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朋友一起读论语——谨慎认真
原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金文的“庙”是广字框,里边一个朝字。广表示房屋,朝,是早晨。早上在一个很大的房间里,看着太阳升起。这是做什么呢?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向天地行礼。感谢造物主给我们的一切。

到了小篆的时候,金文的“朝”字右边川,变成舟。我们的祖先可能感觉在不能徒步涉水,所以把川变成了舟。

到了隶书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又感觉写舟太麻烦,就变成了月。
孔子进入太庙,每件礼仪的规程,都要向人请教。有的人就说了,谁说的鄹邑来的那个小子知道礼制?进入太庙,什么事都问。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样才是符合礼的。太庙,指的是鲁国的太庙,就是祭奠周公的地方。或,是有的。鄹人,鄹邑那个地方的人。鄹邑,就是现在山东省曲阜。孔子的父亲做过鄹邑的大夫,所以他们称呼孔子是鄹人之子。
孔子在鲁国当最高法院院长,代理执行总理事务的时候,参加过祭奠周公的活动,祭奠摆放哪些祭品,祭奠仪式都有哪些程序,怎么进行,都问得非常详细。孔子没当官的时候,就以博学闻名。所以有人就讽刺了,不都说他很懂吗,怎么还什么都问。孔子后来向那些人解释,礼制,最高的就是祭礼了,祭奠先人,要仿佛先人就在眼前一样,敬重是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太庙的祭品和祭奠的仪式都是要表现出敬重,如果以为知道一点,就随便的去做,就是对周公的不敬,所以什么事都请教,做得准确到位,谨慎认真才是符合礼仪的。
我们这一则的问题就是,小朋友,你学习的时候,是谨慎认真的吗?
© 本文版权归 139****7257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