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从小弹钢琴,到底对不对?
开门见山!
不对!亲情还是比较重要[捂脸]

有网友说,任何以牺牲亲情为代价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这个可能还是要看牺牲程度和收获,牺牲到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只能感受到严厉和批评,并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收效甚微,甚至也没有什么肉眼可见的明显进步,那确实是失败的。如果前者保持,后者则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感受到比较明显的变化和提升,小孩子也会感觉到通过花下去的时间和努力,自己能在其他小朋友中因为弹钢琴而变得与众不同了,那孩子心理可能也会平衡,有个相应的理解,但是管教和鞭策孩子的教育方法可能需要调整,不然给孩子造成童年阴影也不好,等到他有本事了,思索不起来父母对他传达爱的场景,也挺不好的。

但是,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严和爱,陪伴着他一起成长,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掉眼泪,一起雀跃,无论学琴的过程能走到哪一步,其实也都是一份珍贵的彼此相伴的回忆。其实不是很喜欢牺牲这个概念,明明有可以让大人孩子都更舒服的处理方式,偏偏要苦大人苦孩子,并且有的大人在思考与孩子相处,解决孩子学习成长的一些尖锐问题的时候,确实绞尽脑汁和参照学习,想了一些不错的方法,比较奏效。
对!不然会中途而废。

所以,该逼还是要逼,只是看逼的方法了。其实成人都有很大的惰性,况且是天真无知就想着玩的孩子呢,指望长时间,甚至从一而终的自觉自发,那就真的听天由命了,结果不好了再来收拾孩子,何用之有?况且为了导向好的结果家长究竟共同和孩子一起,切实的做出了多少努力?而不是情绪上的努力。

孩子的三分钟热度是比较明显的,毕竟他们还处在对世界都充满好奇心的阶段,看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都想要尝试,自然很难安于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一个点上。而学习又不是个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一路升级打怪学习过来进入工作岗位的大人来说,应该更明白学习过程中纵然有收获和快乐,但是不乏大量的枯燥重复,而坚持枯燥重复的这个量变积累过程,最终会促成质变。弹钢琴这个过程更甚,课堂里还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孩子一起,弹钢琴琴房里常年坐着的,可就是他一个。
所以,无论是学钢琴还是学其他的,都要跟孩子做好充分的沟通,不要强加大人的意愿,孩子虽然小,但是还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形成对抗,事倍功半。但是如果达成共识,要学习某样东西,那就要坚持!坚持原则,坚持目标,坚持努力,你们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