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45本书,列出这6本阅读清单,给需要育儿和心理书籍的你
2019年初,开始在豆瓣上面标记每一本我看过的书,截止到2019年12月19日,共计标记阅读45本。不算太多的数量,却也是我大学毕业后阅读量最大的一年了。
有一句话,我深以为意,也时常对身边询问我的朋友讲:“并不是静下心来阅读,而是阅读让我们的心静下来。”所以,大凡对我说静不下心来看书的,我都一律笑着回应:“其实是你自己不想看书。”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让人心静的过程,在文字营造的世界里,你如果能够读下去,就能够静下心来,所谓的沉浸式阅读就是效果最好的了。
这一年的阅读范围很广,从儿童绘本,到育儿类书籍,到心理类书籍,从小说到逻辑思维认知书,从天文物理到数学科普甚至到历史事件的深度解读,我对自己在这一年里看到的感兴趣的书都做了阅读和标记。

临近年末,回首这一年的阅读,深以为然觉得认知和思维比一年前变化大了很多,谨以书单的形式,做个回忆。大致进行了分类,本篇列举育儿类和心理成长类各三本:
一、育儿类书籍
家庭教育意识的提高,是社会的进步,更是孩子们的成长的福音。市面上的育儿类书籍很多,我今年阅读过的也有十余本,孩子的养育有方法,在这些书籍中的确是能够得到启发的,推荐下面三本给有育儿意识的家庭。
No.3→《让孩子学会思考》
《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育儿类书籍,书的作者是两位执业临床心理医生。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对这一代人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针对家长不经意间助长孩子即刻满足需求的情形,他们列举出了五种家长陷阱,并为解决所有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实用可行的解决方案。
不做过度保护的家长,不做过度养育的家长,把孩子的成长真正的交还给孩子自己,家长做好自己该有的引导和陪伴,有方法,有技巧,在正确的时间让孩子去经历该经历的事,不论是身体发育,还是心理成长,都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
从孩子出生开始,到孩子真正的成人离家,长达一二十年的养育时间,这本书可谓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和方法借鉴。
建议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开始阅读这本书,提早让家长有优质的育儿理念观念植入。
推荐指数:★★★
No.2→《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由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李芷怡是一位集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与生活经验于一体的专业早教专家。
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里,作者用了100个成长片段,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孩子和身边孩子经历不同敏感期时的不同“症状”,从而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蒙台梭利9大敏感期理念,以及作者自己细化的26个不同敏感期分类。作者采用了举例说明和理论讲解的方法,由浅入深的讲解了0-6岁的这些敏感期。
李芷怡在书中强调:“孩子的敏感期不受我们的控制,但却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对孩子的敏感期视而不见,甚至加以阻挠,必然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现代的育儿理念中有一句话说把握好敏感期,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敏感期的相关书籍很多,这本书是为数不多的让人读起来很有乐趣并且能够马上应用到生活中的一本。建议0-6岁家庭都应该入手一本。
推荐指数:★★★★
No.1→《当孩子遇见书》
《当孩子遇见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我今年读过的育儿类书籍中我认为最具价值的一本书。这本书被我推荐给了身边很多幼儿园园长,我建议作为幼儿园教师常规阅读书目。
中川李枝子,日本家喻户晓的童书作家,日本国宝级绘本阅读推广人,被宫崎骏、松居直、铃木敏夫多人盛赞。拥有17年保育经验的她,一辈子专注三件事“书,孩子,绘本”,并且坚信“书籍带给孩子们对人生的希望与自信”。在这本书里,中川李枝子回忆了自己是如何和绘本结缘的,并且记录了很多自己在绿保育院里的保育理念,我喜欢这样温情的文字,回忆录式的写作方式,阅读体验非常宁静。对于绘本的选择,好绘本的判断,孩子绘本阅读的方法这本书里都给出了很具体的建议。在这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很多家庭都有了亲子阅读的习惯,而一本教科书式的绘本阅读方法正是大家需要的。
这本《当孩子遇见书》建议每个有阅读意识的家庭都入手一本。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阅读意识,还有作者的教育理念都在这本书里了。
推荐指数:★★★★★
二、心理成长类书籍
成人的世界,除了工作还有生活,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压力重重。各类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时常报道在各大媒体端,心理成长类的书籍阅读,在拔高自己的认知层面的同时,也疗愈自己的过往。推荐下列三本给值得被珍爱的你!
No.3→《高度敏感的力量》
《高度敏感的力量》是“高度敏感性”大使,高度敏感性研究专家,高度敏感者网络社交平台的创始人,德国卡特琳·佐斯特(Kathrin Sohst)所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这本书里,卡特琳提到高度敏感者的人群其实占了全部人口相当大一个比例,大约有15%-20%的人群是高度敏感的。在性格分布上,高度敏感并没有偏向于男性或者女性,而是基本一样多的分布。也就是说,男女都有可能是高度敏感者。高度敏感者有外向性格的也有内向性格的。高度敏感的特质是可以遗传的,高度敏感的父母更容易生出高度敏感的孩子。对待高度敏感特别“矫情”的孩子,请耐心一点,给他们尽量安静舒适的环境。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容易“玻璃心”的人,或者你有一个特别“矫情”的朋友,或者你有一个特别“事多”孩子,建议你阅读这本书,去了解高度敏感者这个人群,去理解他们行为和情绪背后真实的生理原因。
推荐指数:★★★
No.2→《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概念这几年逐渐被社会认同,而最早发起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的人,国内当属武志红。这本书是被武志红强力推荐的,书的全名叫《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出版。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这本书是苏珊出版的心理学经典作品三部曲之一(《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是另外两部经典作品。)
这本书中,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苏珊说:“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但是,重要的,不是我们去控诉这样的父母以及这样的原生家庭,而是要学会面对!
苏珊在书中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我们都摆脱不了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好的坏的都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中,逐渐形成我们个体对外的各种认知。
所以我强烈推荐每一个成人都应该看一次!疗愈自己!
推荐指数:★★★★
No.1→《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自1981年首次出版后,印刷了近百万本,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有广泛的影响。截止2019年,这本书已经出版了35周年!我读到的版本就是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念版。这本被家庭治疗先驱维吉尼亚·萨提亚力荐的情感疗愈指南书就是《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本情感工具书。它详细的帮助读者从别人的另一半,变成独立完整的自我!
书的作者布鲁斯·费希尔(Bruce Fisher)是教育学博士,他开创“离婚后心理重建模型”。书中引用了许多布鲁斯博士讨论班里学员的真实案例,用19个步骤架构了一套非常实用且有效的框架,从情绪的角度帮助分手后陷入恶劣情绪的人们一步一步地走出阴霾,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书中的步骤完成阅读和重建,就可以帮助你处理两性关系中出现的情绪问题。不仅仅是你的爱情,你的婚姻,还包括你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承受到的错误的来自父母的两性关系示范压力。
整个九月,我以很慢的速度在读这本书,我认真又缓慢的按照作者在书中给出的节奏再次进行心理重建,当我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后,内心里有着一种强烈的感触:这本书,其实是适合每个人的,不论你是刚刚经历了一段感情挫折,还是你正处在热恋中,抑或你正在平和的享受着你的婚姻生活。
一个人的情绪情感越平稳,越容易在生活中遇到更好的自己!好的书籍能让人重获新生,我认为《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这样类型的书籍!
推荐指数:★★★★★
“腹中有书气自华”——古人诚不欺我!无事不如看书,碎片时间总是有的,让自己在阅读中沉静下来,就是成长。2020,给你自己列一个阅读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