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与花椒
生性冷淡,也非良善,生活也是简单到极致的无趣。对食物没什么特别的需求,对美食也没有任何概念,又或者是天生对大部分的荤腥有生理上的作呕反应,至今从未体验过大快朵颐的快感,也没有体会到美味的真谛,也成了诸多憾事之一。与食物发生最多关联的是每个工作日在食堂的早饭和午餐,哪怕对于一个关于食物毫不追求体验感的人,也全然体会不到一丝快感,聊以果腹罢了。素食足以满足全部的食欲,也成了人生憾事之一。
《鱼翅与花椒》是受偶然的推荐,外国人关于中国美食的一本小书。乍一听书名,自以为不会有太多的阅读趣味,意外地近六个小时粗略带过。从成都的川菜说起,到扬州的淮扬菜收尾,惊觉对美食的无知之外,也有遗憾。一直以来对吃食毫不讲究,即使现在也是如此,到任何陌生的地方,全然不顾当地会有怎样的美食,更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街头巷尾寻味,往往只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图个新鲜。
历史悠久的地方都是让人充满遐想,观感或各不相同,置身其中,也能从市井里感知一二。对成都这座城市知之尚少,短暂的时间里,印象深刻的,除了姑娘们吹弹可破的水灵,盖碗茶和戏曲麻将桌,大概就是无可避免的麻和辣。好不容易从火锅转移到面食,想着或许会清淡些,发现那种麻辣程度比火锅更甚。对一个味蕾奇怪的人,再好的美食也只是浪费。
食色性也,最上乘的当是《金瓶梅》,食物和性都是酣畅淋漓无出其右。两者相比较自是不恰当的,只是在读和已读的书单里,与之相关的只有它了。第一次尝试一个陌生地方的食物是在绍兴,一如往常,孑然一身直奔鲁迅故居,看语文书里写过的三味书屋,百草园,既新鲜,又熟悉。沿着仓桥直街,跟店家闲聊,点了一盘茴香豆,虽然店家好心提醒,但是《孔乙己》先入为主,还是点了一盘,吃了一颗就没再吃了,在东湖走走看看,在沈园转了一圈,晚上在里面听一出戏。这些年来,到一座城市的行程大抵如此,无论是苏州、杭州还是西安、成都,从未因为美食驻足逗留过片刻。
虽然身无长兴,对一件事情不会有长久的兴致,但是往往口味确是稳定。常听的歌、常喝的饮料和常做的事相对固定,甚至于抗拒突发的变化,人常说这是恋旧,说到底只是无趣罢了,哪里有旧可恋。
关于成都,有说不上来的好感。许是贪图安逸的性子和慵懒的城市性格打了个照面,或是爱好漂亮姑娘恰好在那里过足眼瘾,又或者是这是个杂糅的地方,对一个闯入者来说并不那么困难地靠近。虽说不上颠沛流离,却也总是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工作,不多的乡土意识也在来来去去间消磨所剩无几,除了无缝对接的方言能说明问题外,半点没有故乡青年千杯不醉的酒量和开阔豁达的性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是一句虚话,也无可避免的出现个例。
青城山上行到望云阁,有求姻缘、求子、卜卦的道士,导游劝我去求个姻缘,我说我罪孽深重,生性怪僻,太上老君怕是都帮不上忙,又撺掇我去抽个签卜一卦,我说我不太想知道会是是富贵或是贫贱,孤独终老还是有人相伴。对于美食的遗憾源自于没有福气的嘴和笨拙的手,读到书中食物的烹饪方法,是有些学习的冲动的,眼看着这双不争气的手,也便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么,不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不圆满,就由它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