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枕头人》repo
两个月前艰难地跳着去看了枕头人,散场的时候转头对一起去看的朋友说: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牛逼…
现在我打脸了,直到现在,这个故事还在我脑海里播放不停。
中间穿插的多媒体小故事很像夏天刚开始时去看的那部《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演的途中一直有家长拉着开始哭或坐不住的小朋友出去,虽然名字中有孩子但并不是给孩子看的。
这部剧的最后门房回到河口大厦,又开始用漫长的7年去攒够一张离开河口的单程票,看到这个结局就像看到冉阿让为了一块面包坐了19年的牢,一样地令人窒息。
《上街》中有句词贯穿全剧——“生于河口,死于河口”。出生贫民窟的孩子对命运的无力掌控感或者说是失控感、对暴行采取更粗暴手段的市长,还有推石头上山的门卫,都太黑暗致郁了。
《枕头人》也是个黑暗的故事,可枕头人的故事于我来说后劲更强烈些,充满了命运被支配的无可奈何感,所有人的人生中好像都会有那种冥冥之中既定了结果的事件。
关于枕头人那个故事中的故事看哭了,长大后的残忍和快乐的童年对比太鲜明了,没有了枕头人,那些孩子将要怎样痛苦地去经历可怕的生活与面临的苦难?
这些苦难人生会延伸出什么?是人性至恶的一面?还是像卡图兰将此延伸成文学艺术?
就算那些在痛苦人生中催化的艺术总是比生命本身更恒久,然而对于那些生命本身,这样的恒久是他们降临人间时所期翼的嘛?这些艺术真的高于他们的人生吗?
还有大多数,更甚连这样的恒久都无法存留,他们直接被打倒不起,被溺死在无望的人生中了……如果有选择,真的会有人愿意选择苦难破碎的一生吗?
最后《枕头人》这部剧虽然黑暗,但给予我的,却还有一点点自欺欺人的安慰。
现在每次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时,我总会想:如果现在人生中烦恼和痛苦,还不足以让枕头人穿越到我童年的话,或许后面还会有转机的吧……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