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 | 中医综合—方剂学超全、超精简总结都在这一篇,快速提分!


方剂学高频考点章节重点知识汇总 近十年方剂各章节出题次数
【由于推文字数不宜过多,本篇总结的,方剂学重点章节中的重点知识点仅包含近十年全国统一卷中出现过的方剂的组成、歌诀、用法、功效、主治等,仅用于帮助回忆与巩固复习,详细内容可点击文末链接查看往期扩展内容】 一.清热剂
1.白虎汤
【组成】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歌诀】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烦渴,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用法】煮,米熟汤成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2.竹叶石膏汤
【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
【歌诀】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3.清营汤
【组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歌诀】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
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4.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
【歌诀】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5.清瘟败毒饮
【组成】生石膏、小生地、犀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歌诀】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气血两清亦救阴。
【用法】先煎石膏数十沸,后下诸药。犀角磨汁和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或厥逆,脉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
6.凉膈散
【组成】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连翘、竹叶、白蜜
【歌诀】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用法】原方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7.普济消毒饮
【组成】酒炒黄芩、酒炒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鼠黏子、牛蒡子、人参、薄荷、僵蚕、升麻
【歌诀】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薄荷僵蚕为末咀。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8.仙方活命饮
【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用法】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9.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歌诀】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10.左金丸
【组成】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
【歌诀】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已,专治泻痢痛在脐。
【用法】上药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下五十丸。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11.泻白散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炙甘草、粳米
【歌诀】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用法】上药锉散,人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12.清胃散
【组成】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歌诀】清胃散中升麻连,当归生地丹皮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胃痛与牙宣。
【用法】水煎冷服。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13.玉女煎
【组成】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歌诀】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14.芍药汤
【组成】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歌诀】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15.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歌诀】青蒿鳖甲地知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16.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歌诀】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澹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7.牛蒡解肌汤
【组成】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歌诀】牛蒡解肌薄荆翘,丹栀斛玄夏枯草,疏风清热散痈肿,牙痛颈毒皆可消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头面风热,兼有表热证者;外痈局部红肿痛,寒轻热重,汗少口渴,小便黄,脉浮数,苔白或黄。
18.当归六黄汤
【组成】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黄芪
【歌诀】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泻火敛汗强。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二.理血剂
1.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
【歌诀】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泄热破瘀微利效。
【用法】作汤剂,水煎前四味,芒硝冲服,当微利。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2.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3.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酒大黄、桃仁
【歌诀】复元活血酒军柴,桃红归甲蒌根甘,祛瘀疏肝又通络,损伤瘀痛加酒煎。
【用法】加黄酒,水煎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4.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歌诀】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气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5.生化汤
【组成】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干姜、炙甘草
【歌诀】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用法】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6.补阳还五汤
【组成】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歌诀】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7.小蓟饮子
【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
【歌诀】小蓟生地藕蒲黄,滑竹通栀归草襄,凉血止血利通淋,下焦瘀热血淋康。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8.槐花散
【组成】槐花、柏叶、荆芥穗、枳壳
【歌诀】槐花侧柏荆枳壳,等分为末米饮调,清肠止血又疏风,血热肠风脏毒疗。
【用法】上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肠风、脏毒,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9.咳血方
【组成】青黛、瓜蒌仁、海粉、山栀子、诃子、蜜、姜
【歌诀】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用法】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为丸,噙化
【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10.黄土汤
【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
【歌诀】黄土汤中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11.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蜜
【歌诀】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12.活络效灵丹
【组成】当归、丹参、乳香、没药
【歌诀】活络效灵用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癥瘕积聚腹中痛,所服此方可回春。
【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主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腿痛臂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
三.补益剂
1.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歌诀】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用法】水煎服。【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2.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枣
【歌诀】参苓白术扁豆莲,甘草山药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用法】枣汤调下。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膩,脉虚缓。
3.完带汤【组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
【歌诀】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怀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㿠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4.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歌诀】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柴升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用法】水煎服。【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懶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5.归脾汤
【组成】白术、当归、茯神、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
【歌诀】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6.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当归
【歌诀】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内补黄芪汤
【组成】黄芪、麦门冬、熟地黄、人参、茯苓、炙甘草、白芍药、远志、川芎、官桂、当归、生姜、大枣【歌诀】内补黄芪草姜枣,川芎官桂麦熟地,参苓远志归白芍,补益气血并生肌。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益气血,养阴生肌。
【主治】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倦怠懒言,神疲,寐少,自汗口干,间或发热经久不退,脉细弱,舌淡苔薄。
8.炙甘草汤
【组成】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清酒
【歌诀】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滋阴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主治】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9.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歌诀】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10.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歌诀】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襄,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疏肝。
【主冶】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痕聚。
11.地黄饮子
【组成】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薄荷、生姜、大枣
【歌诀】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菖远茯,加薄姜枣喑痱服。
【用法】水煎服。【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12.泰山磐石散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川续断、黄芩、白术、川芎、芍药、熟地黄、砂仁、炙甘草、糯米
【歌诀】泰山磐石续八珍,减苓加芪芩米仁,气血双补安胎好,益气健脾功用神。
【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治】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或沉弱。
13.大补阴丸
【组成】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炒猪脊髓、蜜
【歌诀】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功用】滋阴降火。
【主冶】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痿软,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14.虎潜丸
【组成】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锁阳、虎骨、干姜
【歌诀】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
【功用】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腰膝酸软,筋骨酸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眩晕,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
15.右归丸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
【歌诀】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