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的酒市文化
东濒东海,北靠绍兴市的台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不仅有着浙东最高峰——苍山主峰米筛浪,还有着美丽的传说故事。按照新华字典的解释,台州之名源于天台山。
传说,天台山是女娲补天处,当时天庭的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发生争端,水神共工快要战败时,他头撞不周山(不周山是连接天界和地上的天梯,起着把天界的水运送到地上的作用)导致天界的水灌到了地上,人间顷刻间被洪水淹没,女娲怜悯众生之苦,走遍神州,最后使用天台山的五彩石、东海玄武的四肢,以及牺牲自己才算把天的缺口堵住。

台州除了美丽的山水和神话传说,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还造就了很多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国就曾多次介绍了台州的美食,糊糟羹、百合苔饼、黄岩蜜桔、仙居三黄鸡、临海的麦虾,仙居仙梅、豆腐圆子等等都是当地非常受欢迎的传统美食。
姜汤面
姜汤面是台州非常有代表性的面食小吃。姜汤面是原黄岩县(现台州市黄岩、椒江、路桥三区) 民间世代流传的传统面食,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台州市黄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

青蟹
台州出产的青蟹远近闻名,这其中大名鼎鼎的品种是三门青蟹。优质的青蟹新鲜肥美,膏肥脂满,难免会成为食客争相追捧的珍馐。
在台州青蟹的烹饪方式较为多样,要想保留原汁原味莫过于清蒸,入口雪白的蟹肉夹带着丝丝的清甜,紧致又娇嫩,膏脂丰盈油润,任谁也不能抵挡住这种美食的诱惑。

饺饼筒
来台州必须要吃的就是饺饼筒了!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乐清人管它叫薄饼,椒江人和路桥人叫麦油煎,临海人称它为麦油脂,天台人叫它饺饼筒或食饼筒,三门人则把它叫做麦焦,绍兴新昌人把它叫粘饼。
以面粉糊烙制成饼皮,内裹有炒米面,肉片、猪肝、蛋皮、鱼肉、豆腐片,还有金针、木耳、粉丝、笋丝、菜梗,鸡蛋,韭菜丝、咸菜等的薄饼。具有面皮薄韧、作料鲜香的特点。

扁食
扁食是台州传统经典小吃的代表之一。扁食非常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馅料会事先炒熟,同时馅料可以根据当季精华食材做出不同的更改,包扁食选用的是正方形的面皮儿,包出来的形状相比较馄饨而言,整体更加地饱满。扁食烹饪可选择蒸、煮、煎或烙等方式。
麦虾
麦虾是台州久负盛名的小吃。在麦虾实际烹饪过程中,需用菜刀沿着大碗口将事先调制好的面粉糊浆切成一条条的入锅,其出锅后形状像一个弯曲着的大虾,因此被称为麦虾。其搭配的主要食材大虾、香菇、萝卜丝和笋丝等。麦虾入口很有嚼劲,汤汁浓郁而绵滑。

椒江蛋饼
椒江蛋饼是台州椒江小吃的一绝,它承载了很多老海门人记忆。很多地方的蛋饼是蛋包在饼外面,总感觉蛋和饼不能完全融合,有些地方的蛋饼是蛋在里面,但蛋的味道却差了点,只有椒江蛋饼才是那么的有味道、有嚼头。
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跟真正的羊尾没有半点关系,因形态似羊尾巴),又用鸡蛋清作原料,故名。“蛋清羊尾”采用手工制作,每次只能制作一盘,而且必须现做、现炸、现吃。无论是高档饭店还是街头小吃都有它的身影,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其成品外脆里嫩,香甜可口,让人食后难忘。

糊辣沸
天台有正月十四吃“糊辣沸”的习俗,糊辣沸是一种用米粉或“山粉”调成的咸羹,菜肴全部切成小方块,主料选用精肉、冬笋、荸荠、香干、油泡、花生米、川豆、菠菜等,调配上一点辣椒粉,烧煮得热气腾腾,既能开胃和中,又富有营养。
台州不仅美食众多,当地的酒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早在宋代,台州就有不亚于今天绍兴黄酒的美酒存在。如今,在古台州府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临海,仍有一些古老的街道、酒店、村落、水井,蕴藏着浓厚悠长的酒文化。

宋代,是浙江酒业繁荣的时期,据《浙江历史与旅游文化》记载:“蒙泉酒,台州名酒。”据宋人陈耆卿《嘉定赤城志》载:“州有蒙泉,汲此泉水酿酒,因此为蒙泉酒。”灵江风月酒:据《嘉定赤城志》载:“州衙内旧以灵江水酿酒”,南宋嘉定(1208--1224)中,曾以灵江风月名郡酒。宋代后期,官府酿酒已逐步转为民间私酿,从州、县、集镇、村庄,以至边远山区的农民亦有私酿酒,家酿酒逐渐兴起。到清代以后,几十家酒坊遍地开花,风风火火。1000余米长的紫阳街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仅酒坊就有10家。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