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金秋十月 | 蒙特利尔&魁北克
1 前言
今年的十一月,虽然窗外的黄叶还没有落尽,但加拿大的风雪早已呼啸了两三周了。去年的这个时节,蒙特利尔还是满城的红枫。
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好比是加拿大的“北上广”。就像北上广互相有鄙视链一样,在加拿大人的眼里这三个城市也有鄙视链:蒙特利尔>温哥华>多伦多。其中,温哥华没有垫底的原因是——它冬天下雨比下雪多。
居于鄙视链顶端的蒙特利尔,是魁北克省的首府。魁北克这个名字来源于印第安语,意为“峡湾”(ps.多伦多也来源于土著语言,意味村庄。似乎解释了为什么多伦多是鄙视链底端了呢233)。魁省在加拿大是一个比较特立独行的存在——法语而非英语是其唯一官方语言,魁省还有自己不同于加拿大其他地区的流行文化,历史上魁省也曾数次闹过独立运动。
本来出发前我只计划了在蒙特利尔玩三天,结果朋友顺嘴一提说魁北克城更好玩,就临时变成了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连玩。并且一开始我是自己一个人去的,临时蹦迪认识的一同校姑娘来了个说走就走,就也恰好搭了个伴。旅游就是能给人带来这样意外的小惊喜。
2 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是一个难得的保有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蒙特利尔“设计之都”的称号,这个城市的街头随处都可见体会到设计感。一整条街的墙绘、彩色的水泥车,姹紫嫣红。甚至是入夜后老城区的灯光艺术,都让人不禁赞叹设计者的创意。










UI蒙特利尔的景点比较集中,老城区和新城区距离也不远。之前其实有认认真真地看景点规划路线,其实发现就在这几个街区来来回回走总能看个差不多的。走累了就在港口边坐着眯一会,饿了就转角进个甜品店贴膘,蒙特利尔其实也确实是个适合女生独行的旅游目的地。


蒙特利尔有很多特色的手工店和古着点,Saint Lawrence就是一条挤满了这样的小店的街。这里有家手工帽子店我还蛮喜欢的,可以自己选择帽子的款式和想添加的饰品花样。不过老板娘倒并不是十足十的文艺风,还是透着些商人的精明。在我跟她讨价还价时,她说要我去取现金来避税,还向我打听中国的义乌呢哈哈。







第一天大早我们就赶去海边参观Habitat 67,这也是唯一一个偏远一点的景点。Habitat 67是位于蒙特利尔港口的一个住宅区,是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筑师摩西·萨夫迪的成名作。令人更佩服的是,这份作品是他的毕业作品。
Habitat 67属粗野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流派,由功能主义发展而来。其建筑特色是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Habita67的设计十分精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公用空间的设计也体现了功能主义。积木结构保证每个房间和走廊都有充足的采光积木结构保证每个房间和走廊都有充足的采光积木结构保证每个房间和走廊都有充足的采光






蒙特利尔的圣母大教堂是北美最大的教堂,教堂的设计非常精致,是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教堂内部的陈设、石柱雕塑和彩色玻璃非常惊艳。更值得看的是晚上的灯光秀,坐在教堂内看不同颜色的镭射光交错,再配着宗教感十足的音乐,仿佛雕塑也都要活了过来。



小意大利是蒙特利尔的一片意大利裔的聚集地,开设有非常多的意大利风格的商店和餐厅。其中有个让塔龙农贸市场非常值得早上过去逛一逛。
清冽的晨风中,初升的旭日、新鲜的瓜果蔬菜和朴实热情的摊主们让人身心愉悦,仿佛置身意大利田园。那天刚好没有吃早饭,于是在这个摊主那吃一篮水果,在那个摊主那抓一块玉米,非常满足。









集市不远处有一家ins网红花店——The Dragon Flower。店主是一个华人阿姨,这家店因为店外装饰有鸟笼而在ins上特别出名。不过阿姨倒是自己却觉得还是人少点清净。
阿姨是一个传奇的阿姨。阿姨年轻的时候在香港做模特,后来到蒙特利尔开花店,是一位养育了8个女儿和6个儿子的单亲妈妈。蒙特利尔的华裔本来就少,单亲妈妈谋生活更是不容易。但阿姨自有处世哲学,她跟我们聊天说道,人家歧视你是嫉妒你,你只要肯努力肯吃苦就一定有回报的。阿姨的子女都长大成人,有的在美国有的在德国。阿姨表示都不想管他们,她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独立、坚韧、温柔又有哲学,阿姨是我想活成的那种女人。


下午我们去逛了蒙特利尔美术馆。当时恰巧有家具设计展,很多单品我都想抱回家。




晚上我们去参观了麦吉尔大学,爬Mount Royal。不巧的是我们上山的时候已快日落,并且没料到上山的路居然没有路灯。只见我俩姑娘爬着爬着,山脚的灯光离我们越来越远、天空也逐渐转为漆黑,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而且我俩还不确定路对不对,但是又已经爬了好一会了,只好硬着头皮往山顶方向走。最后爬到山顶又下起了雨起了大雾,本想俯瞰的夜景也泡了汤,只好赶紧溜下山。
在蒙特利尔,一定要打卡poutine、面包圈、schwartz's deli meat sandwich和各种甜品。Poutine是淋了芝士块的炸薯条,虽然热量爆表但是幸福感也爆表。面包圈则一定是要认准排队多的那一家,买上几个新鲜出炉的面包圈,拿在手里还热热的,吃起来外酥里软,超级香。








蒙特利尔要正儿八经数有几个景点的话,倒还真的不是很多。但趁着加拿大的雪还没有下下来,在这个又复古又现代的港口城市闲逛是非常让人身心愉悦的。而且正是因为景点不多行程不赶,才有时间慢慢悠悠地在街头巷尾寻觅意外的惊喜。比如朋友和我逛到蒙特利尔港口,发现岸边居然有桌椅闲置,索性坐下小憩了一会,好不惬意。
3 魁北克城
从蒙特利尔去魁北克城坐的是大巴车,一路上路旁的红枫真的超级美。在加拿大其他地方都是坐greyhound,而魁省则是Orleans Express。总之魁省是处处和加拿大其他地方都不一样。

由于我前一天晚上在青旅赶作业到凌晨(工科狗的泪),次晨醒来的时候早就错过了大巴车。只好抄起化妆包一路狂飙到车站补票。在窗口我迷迷糊糊,卡一直刷不出来。窗口小哥用一双碧绿的眼睛真诚地看着我说:“give me your card, let me see”。然后他接过去后隆重地把卡在他的工服上正反两面都擦了擦,说:”sometime it's the dust”。后来我才发现是拿错了卡,国内的卡本来就刷不了,可真是哭笑不得。
到了魁北克城站下车后冲到洗手间化妆,化到最后一步发现啥都带了却忘了口红,又一次哭笑不得。还好同行的姑娘不嫌弃我用她的口红。我就这样迷迷糊糊混混乱乱地,开始了魁北克城一日游。
魁北克城是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比如韩剧《鬼怪》、还有小李子主演的《猫鼠游戏》。


猫鼠游戏取景的这个教堂,称为Notre Dame des Victories。我们走到那刚好有一队带讲解的旅游小队,于是我们便混了进去。

讲解员说这个教堂是新法兰西时期的历史建筑物。在1690年的Battle of Quebec获得胜利之后,这个教堂取名为Notre Dame des Victory。1711年,英军在此再次败北之后,教堂更名为Notre Dame des Victories。我当时心下想:哦!博大的英文啊!
英文命名似乎更注重写实,而中文的命名更注重写意。另一个例子是魁北克城一条特别陡峭的阶梯,因为常有人摔下来断了脖子而被命名为“Neckbreak Steps”。我想起让我归来只感叹再也不去爬的泰山,它的阶梯名字叫“十八盘”。


相比蒙特利尔这个现代大都市,魁北克城更加小巧精致。虽然城区小到一整天可以从南到北地走好几个来回,但是每条街的配色都不一样,处处都是惊喜。加拿大除了魁北克城,还有卑诗省的Victoria小镇也是五彩缤纷的。漫长冬季来临前的秋,就应该搭配着五彩的城市呀。












小尚普兰街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崎岖的商业街两侧挤满了商铺,街道的装饰也是五彩缤纷的。虽然也能嗅到旅游业城市的商业气息,但整条街道仍然充满了浓郁的法式风情,每个门店的装饰配色都是惊喜。




魁北克城也是一个港口城市,可以眺望远处的层林尽染。




魁北克城街头有许多艺术家。晚饭后,与我同行的朋友去了广场听现场音乐,而我则在街头排队等画像。说起来感觉也挺有缘分的,当晚是这位自学成才的秘鲁画师这一年最后一天出来摆摊,而我是那一晚最后一位顾客。
秘鲁画师可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一直在说得慢工才能出细活。可是我们回去的大巴车马上就要出发了,急得我和我的小伙伴一直催他快点画完,终于在最后一刻抄起画往车站跑。


魁北克城的一日游从我睡过头狂奔赶车开始,到和小伙伴狂飙赶回程的车结束,一整体同时充满了意外和惊喜。
3 后记
总的来说,魁省像是挪了个法国的城市来加拿大,风情甚美。在加拿大这个华人非常多的国家,魁省的华人却是偏少。但是,魁省对华裔的歧视也更严重一点。比如在ChinaTown门口的石狮子象上刻有种族歧视的语言,和当地人交谈偶尔也可以感觉对方下意识的“刻板印象”。不过借用Dragon Flower老板娘的理念,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理loser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