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遣词造句上要“修辞”——脱稿讲话中常用的修辞方法

今天分享的是怎样说得更动人的内容,这次分享的是在遣词造句上要“修辞”中的常用“比喻”的内容。
以上是如何在说有新意上做“文章”,要想脱稿讲话更吸引人,还要——
三.在遣词造句上要“修辞”
修辞,本是一个写作方面的术语。本书中我们借用过来是指对脱稿讲话的语言进行修饰、调整和加工的技巧。
通过修辞可以增强脱稿讲话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使脱稿讲话更加生动、形象、鲜明,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话的内容。
脱稿讲话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借代、排比、设问等。这些修辞方法,对增强脱稿讲话的生动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脱稿讲话的生动性,我们要——
1.常用“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两种具有相同点或相似点的事物中,用其中人们熟悉的东西来描述、刻画、解释不熟悉的东西,叫做比喻。
比喻是脱稿讲话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被称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巧妙地运用比喻能给您的脱稿讲话涂上一层斑斓的色彩,增强脱稿讲话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使脱稿讲话更加出神入化。
恰当的比喻,可以形象直观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征,增强语言表达的具体性、形象性,便于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把握,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假如您是领导,脱稿讲话时常用比喻,就会给人一种“画面感”,这就是常说的视觉效应。
视觉效应容易在听众心中形成一种态势,并且会牢牢地打上烙印。
习在一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在谈到工作作风时,习说:“……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此段讲话中,把“不良风气”比作“一座无形的墙”,形象又贴切。

已故的毛主席在讲话中善于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于一炉,使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易于理解和接受,深受人们喜爱。例如,毛主席1942年在延安干部会议上讲:
“……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上面所说的那些,一方面是由于幼稚而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责任心不足而来的。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它一番,(听众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
这里毛主席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熟悉的小事来比喻说明写文章、做演说时应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的比喻,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明天将继续分享在遣词造句上要“修辞”内容,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