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阅读黑榜
№1.《斜面》
近些年看小说十分在意其叙述节奏和语言密度。毫无疑问,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可谓“灾难”。压缩到高浓度的叙事摧毁了其内在的一切悬置物,让人无法喘息。我曾经给过这样一个比喻“它把车轮子撞飞了”。就是如此。
№2.《思想的黄昏》
真的是“思想的黄昏”每一句话都是没来由的表象,隐藏在其背后的深渊被刻意的无视。我不知道该如何批判这样的思想,又或许这是否能被称之为“思想”都是未知之数。
№3.《永恒之阴影》
别的就不说了,翻译是什么鬼。连基础的诗歌语言都不能运用到位,根本批判不到更深层次的地方。
№4.《聊天记录》
先抱个歉。但是我不得不写这本。
这本完美的符合了我批当代文学的那些点。他们永远都进入不了现代生活的内核,通过对于表象的反复揉捏好像看到了想要的东西——而那是一种多么简陋的情感!并且那仅仅是情感而已,而已。
№5.《白石上的黑石》
选本和译本同时滑入深渊也是挺难得的。对照看看黄灿然的译本,那差距真是跃然纸上又栩栩如生。
№6.《缓慢地归乡》
其实我给这书打的分并不低。但是就是想说说汉德克。
我无法但从某种个性上去判别一位作家——即使某些时候我很喜欢他的性格。
从文本的角度上来讲,我无法看到诺奖级别作家所能做到的突破。他的书写一直停留于遥远的“描绘态”,并且一直使这种“描绘态”留存于一个既定的(当然是现代的)语境当中。这样的书写我无法确认它到底比布朗肖一类的写作者高明了多少。
№7.《延迟的否定》
这套书我蛮喜欢的,除了这一本。
真想跟齐泽克说咱们能不能好好写电影去?或者咱们把复读机关了行不行?现在已经不是反刍20世纪初那些思想的时候了(我可没说他们不重要)。那些适用于现代的怀疑实在是没有必要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当代的环境了,你看看人家隔壁的巴迪欧,往前走一步,一小步也行啊!
№8.《生活研究》
不好意思,其实你没那么差,但是算一种代表。
得开个刀。
近些年引进了不少写的异常“琐碎”的诗集。辛波斯卡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这一批诗人把日常和意象合而为一,诗歌开始成为一种“生存方式”的代表。这让我无比恐慌——诗歌的意象失去了象征的意义,转而为一种状态服务,这是对于诗歌本质的崩解。很难想象在这个语境之后,诗歌是否会完全沦为现实的附庸。
№9《无中生有》
这书刚出的时候那一片的高潮呼声,我也没抵挡住这侵袭,看了。
叙述节奏跟蜗牛的迁徙或是婴孩的蠕动大概在一个级别,总是在莫名其妙的时候展开背景或是引导线索,完全没有整体的架构感。
这书如果想越过及格线,大概要删掉2/3的篇幅。
№10保密保密
属于疯起来连自己都骂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