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寻味之旅
终于回到成都了,我敢说,今天是我成年以来吃的最撑的一天,因为我去了乐山,而且报的是一个吃货小团。真的,特别佩服四川人民的想象,在旅游产品的制作上,居然能推出以吃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行程,而我,妥妥地上了这条船。
怕时间久了记不住这种吃的很撑的感觉,还是用笔来记录吧。
早上从成都出发,原计划是直接到乐山市先船游乐山大佛,结果上高速后由于雾气太大,高速封路,我们的G O果断决定先去峨眉山。

第一站:高记豆腐脑。
还记得吗,南北方人曾经就豆腐脑应该是什么口味的这个话题打过不下十轮架。北方人心目中的豆腐脑就是豆腐花上直接浇一大勺卤汁,里面配着香菇末儿和肉末儿,豆腐花是醇醇厚厚的实在,呼噜噜一碗吃下去,基本就肚儿歪;南方人(我认识的以浙江人为主)则认为豆腐脑应该是嫩嫩的豆腐花配着紫菜、虾皮和葱花,吃的就是一个鲜字。但是,它们在峨眉的豆腐脑这儿都落了下风,峨眉人民吃的是一个精致。骨汤和玉米糊咕嘟咕嘟熬的酽酽的,舀上几片豆腐脑,接下来就丰俭由人了,标配是牛肉和酥肉,撒上花生米、葱花、香菜,也可以再加鸡蛋,再有,就是四川人民喜爱的辣椒酱。这吃的哪儿是豆腐脑啊,轻轻拌匀了,舀一口在嘴里,是豆腐脑捣碎在骨汤里,细细密密和着辣椒酱的清香,脆脆的酥肉吃了汤之后的油渣香,葱花裹着牛肉的甜香,一碗下去,唇齿之间留着的还是骨汤伴着嫩豆腐的几种香味。


第二站:顺手买个叶儿粑。
吃完豆腐脑,隔壁就是叶儿粑,看店的是个年轻腼腆的小伙子,认真地说,上面有老板的电话,可以给我们老板打电话,我们抽成真空了快递过去。叶儿粑有咸味的肉馅儿,也有甜味的芝麻花生馅儿。感觉这种糯米类小点心应该是甜味的比较好吃,上次去宜宾吃的玉米粑粑有一股自带的清甜味道,最绝的是里面放了猪油,更添了香味;记得当时是和几个当地的同事一起去吃的,只有我吃出来里面放了猪油,可能他们都见怪不怪了吧,这事我一直引以为豪。今天,特地问小伙子大米粑里面带不带猪油,得到肯定的回复后,立刻买了两个,非常大的两个。去他的饱和脂肪酸吧。

第三站:为了证明这是一次正经旅行,我们到了峨眉山脚下。


按照吃货团的本意,我们不爬山,就在山脚下的报国寺转转。因为去之前没做过功课,所以看的很草草,回来后全靠百度补习。几个体会:1.进山门右侧有棵500年树龄的楠木,神奇的是还被两棵榕树怀抱着,三树共生。2.因为没有专门介绍,主体建筑不知道是同治年间建的还是后来新建的,看着不是特别新,有点古拙的意思,但和文殊院的相比却又没什么年代感。3.作为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元的门票实在是太感人了,以后还是得事先做功课,要不重点文物一个都没看到。考虑到这次活动主要是美食之旅,这个遗憾留带下次弥补吧。



第四站:苏稽镇跷脚牛肉
G O很贴心地带着我们去了苏稽镇,跷脚牛肉的发源地。我还认真问了为啥叫跷脚牛肉,答曰,吃的时候跷着脚,巴适得板!网上查了说苏稽镇是千年古镇,但相关的资料又很少,这次也没时间去造访古镇风土,只在去古市香跷脚牛肉的路上见识了这个小镇有多老。不敢说千年古镇的历史是否都保存了下来,但过去五六十年的岁月没在这儿流淌过是无疑的了。


点了一大桌子,所有的当家菜都点上了。最最喜欢的还是跷脚牛肉汤,可能因为我喜欢清汤的原味,喝了好几碗。后来又单点了脑花、牛肉和头皮,据伙伴说,那个汤就没那股鲜味了。


第五站:乐山大佛还是要拜访的
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的乐山大佛,唐代中叶凿山而建,用了整整九十年的时间,耗费了三代人的心血,世事变迁,没有遮挡的几尊佛像已经风化斑驳不可见了,大佛被两边的山环绕着保护得相对好,但据说山体也有开裂,最近的一次是今年年初对大佛腹部的修复。



第六站:进入乐山吃货一条街,叶婆婆钵钵鸡走起
从游船码头上来,直接对着就是吃货一条街,以下所有好吃的都出产自这条街。跷脚牛肉那么大的量,一趟游船根本什么都没有消化,我们依然顽强地支撑着点了藤椒锅和红油锅各一,各种涮涮涮。

第七站:赵记原创三鲜冰粉
这是继豆腐脑之后我另一个难以忘怀的灵魂小吃。所谓三鲜,豌豆冰粉、醪糟和圆子。醪糟和圆子的搭配我并不陌生,我们那儿也这么吃,上次周末回北京我妈妈刚热情洋溢地给我做了一次,有时我们还会磕个鸡蛋花,再加点糖桂花,热气腾腾地端上来,就是冬日里最好的甜暖小吃。但的确,我们的核心要义是热腾腾。这儿的冰粉,顾名思义,要诀在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前刚吃了辣的钵钵鸡,这时候喝着冰粉只觉得好吃。小圆子不像我们那儿的通常比较软和,它这儿是带着点儿韧劲儿,颗颗分明,醪糟也是因为没煮过就显得酽,而豌豆冰粉呢,它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就只晶莹剔透地,但只要轻轻把圆子和醪糟拌匀了,吸了它俩的味道,它也变得鲜活起来。

第八站:九妹凤爪,我就看看,实在吃不动了
最后一站:赵鸭子甜皮鸭
甜皮鸭是乐山特色无疑了。在成都街头也经常有卖甜皮鸭的,我楼下不远就有,买过一次,只觉得后悔,可能因为油煮的过了,感觉皮是老的,肉是薄的,不能再吃第二次。赵鸭子家的,怎么说呢,就是上面这些感受的反面吧,肉厚而不柴,80年老店,值得拥有。

还路过一家剃头修脸的店,现今主要也就服务老年人了吧?剃头的是老人,客人也是老人,慢慢地,他们还会来吗?


这就是我的一天,乐山寻味之旅,要去有烟火气的地方,去我们的父母早上起来、买完菜、睡完午觉会溜达着去的地方,要去吃最简单最平常的食物,那里面才是满满的待客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