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记
一直对南京有种说不出的感情,也许是以前很喜欢看《一站到底》的缘故吧。至于六朝古都,梦回金陵这种偏历史感的情怀对我来说,往往显得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生来俗人。
今年的冬天较为暖和,秋叶黄的没那么透彻,路上的银杏夹杂着青被风不甘心地吹落,武汉的法桐也还整整齐齐地在风中摇曳。我想,那条美翻世人的美龄专属的 “宝石项链”应该还是熠熠生辉吧。于是,一直拖到12月的第一周才与两位友人结伴于周四晚出发3个半小时动车到达南京南站。
晚上,出了地铁,在前往酒店的路上便被两边的法桐(不确定是否都是法桐,也有英桐,不作专业考纠,姑且当它们都是法桐吧)美到了,一个个像卫士一般挺拔秀丽,本是双车道并行的一条路在伸入天际的法桐守护下,显得精致又温馨。
三天的行程,第一天安排去了栖霞山,为了错开周六的登山节。栖霞山的红叶与北京香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共列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我们住在新街口附近,去栖霞山需要坐地铁转公交。南京的地铁给人的感觉虽然扶梯旧旧的,地砖没那那明亮,但与武汉相比,却能做到先下后上,井然有序。转公交的时候,虽然道路不是太曲折、坑洼,但司机师傅的技术真是不敢恭维,一车的乘客被它甩得怀疑人生。虽然车上拥挤不用扶,但稍不留神,真的会被甩出车外,毕竟期间有一次,师傅居然忘了关后门,是的,在这样的车况下。我和友人不禁表扬了武汉的司机大叔,至少这种平坦的路他们还是能保持舒适度的。
栖霞山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旺季门票也只40元,也是很良心价了。下了公交,跟着地图也只走了不过10分钟,马路沿途正在修建,略显破旧。到达景区时,可以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某旅行平台买,可以稍微便宜几块钱。作为游客惯例,我在服务中心拿了一张景区地图。进入景区时,被一列红枫首先吸引,在阳光的照耀下,红透且亮。寻着一抹抹亮丽的色叶,我们愉快地山里拍起了秋叶。山里的负氧离子充裕,山也不是特别高,还是很适合休闲的。






当登上最高峰的时候,我们都已气喘吁吁,但发现能远眺长江时,疲惫感一扫而空。高处的景色总是开阔宏大,远处的长江上或停或走载沙、载物的大船。

跟着地图,我们几乎没有走回头路,基本把整个山的主要景点都走到了,景色还是很不错的。美中不足的是,我们还是晚来了两周, 枫香、三角枫、脑黄连木、榉树、盐肤木这些黄色大树基本已落完了,作为园林人脑补了一下,这些秋季的主角还未褪去的时候,该是何等美景。下山时,偶遇了一片常春藤墙,便又拍个没完,哈哈,女孩就是这样,爱拍照的心情无时无刻不管多累都会在线。

下到山脚下,已是下午3点左右了。整个栖霞山游玩大概需要5个小时左右。山上有小卖部,但还是建议自带干粮。
休息了片刻,我们按原定计划去吃南京大排档。到南京必吃南京大排档,进城已经是5点左右,幸好同行的伙伴机智,提前在公众号上排了号,只等了15分钟,我们就被安排入座,叫号的人操着南京话的口音,听起来很有味道。落座后,我们按大众点评推荐点了单,基本这里以南京小吃为主。上菜后,我迫不及待地尝了尝,所有的菜都偏甜,甚至连我们最后抱希望的包菜炒腊肉也很甜,虽然盘里有肉眼可见的许多红辣椒,但它们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无奈,我拌着醋吃完了晚饭。

吃完饭7点多,本来想去旁边的夫子庙逛一逛的,两个小伙伴觉得有点冷,然后我们就决定就近逛逛商场,哈哈哈,感觉南京这边我们平时买的平价品牌相比武汉还稍微便宜点,我顺带买了个包,不贵没牌,卖包阿姨说她50多岁了,我看她也就40出头,潇洒地跟我试背,心态真好。
第二天计划去钟山景区。中山陵需要提前预纸,微信搜索“中山陵预约”即可。来南京必打卡中山陵、明孝陵、美龄宫。在携程上买了一众景点的套票,不到100,还是很便宜的。由于我们预约的中山陵是在12点半之前必须得进去,所以整个行程,是有点走回头路了。实际上,先去明孝陵再去中山陵到灵谷寺这样是顺路的。中山陵相当于在整个主景区的中间位置。买了票之后,顺着指示牌,我们向美龄宫出发。一路上,人行道是塑木步道,车行道是法桐夹峙。沿途的焦点依然是法桐,不时有游客驻足与法桐合影。

关于美龄宫的历史与美妙,网上已流传的很精彩了。参观故居时,看到美龄女士在安静绘画、蒋先生安静站在旁边看的照片时,看到美龄女士为蒋先生在美国发表求援演讲时,看到美龄女士绘画大作时,内心是崇敬。女人,丰富内心与才能,生活自当精彩。而,她年老时的照片与年轻时差别有点大,让我也在想自己老了之后,容貌又会是什么样呢?出了美龄宫向中山陵去的路上,偶然看到了“音乐台”的指示牌,这个景点包含在门票里,就去了。坡地上的公园坐凳,半包围着一个高起的舞台,这应该就是当年举办音乐会的地方吧。阳光正好,游客在吃午餐,小孩忙着喂鸽子。我们决定在这里稍作休息,坐定没多久,鸽子们像到了某个规定的时间段一样,开始了集体飞翔,绕场几周。


喂完鸽子,我们来到中山陵脚下。确实,爬上台阶往下看,是看不到台阶的,这个设计很巧妙。不懂历史的人,也就是打卡了。

大概逛完几个著名景点后,已经上下午3点多了。三人一拍即合去吃饭。
在去夫子庙的路上,顺带去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逛了一逛。
夫子庙和老门东隔得很近,我们准备去老门东吃东西,然后晚上去夫子庙乘船夜游秦淮河。
老门东据说没有夫子庙那么商业化,但去了之后,也基本是商业街的模式吧。餐厅、文创店林立。偶然还看到了“德云社”的牌子,在这里听场相声体验应该也不错。

老门东有一条小吃街,很好找,每个网红店的门前自然也是排起了长龙。本着哪里人多排哪家的原则,我们吃了几家南京特色小吃。





南京的小吃,主要偏甜,基本吃不惯,就没再多尝试。
晚上的夫子庙游人如织,只是周六,排队乘船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60元的船票不贵,景色也还可以,值得一游,不赘述,和大多商业成熟的名街一个德性,吃吃吃,买买买,至于文化特色。
游完船,我们便返回酒店休息,为明天去鸡鸣寺积蓄能量。
据说鸡鸣寺求姻缘很灵,我们三只单身汪一大早为了表示心灵,只沐浴更衣,连口水都没进,便进寺求拜。在入口买了一张门票可领三支香,拿着三支香先去烧香才能求拜。于是,我们虔诚地向大士们报告了小心思,并庄重地烧了香。然后,在素食馆点了一碗素面,为了表示诚心,我都吃完了。

出了鸡鸣寺,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决定向晓书馆的方向出发。来南京,去晓书馆自然是我的主意,作为矮大紧老师的粉丝,这是文青必去的书店。路上,友人提出想尝一尝南京这边的奶茶。于是,我们选了微博推荐的拾叁茶。南京这边与武汉随处可见的一点点、coco等不同,路边基本没多少连锁奶茶店。可能南京人不爱喝奶茶?
找奶茶的路上,我因为不会骑车,被两位小伙伴抛弃,她们骑车,我11路。


晓书馆,需要提前在公众号预约即可免费进入。馆内提供存包、热水等。在馆内可以坐在书桌旁、台阶上,甚至地上(提供地垫)。读者可以轻松、舒服自在。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很不错,只要在进入书店时,录入了人脸识别,就可以在一天内随意出入书店。店内很多大紧老师的书,《晓说》、《矮大紧指北》等。因为时间有限,我只随手拿了一本《菜根潭》看了半小时,体验了一把在晓书馆里做读者的快乐。




去完晓书馆,此次南京之行的心愿已基本达成。
返回武汉。
三天的时间,感受一座城市的魅力虽不太够,但大概也能体会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些许感受。南京比武汉干净、文明,管理更有秩序,房价也高武汉,工资水平也在武汉之上。
回到武汉那一刻,我跟朋友说,“走,快去吃碗热干面。”
武汉虽县,仍感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