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贺岁|雪國颂春】——东瀛文豪【川端康成】的新年贺岁三重祝福
“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白茫茫…… ”
——川端康成《雪國》
【雪國贺岁】新年将至,浙江杭州著名文化团体【西泠印社】为广大文化收藏爱好者【新年送福】

【西泠拍卖】【艺是网拍】的【每日一拍】将于12月23日周一上午9点钟开拍【川端康成致知名友人新春贺年片三帧】当晚9点钟结拍,无底价起拍,贺年片寓意吉祥,欢迎师友新年捡漏得宝!
【拍品详情】

【作者】川端康成(Yasunari Kawabata,1899~1972)
【名称】致清水邦行新春贺年片三帧
【形式】贺卡三帧

【年代】三张贺年片分别在1963年、1964年、1966年作
【识文】贺年片1:东京都世田谷区奥沢町三の四三二,清水邦公様。颂春。川端康成。
贺年片2:东京都世田谷区奥沢町三の四三二,清水邦行様。贺春。川端康成。
贺年片3: 东京都世田谷区奥沢町三-四三二,清水邦行様。颂春。川端康成。
【尺寸】14×9cm×3
【上款人】清水邦行上款。清水邦行为已故日本知名导演、作家,曾于1964年执导广播剧《潮骚》(改编自三岛由纪夫的同名原著)、《凝视爱与死》(改编自大岛美智子、河野实的同名纯爱文学),1970年执导广播剧《丰饶之海|春雪》(改编自三岛由纪夫的同名原著)等,并著有《或る旋律》。此三张贺年片为名家赠名家,更显珍贵。
【说明】此为川端康成致知名友人清水邦行亲笔新春贺年卡。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Yasunari Kawabata,1899~1972)“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 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出生于大阪,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和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幼年父母双亡,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并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命运多舛】
川端康成是一个孤儿。他的童年被悲哀笼罩。川端出生的翌年,父亲荣吉由于肺结核离开了人间。母亲阿玄由于长期照顾父亲也感染此病,在川端三岁时,也溘然长逝。川端有一位姐姐,不幸也离他而去。小小年纪,便忍受了世间的极致痛苦。三位至亲,父亲留下了一些照片,母亲连一张照片也没有,姐姐对他而言,也只是个迷糊的白色背影。川端康成自己也曾说到:“他们(指父母)健在时的情景我已全无记忆了。”后来他与祖父相依为命,祖父是一个盲人,后来身体渐渐不好,长期需要康成的照顾。那段时期,他长期避居在阴湿的农舍里,与外界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接触。他“变成了一个固执的扭曲了的人”,“把自己胆怯的新闭锁在一个渺小的躯壳里为此而感到忧郁与苦恼。”在上小学之前,他“简直不知道还存在着一个人世间”。川端仿佛是一个被世界遗弃了的孩子。在他还不懂什么是不幸时,不幸却以实际行动让他身心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
更加讽刺的是,在川端的祖父死后,他被世人冠上了一个绰号“参加葬礼的名人”。从幼年到少年川端接连不断地经历了父亲、母亲、祖母、姐姐、祖父五位十分亲近的人的葬礼。在亲戚家寄住期间不时也会遇到亲戚的丧葬礼。有一年暑假不到三十天,他连续出席了三个追悼会。对于拥有这样经历的孩子,人们没有抱有一丝的爱怜之心,反而甚至当时有人戏言“名人不来,葬礼就举行不了哩。”这便是世界让他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方式,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中,留在人们的印象中。十四岁祖父的去世,他彻底没有了自己的家,何为家庭的温暖,何为父母的爱,他不曾有丁点儿感受。
他是人,会有自己的思想,会有自己的感受。他曾望空长叹:“呜呼,可怜的少年\生长与纷忧之家\命运多蹇实可悲。”他也在日记中写道:“我无论怎样向着坚强生活,向着鲜红太阳呐喊,最终都无法消除我对黑暗的恐惧,我的头脑已经疲惫不堪,正在坠入忧郁的深渊。这是对一切都失望了的苦痛。”

作为新感觉派文学巨擘的川端,幼年父母双亡,参加葬礼无数,又居无定所,养成他阴郁沉静的心性。而这感伤与孤独的性格,痛苦与悲哀的内心,使得周遭一点一滴稍纵即逝的细微美好特别能够打动他的心弦。尤其是寒冬后万物复苏的早春正月,满载的是蓄势待发的生机。川端不禁为春的美和她带来的生命力而感动,为自然的伟大而折服,为世界万物的轮回运转而痴迷。他恨不得奔走相告,向亲友们传播他这即将喷薄而出的情感。 这新春贺卡便是川端试图宣泄他情感的一种方式。晚年的他热衷于书法,他用笔触代替声嘶力竭的呼喊,单纯而文艺的“颂春”、“贺春”,传达予友人清水邦行的远不止是佳节的喜悦,更是文人知己之间的情感接力。
【贺年片详解】
此三通贺年片是川端康成分别在1963年、1964年、1966年寄给同道好友清水邦行的,多年间保持通信往来与新年祝福,足以说明川端康成与清水邦行之间的友情之深厚、祝福之诚挚,亦体现了此三张贺年片之珍贵!



此张一面印有“元旦”字样,新年节日氛围浓厚,十分应景!“颂春 川端康成”六字为川端康成的楷书风格;另一面是川端康成手写的对方邮寄地址信息:东京都世田谷区奥沢町三の四三二,清水邦公様;右上角有当年邮票、邮戳,显示为“1963年 从镰仓寄出”。



此张贺年片一面上写到“贺春 川端康成”,为行书风格;另一面是川端康成手写的对方邮寄地址信息:东京都世田谷区奥沢町三の四三二,清水邦行様;右上角有当年邮票、邮戳,显示为“1964年 从镰仓寄出”。



此张贺年片一面为“颂春 川端康成”,草书风格;另一面是川端康成手写的对方邮寄地址信息:东京都世田谷区奥沢町三の四三二,清水邦行様;右上角有当年邮票、邮戳,显示为“1964年 从镰仓寄出”。当年邮票、邮戳具备,更显年代感!
【综述】
此三通贺年片是川端康成分别在1963年、1964年、1966年寄给同道好友清水邦行的,多年间保持通信往来与新年祝福,足以说明川端康成与清水邦行之间的友情之深厚、祝福之诚挚,“元旦颂春”、“贺春”、“颂春”等字眼充满了新年节日的祝福,也是川端康成“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不同书法风格的全面体现,每张贺年片反面都有川端康成硬笔亲笔手写的上款人收件地址信息,将川端康成的毛笔、硬笔笔迹全面集齐!加之寄出当时的邮票、邮戳,使得三件拍品亦充满了年代感!综上所述,此三张贺年片充分体现了名人手迹价值、名人间的友情和祝福,以及满满的年代感!
贺年片上当时的邮戳显示:从镰仓寄出。川端康成后半生正长居于镰仓市,1969年被授予“镰仓市名誉市民”的称号。
【镰仓市长谷“川端康成记念会”】
创作之本 艺术之源
——文豪川端康成位于镰仓长谷之旧邸
前文提到,贺年片的寄出地址为“镰仓”,川端后半生长居于镰仓市长谷二六四号,此故居现为“川端康成记念会”,为私人所有,不对外开放。
那么,此处对于川端康成的创作生活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让我们一同追寻文豪的脚步前往镰仓这个海滨古镇追本逐源,赴上心灵的旅行。
镰仓是日本文学家活动的集中地。根据镰仓文学馆的资料显示,有300多位作家曾在此生活写作。 “镰仓文士”们为这座古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其中包括了被认为“最能写出日式美学”的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幼时曾听祖父说,其家族是从镰仓幕府第三代执政北条泰时那里传承下来的,这对他后来选择定居镰仓或不无影响。1935年,川端康成移居镰仓,到1972年去世。除去采风等外出活动,可以说他的下半生都在镰仓。

川端康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镰仓,他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作品大多都是在这里创作的,如《千只鹤》、《山音》、《舞姬》、《虹》、《东京人》、《名人》、《睡美人》、《花未眠》、《落花流水》、《美的存在与发现》、《古都》等,并在这里完成了代表作《雪国》最后的定稿 。
镰仓的诸多风景也都出现在川端的作品中。小说《千只鹤》开端,描写了男主人公首次出现在圆觉寺的场景。小说中千鹤和菊治在茶会上相会的场景,如今却只作为朝圣者参观的场所,当年的茶会已经不复存在。
从镰仓文学馆西南方向步行大约5分钟,就会看到一座挂着“川端”名字的宅邸,这里就是川端康成的故居,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川端康成记念会”。

关于这座宅邸中最著名的趣事,发生在1968年10月17日。吃罢晚饭,川端就接到一家外国通讯社记打来的电话,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他196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紧接着,上百名各国记者蜂拥而至这座镰仓长谷的宅邸。川端身穿墨蓝色和服,在数十个麦克风前轻声回答记者的问题。他谦逊的表示:“被提名为候选人的事,我虽有所闻,但我深知自己的作品不够分量,所以这一决定,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当晚,文艺界人士也纷纷前来祝贺,直至半夜,宅邸中仍然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
10月19日上午,瑞典驻日本大使亲自造访这座宅邸,正式传达授奖决定,当面递交了邀请川端赴瑞典参加授奖仪式的请柬。来宅邸拜访的社会各界人士逾千人,通往宅邸的狭窄小路被人流和车辆挤得水泄不通,平时幽静的小巷沸腾了!当地警局不得不派出警力维持秩序。
据传闻,当日川端康成惊慌失措地对妻子说:“不得了啦,到什么地方藏起来吧!”

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被授予“镰仓市名誉市民”的称号。
1972年,川端康成去世后,在镰仓长谷的这座宅邸创设了“川端康成记念会”,日本著名作家、中日文化交流协会常任顾问井上靖担任“记念会”的理事长。如今,这里常年大门紧闭,只有每年夏天的川端康成诞辰(6月14日)或是春秋庭园最美之时,有特别的参观活动才会对外开放。需要邮寄明信片参加抽选,每次限定30人进入。

川端康成也是一位艺术品鉴赏家,他宅邸的藏品丰富而绝美,是可以举办展览的美术馆级别。这位文豪当年的日常是怎样的呢?

虽然川端康成的故居不对外开放,但可以通过电视台的专题节目一窥究竟。

他收藏范围极广,不分古今东西,只要喜欢就尽力而为。其中,中国古代名家有石涛、金农等,日本古代有浦上玉堂、池大雅等,西方有罗丹、雷诺阿、毕加索等,还有唐宋瓷器、尾形乾山的屏风、青木大米的茶壶、黑田辰秋的木漆器,以及流入日本的中国及中亚地区的佛像和朝鲜李朝时期的艺术品。


川端曾写道:“最近我在书桌上摆上两件小青铜像,一件是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光这两件作品也能看出罗丹和玛伊约尔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从罗丹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到各种的手势,从玛伊约尔的作品中则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他凝视罗丹《女人的手》的照片已经成为川端的经典照片,而且经常被使用在展览会的海报和杂志的封面上。

绳文时代大致是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300年,日本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绳文时代代表中国文化较大地影响日本之前的日本,尤其是佛教和儒教进入日本之前的日本人的“心”。
在川端康成眼里,绳文时代土偶《女子》仿佛是日本的女童时代,有着天真、质朴、不需要任何化妆之美。与她在一起,自己的心会变得单纯而美丽。
川端康成自幼年起就接连失去父母、祖母、姐姐,抚养他的祖父也在他将满15岁的生日之前病故。之后,他便成了一个没有近亲的孤儿。
那么,是什么给了川端康成生的勇气呢?
他在《花未眠》一文写道: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 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在小说《雪国》中也写道: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即使和幽灵同处地狱也能心安理得;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拔腿而去。这就是我,一个天涯孤客心底所拥有的自由。”
是艺术之美,给了川端康成生的勇气。
【过往拍卖纪录】
川端康成的贺年片(日语称为“年贺状”)含有新春的祝福,寓意吉祥,且仅仅赠予作家的至亲好友,因此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的“艺是网拍”于2018年2月15日拍出一枚川端康成致冈田宗叡贺年片,落槌价为19000元(含佣金为20900元)。

川端康成的贺年片(日语称为“年贺状”)含有新春的祝福,寓意吉祥,且仅仅赠予作家的至亲好友,因此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的“艺是网拍”于2018年2月15日拍出一枚川端康成致冈田宗叡贺年片,落槌价为19000元(含佣金为20900元)。而此次【艺是网拍|每日一拍】推出的此三张贺年片,为新春贺岁的最佳馈赠,且为无底价起拍,预祝师友们捡漏得宝!

在12月20日上周五刚刚结束的上海某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会上,已故著名作家【老舍】与【川端康成】的“书法双碧”更是以惊人的150万元天价落槌!正当大热、值得期待!

【贺岁锦鲤|诞辰纪念】
我国自古以来有“鸿雁传书”、“锦鲤传书”的典故,古人常把书信喻作“飞鸿”、“锦鲤”,而“锦鲤”自古以来作为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中国自古便有“鲤鱼跳龙门”之说,喻人飞黄腾达,官运亨通。由于它观赏价值高、寿命极长(相传有200岁的锦鲤),人们则把它看成幸福吉祥、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此三张新春贺年片即为川端康成来自【雪國】的【贺岁锦鲤】。

今年2019年正值川端康成诞辰120周年纪念,此时收藏更有意义、更显情怀!
2019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这继往开来的时刻,川端康成致同道好友的“贺年锦鲤”,恰如一眼喷薄而出的清泉,带给人们对春的渴望、对新年的祝福!
三张贺年片亦是对2019年的三重致意——让我们留住经典!留住记忆!留住情怀!
【雪国颂春】川端康成致知名友人之新春【贺岁锦鲤】

东瀛文学泰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致知名导演毛笔书法【新春贺年片】三帧正在【西泠拍卖|艺是网拍】预展:23日周一9点开拍,当晚9点结拍,无底价起拍,贺年片寓意吉祥,欢迎师友新年捡漏得宝!
江南学人
2019年12月22日下午
作于黄州摩尔城【独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