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培养阅读习惯
写在之前:
这不是一篇教你“21天学会阅读”或者“三招掌握阅读技巧”的爽文。而是一个阅读初学者对自己前期阅读习惯养成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初学者对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的一个探索。
如果读者你是一个有大量阅读经验的人,可以点击退出阅读。或者留下了花费几分钟时间看一看,给我这个初学者一点指教。
如果读者你也正在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那么不妨与我一起来探讨一下,我们如何在当下这个习惯把一切都碎片化的时代里,重新开始阅读。
阅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认为阅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一个已经长期丧失阅读习惯的人来说。我记得我刚开始拿起书本的时候,前十分钟还能集中精力,十分钟之后就开始不自觉的把手伸向手机了。
现在,通过一个多月的培养,我已经能够持续阅读一小时了。仍然觉得阅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有目的性,我希望自己阅读完之后,有所输出。这个输出可能是写一篇书评,可能是写一篇读书笔记。
或者更直接一点,当我负面情绪上来的时候,当我面对身边亲密关系的人充满抱怨的时候,当我面对自己每天不断重复的工作心生惰性的时候,当我无法与当下的自己对话的时候。 我希望那时脑海中能浮现出之前在书中读到的某句话,让我警醒起来——嘿,你这个处理方式有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了。
阅读是有目的性的,至少我阅读是。我想让自己更博学,想让自己更有逻辑,想让自己更富书本气质。抱着这样的目的,阅读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想开始有目的性的阅读,首要要开始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觉得好的阅读习惯有三点:
- 保持每天阅读
- 在一段时间内读完一本书
- 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
前两点都很好理解,关于第三点“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所讲的有所输出。
可能一开始很多人没法写出长篇书评,但是在阅读期间总会跟书中的某些句子产生共鸣。这个时候把这些话记下来,或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对这句话的想法。
阅读应该读有所感,否则读了半天书,回想一下发现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那还不如拿这些时间去做别的事情。而且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是没有感悟的,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让那时的灵感白白溜走了。

给自己的书单分个类
对阅读初学者来说,除了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制定自己的书单了。
现在流行把自己的工作分成四类:
- 重要而紧急的工作
- 重要而不紧急的工作
- 不重要而紧急的工作
- 不重要且不紧急的工作
针对这四类工作,每天安排不同的时长和时间段来处理,要比一开始就埋头苦干效率高得多,且更利于个人在工作中的持续精进。
同样我认为,我们在制定书单时也应该给书单里的书分个类。
- 容易读且有用的书
- 不容易读且有用的书
- 容易读且无用的书
- 不容易读且无用的书
这里解释一下,有用无用并不是对某一本书的评价,而是这本书是否与我们当下的自己匹配,或者是否与我们的发展方向所匹配。 容易读,又可以由两个指标来判断:
- 能否在短时间内读完
- 能否流畅阅读而不至于被各种没见过的知识点打断

容易读且有用的书
在阅读初期,容易读且有用的书,应该占据我们日常大量的阅读时间。
所谓的容易阅读书,是指哪怕我们每天只能抽出半个小时阅读,也能在一周内读完书。有用是指,且阅读完之后,能对我们当前的工作或是生活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认为对阅读初学者来说,一周读完一本书是一个积极的时限,一旦一本书超过一周还无法读完,必然会影响我们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阅读习惯的初期养成。 因此我们在开始选书的时候,不妨选一些薄一点的书籍,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毕竟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读完一本书,还要培养出阅读的习惯。
不容易读却有用的书
这类书,往往是读起来略显生涩,或是篇幅较长的,但是书本内容对我们的长期目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就拿《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来说,这是一本讲述写作方法的书,也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经典的写作培训教程。但是对我来说,有些生涩,一旦我处于有点疲倦的状态时,读这本书会加深我的疲倦感,但是掌握写作方法又是我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阅读这类书籍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精神状态特别好的时段开始阅读。 对于这类书,我给它的阅读期限就会拉长,一般要求自己在一个月内读完一本书。根据自己设定的一个月期限,再把书中的章节分散到每周的计划中,写到待办清单里。这样就能完成阅读了。
在阅读这类书的同时,我会在自己的日常阅读计划中添加同一领域,但阅读起来更容易的书籍作为基础。当我在该领域有一定积累的时候,阅读生涩一点的书就会更加轻松了。

容易读且无用的书
我周末新买了一本书《台湾小吃全书》。这本书是台湾“食神”焦桐的著作,由《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写序。 这本书讲的是焦桐探寻台湾各地小吃之后写的纪实类书籍。描写了台湾各类小吃的做法和滋味,全书活色生香充满生活气息。
这本书虽然语句简单但是比较厚,如果细细品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读完。我不是专门研究美食方向的,但是能在书中感受到幸福感,且对食物细腻的描绘方式可以作为我写文章的借鉴。
这类书我把他归类到容易读且无用的范围里。
我会选择在某天特别疲倦,但仍然想保持阅读习惯的时候阅读本书,让我感受到放松的同时,还能感受文学的熏陶。我会把阅读时间拉得更长,半年左右读完即可。

不容易读且无用的书
按理说遇到这类的书,我们就可以直接放下了。但是为什么要说到他呢?可能是我自己想跟自己较劲吧。
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看《战争与和平》,虽然看不懂在说什么,就是觉得自己看完这本书之后会有谈资,就是特别想看完。于是啃啊啃,隔半年就拿出来翻一翻。最后吭哧吭哧的还真被我用三年的时间给读完了。说白了这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但是过程十分有趣。
而现在我对读这类书有了更深的体会。
前一阵在一个读书群里,我被人推荐了《曾国藩家书》,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第二天立刻就买了下来。书到手之后我惊呆了,这都是什么啊,完全看不懂。但是我就是觉得自己想把这本书看完,就想跟自己较劲。
现在的我已经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硬读了。在读书群里,一旦看到有小伙伴推荐和曾国藩有关的解读类书籍,我就会留意下来,默默加到自己的书单里。
一般解读类书籍会更容易阅读。我的计划是先把解读类的书籍读个大概,对曾国藩有一定了解,对家书的内容有概念性的框架。等那个时候,我再去阅读《曾国藩家书》,那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从不容易读,变成容易读了。
这就是我一个初学者阅读之后的总结和感悟。

做个回答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其实是想回答我的成长读书群里有个小伙伴问的问题:
她问:《如何阅读一本书》对她来说有点困难,应该怎么办?
在文章的最后,回答小伙伴这个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确实是指导阅读的经典之作,但是对初学者来说有点困难,更适合有一定阅读基础的朋友。如果想系统的学习怎么阅读,这本书可以归类到“不容易读且有用”这类,选择在自己精神状态特别好的时候读。
那么想提高阅读能力,或者刚开始培养阅读习惯应该读什么书呢?
我的推荐是: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作者【韩】二志成 郑会一
《实用性阅读指南》——作者【日】大岩俊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日】奥野宣之
这三本书非常棒,第一本是鼓励我们开始阅读的,后面两本书是讲阅读方法的。文笔简练,篇幅不长,且都很有指导价值。

最后。祝每个爱阅读的朋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阅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