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背后的欲望与利益,道德与人心

编者按:
没有故事,就没有债。故事是随时间发生的一系列行为和动作,而“欠债”则往往作为行动的一种结果。债务是一种隐喻,是心理或精神上的非空间,我们陷入债务,犹如投入河床,我们脱离债务,犹如爬出洞穴。作为人与人之间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钱权关系,债务往往藏匿着欲望和利益,悬置着道德和人心。
加拿大作家、评论家、《使女的故事》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2008年梅西公民讲座(Massey Lectures)上作了一系列以“偿还”为主题的演讲,以独特的叙述方式揭露人类历史上债务和财富的阴暗面。在17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John Bunyan)所描绘的“浮华市集”中,买卖不受限——旧世界信仰受到商品世界的冲击;由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Flaubert)所创造的人物“包法利夫人”沉沦于情爱与购物——世俗对女性的道德判断与其财富相挂钩;与福楼拜同时代的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则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塑造了两对彼此相关又对立的债务关系,分别从金钱和品性两个角度审视债务双方……透过阿特伍德的独特视角,读者不仅能够从各类故事情节中感受到自己面对债务时的五味杂陈,还能获得对于俗世道德的重新认识。
***转载请联系三辉君***
债务的故事
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张嘉宁
节选自/《偿还》
· 浮华市集:买卖不受限
涓流经济理论(trickle-down theory of economics)认为,富人变得更加富有是件好事,富人无疑消费奢侈,他们的财富就此向下渗流至处于经济阶梯下层的人。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隐喻没有使用奔流的瀑布,而是用了漏水的水龙头。正如语言所揭示的,即便对这一概念最乐观的背书人,其想象中的水源也不充沛。但是无论是人类想象的诸种事物,还是人类生活中的每样事物,都有正面和负面两个版本。如果财富的涓流理论是正面的版本,那么债务的涓流理论就是负面的版本。背负如山债务的人涓滴留下的债务,对其本身而言可能并非多大负担,但对被这些债务滴到的人而言,却可能是天文数字。可怜的拉哥尔斯先生将房子租给克劳莱,却从未收到一分钱房租,当克劳莱一家分崩离析,逃之夭夭之时,他也随之落得倾家荡产,一贫如洗。
“浮华市集”这个名字,来自约翰班扬(John Bunyan)的《天路历程》中的同名城市。它不仅代表着《传道书》中所说的“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尤其代表着世俗领域或精神或物质的商品,以及一切皆可出售的心灵状态。班扬列出的浮华市集供应的商品有:房子、地皮、职业、位置、荣誉、升迁、爵位、国家、王国、欲望、快乐以及各种享受,如娼妓、鸨母、丈夫、儿女、主人、奴仆、生命、鲜血、肉体、灵魂、金银、珍珠、宝石,等等。

诸如此类,对吧?每一个人类社会都对什么可以买卖设了限制,但是在班扬的浮华市集中,没有任何限制。不仅如此,班扬还说,每一位旅行者都必须通过那里。这是邪恶无比之地,“变戏法的、骗子、斗技、赌博、小丑、仿效人的人、无赖、恶棍”无所不有,还有“偷窃的、谋杀的、通奸的、发假誓的人,令人触目惊心”。实际上,浮华市集是地狱的边缘地带,通过市集的旅程的末了,将会目睹可怕的折磨和肢解。这是由于震惊产生的幻象,震惊则出于旧世界信仰对新世界信仰的抨击。在这个新世界中,商业被拥立为王,并成为拥有绝对权力的专制君主。而在旧秩序中,仍保有美德和忠诚,例如信仰、希望、慈善等价值仍被置于金钱之上。那些忠于旧秩序之人一定感到绝望,因为玛门即将取得胜利,而班扬笔下市集中阴森的商场,成为对这种绝望的绝佳呈现。在他眼中,新的金钱世界是毁灭之城,你能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就是尽快离开。
· 女性的沦落:在道德与金钱之间
然而,到了19世纪中期,改革已然是遥远的过去。敬虔的循规蹈矩太太(Mrs. Grundyism)大有人在。她们管钢琴腿不叫钢琴腿,叫钢琴肢,因为“腿”未免让人想入非非。而且,如果一个年轻男士刚刚起身,有教养的淑女从来不会坐在他刚刚坐过的椅子上,生怕诱发情欲的体温仍残留在椅垫上。但是,功成名就的牧师知道趋利避害,不会厉声谴责财富之恶。班扬的叙事语气直接、热切、愤懑,也有人可能会说他天真、轻信;而萨克雷的叙事口吻则迂回徐缓、老于世情,忠于记录事情百态的本来面目。萨克雷告诉我们,他的小说是一部木偶剧,在木偶剧中,角色比观众微小,为提供消遣娱乐而存在,而不是提升我们的道德。因此萨克雷的《名利场》是部喜剧小说,或者至少是部讽刺小说。罗登克劳莱和蓓基夏泼既欺诈,又偷盗,却逃脱了惩罚。实际上他们的确逃脱了制裁,因为两人各自逃离了同谋干坏事的地方,去往英国之外的国家生活了。

蓓基夏泼和罗登克劳莱的故事是伯恩“设法要钱”游戏的喜剧版本,但19世纪的大多数对债务的处理要阴暗得多。以债务为主题的小说俯拾皆是,以至于很难拣选案例。我们要进入狄更斯笔下《小杜丽》的世界,体验生于债务监狱中的生活?还是要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追寻匆忙签下契约,以致卖身抵债的后果?是要重演《董贝父子》的剧情,堕入巨额财富破产的深渊?还是要向前回溯几十年,沉浸于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描写繁荣单调的抄写生涯的犀利写实的小说《新寒士街》中,体味两位志存高远而最终破产身亡的作家的悲惨命运?
或者我们探讨下债务对女性造成的影响?不妨从福楼拜(Flaubert)出版于1857年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开始。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农家妻子沉湎于浪漫爱情和婚外性事,并浪掷钱财以打发无聊的生活,双面生活让她终尝苦果,被拖欠的债主威胁要揭发她,走投无路的她服毒自尽。因为情节淫秽,这本书被送到法院接受审理,福楼拜以爱玛死后尸首面目狰狞为例,辩称该书具有内在的道德准则。性犯罪的代价是服下砒霜,丧失性命,毁去容颜。但这是障眼法。爱玛不是因为性受惩罚,而是因为她购物成狂。假使她学会复式记账,并制定相应预算,她可轻而易举地通奸一辈子或至少到她乳房下垂之前,不过她行事应再朴素一些。

或者,我们也许应该横渡大西洋,追寻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的《欢乐之家》中莉莉芭特的悲惨命运。如果她知道更多的债务管理的技巧,就不用像包法利夫人一样服毒自杀。行事鲁莽的莉莉没有对一报还一报的原则深思熟虑。如果一个男人借给你钱,却不要你的利息,他要的一定是其他的报偿。莉莉拒绝偿还,也拒绝曝光记有虚伪朋友的秘密的信件来换取金钱,因此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中,她已走投无路。一如她的名字,莉莉芭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但太过单纯,无法如她姓氏所暗示的那样进行物物交换。她曾经一度想在婚姻市场上售卖自己,但她一贫如洗,因而售价不会高,她既不喜欢素质低劣的潜在竞标人,名声又遭到不公平地抹黑,谁又愿意要一件折损的商品呢?
这部小说让我们反思“沦落”(ruin)在19世纪的两种含义。对19世纪的男人而言,沦落是财务上的破产,男人欠下超出偿付能力的债务,法警和拥有抵押权的人登门取走其财产,以至于男人不得不落魄街头。对19世纪的女人而言,沦落主要意味着性沦落。无论是否出于自愿,婚前性行为,甚至被认为有过婚前性行为,均可算作沦落,而如果女孩子能让自己的账户财富增加,这种完全不意味着经济上的沦落。以下引用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讽刺诗《沦落的姑娘》:
“哦,亲爱的玛利亚,真妙,
在城里相逢,谁会想到,
哪里弄来这身艳丽的衣裳?”
“噢,”她说,“我已沦落,难道你不知道?”
“离家时,你衣衫破烂,鞋袜没有一双,
厌挖番芋,厌锄野草,
现在却披金戴银,衣着华俏。”
“是呀,”她说,“沦落的人就是这般束装。”
“你过去的手粗得像双爪,脸色憔悴苍白,
现在这模样真让人神魂颠倒,
带着小巧的手套,和贵妇人一模一样!”
“沦落的人,”她说,“不再辛劳。” …… “我多想也有漂亮的仪表,华丽的长袍,众
多的服饰,能过市炫耀!”
“哦,亲爱的,”她说,“不懂事的乡下姑娘,
千万不要这样想,你还没有沦落。”
· “磨坊”作为一种隐喻
就我们探讨的主题而言,这首诗为我们指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一部结合了债务、财务破产与沦落风尘的小说。这部小说就是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其情节如下:
磨坊主人杜利弗(Tulliver)先生的两个孩子,玛吉和汤姆住在弗洛斯河畔的道尔考特磨坊,这家水磨坊将小麦加工成面粉……
但这里我得有言在先。因为玛吉杜利弗是磨坊主的女儿,而不是什么文具商或水管工的女人,这让事情有所不同。因为作为磨坊主之女具有深重的神话象征意义,磨坊主也是,实际上磨坊也是,所以我要稍微谈谈磨坊。
磨坊、磨坊主、磨坊主之女。我将依这样的顺序讨论。水磨坊历史悠久。在西方要追溯到希腊与罗马时代,当时,有关水磨坊的观点基本是正面的,因为它们取代了人工劳动力通常而言是奴隶工人,例如被挖掉眼睛的参孙。水磨坊也取代了畜力。它们为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所使用,也广泛存在于中世纪。在此期间的某一刻开始,它们染上了含混不清的名声。首先,它们是一种机械装置,迷信的农民既艳羡它们,“但愿我也有一座!”,又不信赖它们:“自动运转之物一定被施了魔咒。”磨坊或许也带来了恐惧,例如,“如果它失控了怎么办”或“我怎么才能关掉它”,等等。关于这种恐惧的现代例子,不妨想想早期的机器人电影,或者回想一下你第一次使用美膳雅牌多功能厨具时的情景。

有关魔法磨坊及其不能停止运转的习惯,是民间传说广泛流传的母题。一位贫穷的农民得到一台手推磨,它可以自动运转,并磨出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因此农民变得富有。但是别人得到了这台磨,用它来磨想要的东西在《格林童话》中是麦片粥,然而不能让它停止,于是麦片粥盛满了房子,接着又淹没了街道想想就恐怖。这一情节非常接近于《魔法师的学徒》的主题,你最近一次可能是在迪士尼电影《幻想曲》看到过这一动画段落,其中,米老鼠扮演学徒,停不下来的机器人则是一把用桶帮它打水的扫帚。故事的寓意是,当心免费的午餐,因为世上没有这么便宜的好事,一定暗藏诡计。赫尔墨斯是骗术之神,司掌骗术、谎言、盗贼、交通、贸易等一切移动或流动之物,但他也是机械之神,司掌像磨坊这样的设备。
我小时候,读过安德鲁朗格(Andrew Lang)的《蓝色童话》,其中一篇关于一台神奇的碾磨的故事:一位农夫到死人堡做了一笔交易,得到一台碾磨,他得到碾磨,死人得到火腿。这个故事在两方面合乎情理:一则在民间传说中,死者总感觉饿;二则新奇的装置因其神秘的特质,很可能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不管这个世界叫什么。狡猾的农夫告诉碾磨磨出黄金,黄金就磨出来了。磨出的黄金如此之多,农夫富有的哥哥开始嫉妒他。富有的哥哥设法买下碾磨,命令它磨几条鲱鱼出来,但是他忘了问怎么关掉它,于是被鲱鱼淹没。最终,一位海船船长买下了碾磨,它要求它磨出盐来,如此他就可以卖盐,而不用一直出海。但是他也找不到关闭的闸门,于是他就把这个邪恶之物带至远海,扔出船外。此时此刻,它沉到了海底,继续磨个不停,这就是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所以现在你知道了。
接着,你可以问自己,为什么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攻击风车磨坊,并相信它们是邪恶的巨人?为什么他不去攻击其他高大的物体,例如树或者塔呢?但你已经知道了答案。风车磨坊自行运转不休,具有摧毁事物的无情力量,再加上它们有磨坊所固有的邪恶名声。[在克里斯托贝尔哈夫特(Cristóbal Halffter)令人赞叹的歌剧《堂吉诃德》中,报社充任磨坊的角色。概念相同,只不过现在磨坊源源不断磨出的是真真假假的新闻和讹传。还有,堂吉诃德凭直觉感知,磨坊预示着将要到来的工业革命;对像他这样行侠仗义的浪漫派而言,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都是噩耗。这就像浮华市集对于笃信宗教的浪漫派约翰班扬而言是坏消息一样。
▼《使女的故事》作者阿特伍德暂搁文学之笔 将目光投向现实经济 多层次描绘古老债务问题的现代想象

“债务”是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债务问题的研究,可以影响我们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讲述故事以及规范社交关系。阿特伍德在本书中深入地探讨了债务这个古老而核心的话题,将其置于宗教、文学和社会结构的层面进行研究。我们所欠下的“债务”作为一个最具活力的隐喻意象,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想象中。本书精辟而妙趣横生地分析了处于我们的文化、观念、经济、生态,甚至未来生活中的“偿还”。所有讨论都不是以枯燥的、学术性的形式呈现的,而是不着痕迹地以“阿特伍德式”的方式编织在一起。
关于现代人小丛书
1961年起,加拿大广播公司、阿南西出版公司和多伦多大学梅西学院共同发起了“梅西公民讲座”项目,围绕群体意识、技术、大众媒介、债务和财富、公民权利等一系列与当下公共利益关切的议题,邀请到一群世界一流的知识分子展开面向公众的演讲,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著名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哲学家查尔斯·泰勒、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这些演讲的内容以出版物的形式流传下来,在西方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我们从中选择了对今日国内读者尤有启发的首批12本,组成这套“现代人小丛书”系列的第一部分。每本书体量小,开本小,用语通俗易懂,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作者借用丰富的事例、有趣或深刻的故事,通过举一反三、以小见大的方式,精辟地指出问题精髓,同时又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这里有作为一个公民,你应该知道的一切。 已出版
培养想象〡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
画地为牢〡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
技术的真相〡厄休拉·M. 富兰克林(Ursula M. Franklin)
无意识的文明〡约翰·拉尔斯顿·索尔(John Ralston Saul)
偿还:债务和财富的阴暗面〡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
即将出版
现代性的隐忧:需要被挽救的本真理想〡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
叙事的胜利:在大众文化时代讲故事〡罗伯特·弗尔福德(Robert Fulford)
必要的幻觉:民主社会中的思想控制〡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作为意识形态的生物学:关于DNA的学说〡R. C. 列万廷(R. C. Lewontin)
历史的回归:21世纪的冲突、迁徙和地缘政治〡珍妮弗·韦尔什(Jennifer Welsh)
效率崇拜〡贾尼丝·格罗斯·斯坦(Janice Gross Stein)
设计自由〡斯塔福德·比尔(Stafford Beer)

-
格桑亚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7 19:36:25
-
憨憨一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6 13:33:22
-
echofromWBwe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7 16:30:08
-
7republic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7 16:18:41
-
宿州读书会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7 15:49:59
三辉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追求平等让女性更痛苦?女性权利运动如何遭遇反扑 (1人喜欢)
- 三辉图书2023年新书预告 (113人喜欢)
- 公共产品提供方应该对公众负责,这不应当是个革命性的概念 (14人喜欢)
- 祝你我保有在一切事情上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2022年三辉图书编辑部推荐 (29人喜欢)
- 说理是摊开的手掌,不是攥紧的拳头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