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肉有酒,人间至味
冬天了,就会很想回家吃饭啊
最近又开始看汪老的人间草木,每每被馋到,就很想念那些从前有过的,治愈人心的味道。
到餐馆吃饭,点了一份心心念念的梅菜扣肉,自打外公开始生病,这道他的拿手好菜我就再也没吃到过可心的。
菜来了,梅菜不够干,不能很好地中和肉品的油腻,而且炖得时间过久失去了原有的香气,变得软趴趴。
扣肉应该不是精选的猪五花,只是寻常梅花肉,没有提前过油炸制,蒸完后早已不成型,筷子一戳,汪汪地跟油包似的,半点食欲也无。
过往年节期间,外公总是会花上大半日的工夫,专门为我们做梅菜扣肉,与传统意义上梅菜覆底,扣肉炸过切薄片盖上,再上锅蒸制不同,外公的梅菜扣肉显得更加粗狂些。
五花肉先焯水,控干水分后复炸,表皮金黄捞出切块,切得比酱肉小方更窄一圈,再与梅菜同炖。妙处或许在于梅菜也是自家种,自家腌,自家晒,晒得干干透透的,再扎成结实的一捆,避光藏在橱柜的最里层,要吃的时候拿出来,冷水发开,切小段,那股子掺杂着霉味的独特气息转瞬间就充斥了鼻腔,这种霉味不是叫人讨厌的,而是因为沉浸了这段变化的时光里所有风和阳光的味道,所以变得醇厚,变得有质感,变得让人迷醉。
这样的梅干菜扣肉要炖得出来,必须得大灶,火旺,受热均匀,透着柴火在灶底下噼里啪啦之后所独有的烟火气,炖到扣肉酥软不烂,炖到梅干菜尽力蓬发,在每一条叶脉里都沁入鲜美的汤汁,一大碗油亮又散着“霉香”的梅菜扣肉才算完美。
写着写着,又有些想念了,从今后应该是再不会有自家种的梅干菜了,老家的大土灶也拆得差不多了,多少小时候念念不忘的味道,终究是再尝不到了,唯一可庆幸的是我一向能吃,在还吃得到的时候着实包圆了不少,现在想来便还值得回味,从今后,也该一直如此知道珍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