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巴的人生,我懂你!《半个喜剧》有感
《半个喜剧》,影院很大,座位很空,带着看喜剧的心情进了影院,结果哭得伤心。

故事围绕着一个叫孙同的人开始,几个人凑成了半个喜剧。人物性格各有特色,三观的碰撞激烈,让我因生些许感想。
1、郑多多。孙同的“好兄弟”,北京人,有权,放荡不羁,渣男。在结婚的前一个月还可以睡不同的女人。可以对所有人义正言辞的撒谎,撒得让人颠覆三观。睡了其他女人,就像没事发生过一样,慢慢悠悠的吃早餐,等着孙同去给他摆平烂摊子。同时又有极强的占有欲,我的是我的,我不要的也是我的。这种人真是越看越气。
2、莫默。孙同的女朋友。能感觉到她从小到大一切都顺风顺水,家庭条件不错,自己条件也好,小资。在被郑多多骗后,找不到主犯泄恨,只能对帮凶孙同发泄。结果兜兜转转又和孙同在一起了。原则性很强,有与这个世界抗衡的勇气,敢于挑战规则。对于这样的人,我很矛盾,很羡慕她们有这样say no的勇气,对于不公平的事情决不留情,很有自己的立场,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可是如果一起共事,又很害怕她们这种人,一切顺应规则办事,就可以很顺利的快速完成任务,为什么非得生出这么多的麻烦,非得小题大做,有些东西一定要较真得这么清楚吗。真是让我头疼,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发现自己越来越甘于平庸,我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人,他们让我觉得本来就很平静的生活为什么非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生活已经很叫人疲惫了,为什么还要去挑战规则呢。
3、孙同。老实的非北京人,无权无势,有情有义,还有音乐才华。这是电影的主角。他和郑多多之间总有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他应该是把郑多多当兄弟了,而郑多多应该只是借着兄弟的名义把他当成自己的跟班了。郑多多帮助孙同落户北京再定下工作,也许这是哥们关系特别铁的见证,但这也变成了拴紧孙同的枷锁,让孙同要时刻都服从于郑多多。电影里第一次矛盾的激化,是因为郑多多极强的占有欲,逼着孙同和莫默分手。郑多多威逼利诱,妈妈“关心”训斥,莫默要名分,全世界都在逼他,像被拉扯的橡皮筋,让他快要被扯断要被逼疯。这次孙同为了前途,为了妈妈的期望,不敢与世界抗衡,选择服从规则,做了一个“成年人”该有的选择,放弃莫默。他因此变得有些行尸走肉,不会抽烟的他学会了抽烟,对于不好的事也选择了视而不见,顺应规则,没了自己。看到这,我开始哭了,我很懂这种感受。我像一支变色龙,总在变成你们的颜色,适应你们每一个人的要求,总在为对方考虑,很有同理心,让我面目全非,可是你们对我又怎样呢,这个世界又是对我怎样的反馈呢。最后还被说我软弱,没个性。就像高璐最后还责怪孙同,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他真相。孙同只是想顾全大局,为他们好,最后换来的结局却是对他的怨恨。
4、孙同妈妈。这是电影里,我觉得最可怕的角色了,高分贝加语速密集的冲击力,就像一把机关枪,让孙同崩溃,也差点让我喘不过气来。这应该是父母的典型写照吧,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实际是在把你捆绑打包好送给这个世界当祭祀品。她总说要有骨气,却又对权力俯首称臣,在郑多多的婚礼上就算被当成奴仆一样的使唤也是笑容满面,毫无怨言。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还夹杂点过河拆桥的成分。他们总在要你听话,能帮你看清前方的道路,顺从他们的方向走,这个方向是他们的指令,并不关心你的意见。可悲的我,就是一个特别特别听父母话的人,现在再让我去叛逆,我已经做不到了。有时候没了他们的指令,或许我还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我在这里都看到了我的日渐平庸,想改变,真的好难。如果成熟就是去顺应规则吗?那我想我已经成熟了。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味的顺从,却又不知道该怎么改变。我很感激我的父母给了我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被烙上了这样的性格。也我只能怪自己懦弱,不敢与世界抗衡。
电影的最后,孙同终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很羡慕,因为我不知道我的内心是什么声音,我想要什么,也许我已经坠入了平庸的深渊,心早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