笑的观音头像就是他的冥想世界的呈现吧。巴芳寺(Baphuon)。这里游览人数很少,除却我们三人,还看到了几个穿个橙红色袈裟的和尚。有一条长长的引道,正殿是五层逐渐向上缩小的金字塔形建筑,象征着须弥神山。之所以对这里印象深刻,是因为故事。在内战之前,法兰西考古学院计划修复它,许多石块被编了号、做了登记,准备重新组合修建。但红色高棉执政期间,所有记录被销毁,技术人员被杀害,修建工作困难重重。目前该寺庙已完成部分修复,但在现场仍可以看到散落的石块。文明需要延续,但一再被打断,一切需要从头开始。繁华的幻灭与重生,亦如人生?
断断续续,拖拖拉拉,中途还发生了生命中的“小插曲”,终于虎头蛇尾地写完了,其实写到后面,更多地是为了划上一个句号,为了完成一个任务了,权当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投资”,为了自己年老时的一个回忆吧。在暹粒兜兜转转的几天,除了眼花缭乱、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寺庙,更多地是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源起、发展、鼎盛、幻灭,起起伏伏,有点像大多数的人生,有低潮、有奋起、有欢乐、有痛苦、有迷茫、有觉醒。当我们春风得意时,我们对他们的不幸、痛苦是比较钝感的,缺乏“看见”的觉悟,殊不知人生不会一直顺遂,谁知道未来等待我们的是明天还是意外呢?或许,怀着悲悯、善良之心,用宽容、谦卑直态度看待万事万物,才是获得内心永恒的平和和喜悦。
跟Y、H短暂相处了几天,几乎24小时都黏在一起,有时候天南海北无话不谈,有时候各自沉默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不觉尴尬,这就是作为十几年的好友带来的默契吧。希望未来的很多很多年,仍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见面、聊天,参与彼此的生命历程!
© 本文版权归 Mcdull鱼丸粗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