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时候读石川啄木,是一种得体

石川啄木何许人也?
石川啄木出生于1886年,是日本著名的歌人、诗人、评论家。原名石川一,石川啄木是他的笔名,并以此传世。
对喜爱诗歌的人来说,他的名字并不陌生。
1905年,石川啄木发表第一部诗集《憧憬》,被誉为少年诗人。
石川啄木的创作,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开创了日本短歌的新时代:他用现代口语来写短歌,在形式上也有创新,创造出二十一个音三行的独特格式。
由于歌词新颖、意象生动,而一举成名。
他擅长用诗句记录生活场景,从这些诗歌中,几乎随处都能看到和生活的关联,某种程度上讲,石川啄木的诗就是自己的人生日记。

对石川啄木的诗,读者们却有“两极化”的评价。
有的读者赞为:平实的语言、随手拈来的比喻,有时候比精雕细琢的东西更好。
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石川啄木的诗没有那么好。很多句子就像“写一行、敲回车”那样简单,描写内容琐碎,还有些“矫情”。
有人打趣他,有些像“男版林黛玉”。
的确,石川啄木的诗有缺点,比如有些内容过于私人化,主题重复,常常写到眼泪、悲伤、故乡……难免令人审美疲劳。
但这跟他可以称为“悲剧”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关联。

窘迫又“悲剧”的人生历程
石川啄木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除了高高兴兴读完小学之外,余下的日子实在太不顺利,中学没读完就退学。
他当过小学代课老师、记者……三次去东京闯荡,想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但身上的债务也越来越多——他不会精打细算,是大正文坛的“借钱大王”。
窘迫的境况之中,他的儿子夭折了,妻女、母亲相继患病,石川啄木无能为力,只能将苦闷复杂的心情诉诸诗歌。

周作人的译诗集《陀螺》中曾这样描述石川啄木的一生:
初在乡间当小学教师,月薪仅八元,常苦不足,流转各地为新闻记者,后至东京,与森欧外与谢野宽诸人相识,在杂志《昴》的上面发表诗歌小说,稍稍为有识者所知。 但是生活仍然非常窘苦,夫妻均患肺病,母亦老病,不特没有医药之资,还至于时常断炊。
他的友人土岐哀果给他编歌集《悲哀的玩具》,售得二十元,他才得买他平日所想服用的一种补剂,但半月之内他终于死了,补剂还剩下了半瓶。他死时年二十七,妻节子也于一年后死去了。
在石川啄木的世界里,诗歌也许是唯一的光亮。
他曾经说:“因为有了诗歌,再阴翳的日子,也有欢乐的阳光。”

于生活中淬炼而成的诗句
二十四岁之后,短短两年之间,石川啄木出版了毕生代表作《一握之砂》与《悲伤的玩具》,共七百四十四首。
于生活中淬炼出的诗句,开始广泛流传。
1
他说:“我打你!”
我说:“打吧!”就凑上前去,
从前的我也很可爱啊。
认真的拿竹子打狗的
小孩的脸,
我觉得是好的。
仰脸看着晴空,
总想吹口哨,
就吹着玩了。

2
到了马铃薯
开花的时候了,
你也爱好那个花吧。
不小心打破了一只饭碗,
破坏东西的愉快,
今晨又感到了。
想要一个
很大的水晶球,
好对着它想心事。

3
有时候觉得我的心
像是刚烤好的
面包一样。
不知怎的觉得
自己仿佛是个伟大的人哩,
真是孩子气。

4
能够比谁都先听到秋声,
有这种特性的人
也是可悲吧。
对着大海独自一人,
预备哭上七八天,
这样走出了家门

5
在什么地方轻轻的有虫鸣着似的
百无聊赖的心情
今天又感到了。
但愿我有
愉快的工作,
等做完再死吧。

6
有没有
用从高处跳下似的心情,
了此一生的办法呢?
愉快的疲劳呀,
连气也不透,
干完工作后的疲劳。

7
那天晚上我想写一封
谁看见了都会
怀念我的长信。
秋天来了,
像用水洗过似的,
所想的事情都变清新了。
雨后的月亮,
湿透了的屋顶的瓦
处处有光,也显得悲哀啊。

8
有些回忆
像穿脏的袜子似的
有很不爽快的感觉。
街上见到像你的身姿的时候,
心就跳跃了,
你觉得可悲吧。
有时候
想起你来,
平安的心忽然的乱了,可悲啊。

9
什么事情都觉得厌烦了,
这种心情啊。
想起来就吸烟吧。
虽是闭了眼睛,
心里却什么都不想。
太寂寞了,还是睁开眼睛吧。
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少年时代的心情
轻飘飘的飞去了。
说是悲哀也可以说吧,
事物的味道,
我尝得太早了。
石川啄木的诗歌时而节制雅静,时而肆意热情,诗人那颗灼热、敏感、痛楚的不同心境跃然纸上。
你最喜欢石川啄木的哪首诗歌?不妨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从前的我也很可爱啊》
作者:石川啄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