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法考民法复习攻略
“得民刑者得天下”——这句话曾经是司考界的一句“至理名言”,然而,随着法考改革,越来越多人对这句话发出了质疑。根据2019年的统计,民法客观题考察了42分,占比14%,仅次于商经知的58分。其次,民法在主观题中,一道50+分的案例题中有一半的分值,选做题中的商法题,跟民法的内容也是息息相关。此外,民法不仅分值高,更是因为民法是法考的入门科目,民法的内容庞杂,涵盖了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知识,民法掌握不好,直接会影响整个法考通过与否。
1、分清主次
民法涉及的内容多,但是分值却不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在复习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主次。
民法的内容包括: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但是,重点考察的内容只有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这三大块,剩下三个模块,每年仅1-2道题涉及到。因此,在复习时,应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前三部分。
其次,要关注新增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再战法考的同学,不能一味的埋头复习,觉得自己听过一次课了就拿着去年的课本盲目背诵,还是要认真地听今年的新课,将今年新增的知识点完整地掌握好。
在2020年法考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民法典》,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对于新增的规定或者修改的规定,应当重点关注和记忆。
最后,要关注热点问题。法考的改革形势就是注重对实务分析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改革趋势中,出题人出题也会更加关注当年的社会热点案件,将其“改头换面”,变成法考的知识点。
2、建立体系框架
学习一个学科,首先要了解这个学科,理解这个学科中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线,然后在根据这个逻辑线(或框架)展开学习。
对于民法而言“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是民法的核心。民法不调整所有的事实,民法仅调整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民事法律事实,而民事法律关系中包含“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因此,在学习民法时,时刻注意掌握这条基本的逻辑线,这能够帮助我们构建知识体系和法律人的法律分析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要一边学习,一边梳理学科体系框架,属于自己的“体系图”。
以民法总则为例,先对民法总则的大框架有一个基础认识,然后,一遍学习一遍进行展开记录,不断的添置加瓦,补充完整细节。最后,形成属于自己的记忆体系图。
3、全面复习
民法虽然有主次之分,但是,在进行第一轮强化学习时,依然要全面学习,把握好考点的各个细节,避免到考场上发现出题人总是能完美的找到自己知识漏洞的尴尬。
三、复习时间
2020年春节前需要将民法先整体地过一遍,不要求完全掌握知识点,但要根据老师的思路将民法的体系构建起来,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了解,减轻年后复习的压力。
对于零基础的考生,在这个阶段最好能将民法的各个法律术语和基础概念掌握一遍,将来听课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听不懂法律术语而造成学习障碍。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或者第一次参加法考的考生,这一步骤一定不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