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记
十二月十六日
十点四十起床。十一点洗漱,十一点二十,煎蛋Bagel冰牛奶早餐。十一点三十,YF微信说圣诞晚餐里的狮子头最好先试做一下。我说今晚与曲澈和她室友吃完饭后去买食材。他说好,就只买五花肉就好。我边吃早餐边回顾老饭骨频道的菜谱,十分钟看完后,也吃完抖盐抖多了微齁的两只煎蛋:“还要马蹄或者冬笋。”
“自己做就不用了,主要看分量和火候。”
我说好。然后我开始泡茶。Aurora提醒我去找老朱要生日礼物,我们寒暄,她拍给我真正的杭州酱鸭,上次在Evanston上海馆子,Aurora因点了一只名唤杭州酱鸭的上海卤鸭而跟上海老板娘当面对峙。她反复强调有机会一定要吃杭州酱鸭,我狂笑不止。谭振洲昨晚706活动时水杯落下了,说一会来取。我泡好茶,单枞水仙,清甜果香。下楼送杯子,邀他上来喝茶,谭说有还事,很有礼貌地接过杯子。上楼跟曲小姐确定晚饭时间,她问我:“昨天梦里有没有梦见一百只粉红小猪在天上飞?”我看看床上曲小姐送我的生日礼物,一块堆满粉红小猪的天青色Throw:“是一百零一只[皱眉]。”
诗或小说还是写不出来。
十二月十七日 翻书记
小子姑妄写之,尔等姑妄阅之。
今日翻书,《苏轼文选》上海古籍89年版,石声淮、唐玲玲选,《如此岁月-洛夫诗集》,《伊西斯面纱》pierre hadot,张卜天译。
熙宁四年正月,苏轼闻上贱购浙灯四千,并禁民私卖事。上状直谏曰,卖灯之民,“举债出息,蓄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
岁末年关,微信媒体处处“10年代总结”,豆瓣亦不免,据说该“年代”最好的电影第一是《我不是药神》,第二是《盗梦空间》。暗合现代社会两条原则,第一是生存,第二是娱乐。言下之意,其他问题统统还原到此二者。要么是社会资源分配,《理想国》纯是政治统治术的巧计,要么娱乐全属主观,综艺节目与歌剧交响乐无高下之别。斗士布鲁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今年十月寿终正寝,留下身后其所谓民主时代。谁人记取,《西方正典》章末,给民主时代之“混乱”下的判词竟然还是“普鲁斯特、乔伊斯和卡夫卡”。
Pierre Hadot其人深究古典时代源初经验。信笔写来,练达优美。窃以为,法兰西民族号称得拉丁-罗马正朔,恐怕essai的文人传统要居功七分,剩下三分才分归查理曼大帝之ergon。Alexander Nehamas初谈 Art of Living,苏格拉底之后首推蒙田,即是识货也。
Hadot探讨自然,起初就用Heraclitus立论,“phusis kruptesthai philei”-“Nature is self-concealing”或“自然爱隐藏”。当然此句若能这么简单翻译,这本书也就不用写了。题解philei,Hadot解说古意(这里的“古”只能指Pre-Socratic了)为“并非感情,而是习惯或自然的倾向”。我不解希腊语,读此类文章都是满腹狐疑:怎么希腊语如此不准确,一切都与一切勾连。“道术未为天下裂”固然怦怦然心向往之,也非哲学明述满意的语言。这枝言曼衍的架势,只能用来写诗歌。但又佩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改造语言的决心力度。反观中文,直至20世纪,还只能用文言文翻译康德。说明源初语言之劣势只是借口,求真意志足够强大是能够作出那惊天动地的“Greek Decision”的——eidos的“命名”是最好证明。
只是philei与phusis不可分,phusis又与logos不可分,这样论下去,实在有点狡猾。
又想大概也说得通,陈嘉映讲孟子与告子思想深浅之别,用的即是“自然”一例。告子言水无分东西,孟子即答之以水分高下。前者任意,而后者自然。“自然而然”大概蕴含在每一种语言对世界的源初理解中。
Hadot几本著作,均属于名为“轻与重”的系列文集。题名者非他,正是Fabian Heubel。把握轻与重之平衡,是衡量文字的金线。现代汉语写作在这点上似有“逆古”之势。翻译文句叠床架屋,我亦不免受此毒害。但金线仍旧不变,看张爱玲,她讲写作第一句话也讲“惜字如金”。金宇澄作出《繁花》,亦大批翻译体对中文的深刻扭曲。《繁花》那是惜字如金之上的叠床架屋,每一叠都具有必然性。可见“轻与重”这是永远不变的标尺。万万不可啰嗦堆砌。陈嘉映讲,唯当言之无物,才疾呼:“Words!words!words!”
Fabian Heubel汉名何乏笔,我看翻译福柯属他居功至伟。试举一例,其翻译福柯讨论的“askesis”为功夫。
不过直言一词翻译还是不佳。parrhesia固然是直言/诚言没错,在福柯自己所建立的阐释中,parrhesia差不多完全就是直谏的意思。
本来,与政权周旋的策略几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有文化,虽柏拉图以及罗马长老们深悉此道,中世纪后欧陆封建无此森命等差。福柯谈“策略”,在这一点上当然要远逊于“二千年”帝制培养出的道术。福柯囿于“言谈”,深辟犬儒主义偏门也属创立洞见。然而直谏包含着福柯远未能意识到的实践方式。好比苏轼,上状直谏,此亦称得上parrhesia。当然众议院开会,议员吵得不可开交,即使当面痛斥以至扔皮鞋,都算不得parrhesia,更像是演farce,是给电视机边观众看个热闹哈哈一笑。福柯提醒我们,此即parrhesia之反面:"isegoria",翻译成现代英文“freedom of speech”。
Parrhesia只是“真”“a-letheia”的一个向度。本质之“真”还要看诗歌。于是看洛夫。海德格谈器具,以水壶为例,人尽皆知。但仿佛说得难懂晦涩是海德格的优点。其实这段道理晓畅。海德格无非是在谈物理知识对物作为用具的遗忘。不如看洛夫,有诗谈“禅”云:
“或许更像一杯清水
其实,那禅么
经常赤裸裸地藏身在
我那只
滴水不存的
杯子里
空空里”
其诗题名《再回金门》,只有第一句开头开的最好:“这次的炮声是来自深沉的内部”。但这起头起得太正,似乎怎么往下接都难免为狗尾巴。如果诗人在天有灵准备重写此首诗,小子冒昧觉得,另一首里的一句可供备用:“蝉的沉默与战争无关”。
洛夫继承的是中国士大夫传统。因此有凭吊孙中山长诗。而诗名则是怎么看也有点心虚的《非政治性的图腾》。倒不至于作书呆子语,苛求洛夫去读什么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政治云云。政治对那个年代驻守过金门、经历过两蒋者,自有其沉郁顿挫的含义,还轮不到今日政治哲学教授来隔靴搔痒。只是既然写国父,也不必加此一句。但讲这个话题还是此句写的好:“在众多主义中/我选择一条干净的内衣”。
看完发现这本诗集乃1988-2012所作。确实少有惊艳。尤其是长诗,本便极为困难,诗人中能写长诗的绝少。北岛甚至连《杜伊诺哀歌》都有几分瞧不上,但却有其道理。洛夫这里几首不算佳品。摘抄几全是单句。
说洛夫是正统中国士大夫,其一明证是他的重要意象之一乃是镜子。不是博尔赫斯的镜子,是中晚唐铜镜,映照屋外的风雨飘摇。这铜镜经历千年坎坷传承,及到洛夫手上已是绿锈斑驳:
“独坐窗前
怔怔地看着铜镜中的自己逐渐发绿”
是这样的,镜子在洛夫笔下没有重重迷宫镜像的空间隐喻,而是士大夫郁郁不得的象征。李白、杜甫,都要照镜子。洛夫也照。
“谁的来信
居然寄来一束白发
我把镜子
连同里面那副铁青的脸
反扣在桌上
就这么扣着
什么也不让发生”
回到照相术发明之前的时代,镜子在诗歌中以用具显现,揭示容貌与衰老。
但遍翻整本,最所谓“命名道说事物本质”的还是关于落叶:“落叶则习惯在火中沉思”。这似乎也是洛夫本人较为满意的一句。
语言在沉默中言说。隆冬,落叶于炉火中整夜缓慢燃烧。与猛烈的干柴不同,落叶奉献出绵久温和的热度。炉火显示落叶的本质。而炉火已提示了村舍、砖炉土炕,还有秋末聚于树下,游戏般弯腰捡拾落叶的孩童。沉默绚烂的火影渗进斑驳砖缝,但村舍之外,炉火隐退。而星月也无法企及的地方——蜿蜒的乡间小道浸饱暮色。午夜女神的面纱遮蔽白昼间熟悉的“道路”,被切断的是人通达屋外世界的可能——阔落的乡野星空作为人的限度揭示自身。沉默的火影也照耀着村人的面庞。冬月的“无所事事”使无言耕作的操劳隐退,触动记忆,触动那条漂流着死者、神祗与饥馑的永恒之河。颤栗与敬畏,是惊叹的开端,此之谓沉思。
一次通向童年村居的现象学练习。
而我真正熟悉的,则是香港的月光:
“比猫轻
比蛇冷
比隔壁自来水管的漏滴
还要虚无”
那座城市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正是一只轻捷的黑猫,闪烁狡诈的青瓷双眸,在香港,我感到连拥抱与做爱似乎也沾染上冰冷的金属腥甜,像那些“现代设计”的楼宇,表面的新奇下,只有应制的合规,中约中矩的履行义务。
去年我最后一次从香港离开,结束一段无果而虚无的感情,在诗中写道:
“双眼射出惨绿星光
不怀好意、打量窗边相拥的身影——
狡诈黑夜
露出月白牙齿”
诗人已逝,以其诗句奠念:“永恒是你生前追逐的兔子”。
十二月十八日
秋天的秘密
秋天在炉膛落叶间燃烧
摇椅上祖母瞌睡安详
秋蝉已静默 火影轻曳 热浪翻开童话书页
悄然铺成金黄色小径
绕过竹篱
绕过枯井苍苔
绕过大路上、父亲满载丰收的马车
通向
后山,住在松塔里的少女
她爱在清晨
用松针绾起发髻
挑选一片最美丽的枫叶写下诗句——
那是捡落叶的男孩
与秋天之间的
秘密
又及:Aurora生日礼物送的是Aberlard - Heoloise 的书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