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屈原1——汉语边塞的守护神
这个世界并非没有邪恶,只是有人用血肉之躯把它挡在了你看不到的地方
这个世界并非真的有云淡风轻,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题记
如果把精神领域投射进地理领域,然后你会发现,有一些地方貌似更容易诞生伟大。这些地方就是边界,高峰,荒原,孤岛。大诗人,大艺术家,大哲学家的身体不一定真的去过这些地方,但他们的精神一定长久的徘徊过这些地方。他们的精神也不一定在此定居,但一定在此长驻过一段时光。这些地方是蒙昧野蛮和文明的交界处,是意义和荒诞的边缘,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直接交锋博弈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常驻,一个人的精神必将受尽折磨,常驻在这些地方,也必然反证了精神生命真正的强悍和健壮。
这里,是精神的流放之地,是太阳升起和降落之地,是遍地尸骨和遍地王位的所在。我没有读过艾略特的《荒原》,但是我大概知道那一定是个深沉深邃的类似的地方,只是一个题目已经给了我无穷的遐想。现在也暂时不想读,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念想吧。多少名篇已破碎,多少经典已被证明是装神弄鬼,把美丽的念想多留几天也好。
那么屈原呢?说回屈原。我觉得屈原就是一个被这些精神领域吸引的人。他不仅仅做到了徘徊和常驻,还把这些地方作为沙场,对压迫在内心的不良存在展开了不屈的战斗。战斗在一个文明体系的边塞。什么是边塞?边界,高峰,荒原,孤岛是也。开边、守边,和假恶丑战斗、和无尽的未知战斗、和虚无、荒诞、寂灭战斗、最后成为永恒的意志之神,三户亡秦。
古语说:战争,在一方丧失战斗意志之时结束。
而有了屈原,事情就不一样了。或许我们面对无边黑暗和难言强大永远也不会赢,但至少精神上永远也不会输,这就是彻底的战斗意志。之前感动于《老人与海》中“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硬汉精神,而在屈原这里,就不仅仅是强硬了,还有悲壮。而这种悲壮是全人类共通的。
战斗之后,屈子和楚辞就成为汉语诗歌领土新的边塞,汉语诗歌大厦的柱石,汉语长河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和地下潜流。永远在无声的滋润着万物生灵,把不堪的一切阻挡在外,供才子词人吟诗作对,供少女少妇游园惊梦,供出世者修佛修道,月下推敲,供得意者“一日看尽长安花”,失意者“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供大一统的王朝在大一统的文化认同下兴衰更替。
屈原开拓并坚守了汉语的边疆,并用生命为之献祭。凝聚成一座人格的丰碑、尊严的灯塔、执着的路标。楚辞之光照彻之处,一切魑魅魍魉无所遁形。屈原和楚辞成为汉语精神世界的永不腐朽的万里长城,世世代代坚守在假恶丑丛生的第一线,拱卫着远方水草丰美的先祖之地,远方繁花似锦的生民之城。
屈原就是《指环王》中的巫师甘道夫。诗歌就是他的魔杖。在和上古炎魔战斗的过程中他不知不觉就从写橘颂和九歌的君王臣子变成了写天问离骚招魂九章的百代诗祖、中华诗魂、汉语诗神。魔杖所向,兽人披靡。屈原身已死而灯不灭,生命之灯千古长明,照彻万方幽晦,永恒的站立在汉语的边疆燃烧,守护者这个多艰多难的族群。
屈原就是《冰与火之歌》中北境的守夜人。永远坚守在北境的第一线,以血肉之躯凝聚的悲情之章永远的在最前线抵抗着远的觊觎着人类世界的夜王。不管七大王国内部争夺的多么激烈,屈原永远的坚守自己的岗位,无怨无悔。
大河潜流,大地地火,大国精魂。屈原基本已经成了传奇的存在,半神的存在,和炎帝、黄帝、岳王、关帝一样永远如星斗在天空闪烁。或许在白天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光芒,但暗夜他们总能带来慰藉;或许空气已经污染到夜里也看不到他们的存在了,但让灵魂超脱大气层的重重迷障和封锁后他们依然存在。他们就是一个民族的底线、一个民族的良心、一个民族迷失后的路标、一个民族被砍伐后依旧深埋于大地的根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五千年了,他们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秘密,一个民族历经劫难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依然活的像个人样的精魂。
他们建构并凝聚了所有说着汉语的族群,他们带来了智慧和秩序,他们就是一个民族万古长存的神
五千年了,正是这种不屈的战斗意志,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的牌桌上一直稳坐一席之地,不断地注视着一个又一个对手的崛起与消亡。此时此刻,我突然想起了国歌,想唱起《义勇军进行曲》这首由近现代楚人(湖南人)田汉从《国殇》里采撷的悲壮之音。让在日常生活中衰疲的血液再次燃烧起来,让冲天的战斗意志再次在天际显圣,高举战斗之火照亮人生的漫漫黑夜,以求索之姿度过人生的漫漫长途。上天入地,永不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