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卡
从斯里兰卡回来了。那位热情的“地导”把自己的国家简称为“兰卡”,“兰卡”这“兰卡”那,不知是出于亲切,还是为了让游客好记;不过我的舌尖滚过“兰卡”两个字,真的就像呼唤着熟人的名字。
斯里兰卡号称是印度洋上的泪珠,一个和印度隔海相望的小岛,晶莹剔透,景色的美丽不言而喻。我们去了四个地方,除了首都科隆坡以外,还有古都、第二大城康提,修筑在岩石上的古城西格利亚以及南部海滨。旅行社的安排面面俱到,有能看到野生象群的米内日亚国家公园,有亚洲最大的植物园、号称“世上最好的热带植物园”的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有四大“世界文化遗产”——狮子岩、丹布拉石窟、佛牙寺和加勒古堡;既然是岛,那断断少不了海岸和游船。还有沿海小火车,因为著名的动画片《千与千寻》里描绘过,更成了国际级的“网红”。
上个月刚去过位于东南亚的老挝,这回又是南亚;一个靠近太平洋,一个干脆是个被印度洋包围着的岛国,同处北半球热带,常常情不自禁地把它们作比较。炎热潮湿的气候、绿意不绝的植被、起伏的地形是相似的,公路沿线的小城镇和农舍的风情是相似的,居民的黝黑和慢吞吞的生活节奏也是相似的。然而粗粗观赏、细细品味,它们的区别也很明显。总的来说,虽然“兰卡”的面积更小,但它比老挝要大气得多。石窟内壁画有2100平米,157尊雕像形态各异,保存完好,参观者不多,那种从容是参观国内著名石窟时体会不到的。6人一辆吉普深入森林公园,几次看到了大象家族在慢慢踱步。有一次因为离开象群太近,激起了“头象”的愤怒,竟然朝着汽车冲来,游客慌作一团。司机告诉我们,大象温和,不会主动挑斗游人,双方对视一阵,我们慢慢离开,它们也不会穷追不舍的。皇家植物园是“御花园”,不愧“最好”“最大”,无论是树木的高大还是花草的艳丽都使人大开眼界。佛牙寺的格局比老挝参观过的寺庙大得多,这里是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仅两颗,另一颗在北京西山的佛牙塔),我们兜兜转转了很久。倒是著名的狮子岩,从高度和外观上都一般,但是想到在这块巨石上竟然建立过一个花园宫殿,现在还留有水池、会议厅等设施的遗迹,想到1500年前奴隶们搬砖斫石的艰辛,不由刮目相看。被称“世界第八奇迹”当之无愧。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又不去听导游讲解,旅游常常就是“去得宝山空手归”。
但我觉得两个国家最大的区别,还是在经济。虽然都不发达,但老挝是公认的“最穷”的国家之一,而“兰卡”相对而言要富裕一点。这里的民居破旧的较少,垃圾连绵的现象也没看到,倒是各种鲜艳的色彩点缀着这个热带小国。平均寿命这里达到了70岁,也大大超过了老挝的60。一路上看到许多老人,男的沙龙,女的沙丽,神情松弛,看来晚年并不沉重。最感人的一幕总是老人牵着孙辈的手,“天伦之乐”也许是世界级的景观了。
正如导游所说,兰卡最美的景观就是人们的微笑。由于连年内战停止不久,旅游业还是两年前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人们对来自外国的游客还有新鲜感,大巴上我看窗外,只要对接着谁的目光,不管是男女老少,一定会回收到微笑,老人的安详、姑娘的矜持、孩子的热情,他们的脸上都写着“欢迎”。对中国人,他们还多了一份感激。科伦坡的人工岛工程巨大,是我国援建,还有许多工程和工地上都有中国公司承建的标识。在这儿。我突然想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老话。
在“兰卡”,我是在读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没有惊艳,没有刺激(除了大象那一幕),一切都是那样的安详随和温馨淡泊,缺乏了我熟悉的旅游里通常具有的动感,那种紧张的力度,有点不过瘾。原来景点也有小说和散文的区别呀。难怪斯里兰卡被欧盟评为世界上最适合度蜜月的地方,来这儿可不是来打卡、来赶趟、来早出晚归在景点间穿梭;来这里休闲为主,观景只是点缀,你就安静地坐在印度洋边谛听浪花轻轻地拍打,你就遐想、就发呆,就当自己第二次的青春、第二次的“蜜月”吧。
斯里兰卡为什么被叫做“泪珠”,它更应该是“露珠”,预示着明媚阳光的露珠。它是应该为欢乐而生的,除非是未来的“喜极而泣”。
兰卡!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日三“惊” (1人喜欢)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7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