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翰科技磁控胶囊胃镜助力我国胃癌早筛
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工作节奏生活习惯的改变,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一些威胁健康的疾病也正在慢慢向中国人靠近。特别是胃癌的发病率,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全世界近一半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在中国。那么近年来我国胃癌发病趋势有哪些变化?胃癌防治的关键是什么?有无舒适化的胃镜检查?

我国胃癌三大趋势
要分析我国的胃癌问题,首先要看我国胃癌发病率在空间与时间维度上在世界所占的比例。“现在世界几乎一半的胃癌新发病例在中国。”谈到我国胃癌发病情况,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李景南教授特别强调,从胃癌发病率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包括东亚的日本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是胃癌高发区。现阶段我国胃癌发病呈现三个主要趋势:一是我国胃癌发病呈逐年升高趋势,二是我国胃癌患者人数众多,三是我国胃癌发病率居国际首位。
胃镜是胃癌筛查的关键手段
由于胃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如果能预防胃癌发生或者在胃癌萌芽阶段提早发现,将会大大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早发现的关键是要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胃癌筛查。”李景南说道,与其他癌症相似,胃癌早期在临床上的表现往往只是胃胀、胃灼热、反酸、打嗝、恶心等,缺乏具有辨识度的特异性症状。在没有特异症状时做筛查,目前有两个手段,一是血液的检查,即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素、肿瘤标志物来筛查,但是这些指标都非常不特异,都是基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特征发现的,其次这些指标都是局限在实验室的研究,它针对的是细胞学、胃癌组织的研究,真正能应用到临床上提示胃癌的指标还比较缺乏。目前唯一能用的就是胃蛋白酶原,而这一指标也主要是检测有没有萎缩,并不是检测肿瘤的。
“胃癌筛查的真正主要的技术手段还是胃镜。”在李景南看来,因为筛查的最直接办法是对胃黏膜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胃黏膜有无红肿、糜烂、出血、溃疡,可以直接判断胃内病变情况。而胃镜是实现直接观察的主要手段。
胃镜创新—安翰科技自主研发舒适化胃镜
虽然胃镜普查是胃癌早期筛查最好的办法,但受制于财力、人力、国人接受程度,还远远做不到。无论在胃癌筛查的意识方面,还是胃癌筛查的方法手段方面,我国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要根据我国国情,中国人胃癌发病特点,并结合先进科技手段探索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胃癌预防之路。
在李景南教授看来,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大,国人对胃镜检查接受程度低的现状,可以先从对高危人群筛查做起,首先要确定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在40岁以上高危人群中进行早期胃癌初筛,发现疑似患者再进行精确诊治,符合中国国情,是创新实用之举。专家倡导,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之一者都应该进行胃癌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如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太行山脉和甘肃等地;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病变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者等。
同时,由于任何胃癌筛查手段都绕不开内镜检查,就要在技术手段上开发创新,用新型胃镜弥补常规胃镜的不足。“比如磁控胶囊胃镜具备痛苦小的特点、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做常规胃镜的人群来说就是较好的检查手段。”李景南说道。
作为我国自主创新高科技产品,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在行业内率先突破“主动型精准磁控技术”,实现了胶囊在胃内的“可操控、可定点检查、可反复观察”这一质的飞跃,并消除了传统电子胃镜带来的不适与恐惧,让胃镜检查成为了每个人的日常体检项目和健康生活方式。自2013年面世以来,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家医院和体检机构投入大规模临床应用。

此外,中国人针对胃癌的防治意识,在城乡之间、不同受教育水平人群之间差距显著。这就要求加大对胃癌防治特别是胃癌早期筛查的科学知识普及,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胃癌早期筛查对健康与家庭和社会的意义,了解胃癌早期筛查的技术手段种类,从而提高胃癌早期筛查率。
相信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医疗技术的进步、国人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胃癌早期筛查一定会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我国胃癌预防水平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中国人的胃健康问题一定会获得圆满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