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谈近世三大国学大师一一陈寅恪、钱穆、熊十力 》一一陈再明一一2019、12、19
二,国学大师 钱穆(宾四) 钱穆(宾四),以一部史学专著《国史大纲》,蜚声史坛,建立了他的″国学大师″的地位。这就如同陈寅恪,以一部史学专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轰动史坛,建立了他的“国学大师“的地位,是同一效应。这部《国史大纲》,补述了春秋战国间七十年史事,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史学界的一大创举。尤其,他叙述中古社会文化经济自北而南的三篇,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史事是如此纯熟精到,这更是中国史学家之中,除钱穆之外,绝少有其人。所以,钱穆的″国学大师″的盛誉,得来却非全不费功夫的。 曹聚仁说的好,他说:″我以为当代学人中,最懂得唯物史观的,只有张东荪、冯友兰、钱穆三人,因为他们是食″古″而化,食″西″而化,食″中″而化,毫无削足适履之病的。″不只这部巨著,钱穆的另一部大著《先秦诸子系年》,自是史学的扛鼎之作,其谨严断判,不失朴学本色。还有,钱穆的《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更是使人看重。其中的独到之见,虽仍不曾脱去旧理学的窠臼,但其取材谨严、比次有序,却比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高出一筹。至于其他如《中国文化史导论》、《国学概论》,只是学校教本,并非传世的著述。
钱穆在大陆时期的著作,还有那部《庄子纂笺》,也是他的精心之作,但也只是训诂之学,不算是一家言的。钱穆以全无学历的自学,从中学教师到北京大学执教,全靠他在史学和佛学的学术建树,受到蔡元培校长的青睐,破格提拔擢用。可是,他的本土爱族的意识太强,和留美回来的洋博士胡适,在讲学中格格不入。因此,在抗战胜利后,他从西南联大回北大想继续执教时,却受到当时的代校长胡适的排挤,把他从复原的名单中剔除。后来,他离开大陆到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和牟宗三等人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余英时就是当时新亚的学生,日后成为钱穆″新儒学″的传人。而新亚书院就是今日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因此,后日他才被授与香港大学的各誉法学博士的称号。为什么不是文学博士,而是法学博士?我们就无法了解了! 当时,台湾的蒋介石正在搞″振兴中华固有文化″运动,为俘获钱穆之心,从香港把他请到台北来,提供他台北外双溪一栋二楼的″素书楼″,给他招生讲学,受到礼遇和尊重。并推荐他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却被当时的″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的拒绝。他们两人的恩仇,一直从北大结怨到台湾。钱穆做过博物院的特邀研究员,岛內学人自然把他视为大师级人物。但在胡适有生之年,钱穆一直未能跻身“中研院″院士的行列。
后来,连有"狂狷″之称的李敖也为钱穆抱不平,他说:″在古典方面的朴学成就、更该先入选成院士。″但是李敖却亳不客气地批评他那些为蒋介石祝寿的文字。钱穆的谀辞,自然为蔑视强权而绝不妥协的李敖所不喜。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出来为他的老师说句公道话,他说:″钱老一生为故国招魂,即使在传统价值与儒家经典,不断受到泰西文化与科学精神挑战的时代当口,他仍坚持″故国″亡不得。他与五四俊彦如胡适等人的激进和求新不同,他秉持着巨大的道德勇气,勇往直前地维护″孔家店“招牌,颇有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遗老味道。″
钱穆与胡适的治学争呜,是当时台湾最热闹的花边新闻。据说有一次,两人在街上不期而遇。钱穆对胡适说:″胡先生,《老子》成书的年代晚于孔子,你不要再坚持你的错误了!″胡适说:″錢先生,你举出的证据如果能够说服我,我连自己的亲老子也可以不要!″因为胡适坚持传统的说法,老子略早于孔子。钱穆则创立新说,认为老子略早于韩非,后于孔子。 钱穆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中华情怀的坚守愈炽烈,1986年6月9日下午,在素书楼讲最后一课时,他向弟子们赠送临别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这种表态,让稍后成立的民进党很不舒服。1990年6月,″立法委员″陈水扁等人以“霸占政府建筑物″为理由的指控,逼迫96岁高龄的钱穆搬离了素书楼。数月后,钱穆郁郁而终。死后他的骨灰返回大陆故园,撒入茫茫太湖之中。钱穆是无錫人,算是魂归故里。
钱穆作为一代学人的"国学大师″,他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作为传经立说,终生以学术为业,开创了″新儒学″。而晚年在台出版的《人生十论》,更能看出他在″新儒学″的基础上,揭谛的人生哲学理论,此书共分十章: (1) 人生三路向
一为向外的人生。二为向内的人生。三为辽远的向往。 (2) 适与神 真、善、美是宇宙间三大范畴。 (3) 人生目的和自由 文化人生是人类从自然人生中,解放出来的一个自由。 (4) 物与心 沒有物质,生命即无从存在;沒有生命,心即无从存在。 (5) 如何探究人生真理? 东方文化乃內倾型者,西方文化为外倾型者,亦即谓中国人追求真理重向内,而西方人追求真理则重向外。 (6) 如何完成一个我? 我者乃待成,非巳成。我必在人之中成一我,我若离了人,便不再見有我。完成一我,可以在德性、品格、事业、行为上来完成。 (8) 如何安放我们的心? 心想摆脱身之束敷,神的天国是它想望的乐土。 {9) 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 人之所自认我者,一为肉体我。二为社会我。三为精神我。 (10) 道与命 道,亦称为天道;命,亦称为天命。道与命之合一,即天与人之合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