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诗歌赏析
这是中国当代诗人纪弦的一首代表诗歌,在网上已经看到过非常多的评论与分析。现在我来写一下自己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先来说说这首诗歌想表达的意思,全篇简洁易懂。就是想表达诗人对“你”的炙热深情的爱恋,有人说这个“你”是诗人的所爱之人,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代表着我们的祖国。但不管是表象还是抽象的,这个“爱”显然就是整首诗的诗眼。“你的名字”,名字是一个十分平常的字眼,不管在什么样的时刻,什么样的环境,不管这个人是充满善意的还是有着不轨之心。当他需要的时候就会用起这个字眼。而往往就是这个普通的字眼,只要细腻的将它运用,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可能就会是爆发性的,就像是一团火从水中喷涌而出的那种强烈的冲击一般。再加上这个抽象的概念,能让读者联想到自己最挚爱的人和事,使这首诗与读者建立共鸣感,从而达到一种审美的共同创造。
再者就是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全文共五节,在第一节诗人用了四个“轻”字,“用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在表面看意思已经重复了,而实际上是用了两个不同的感觉。“最轻最轻”很显然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表达了声音的轻,也就是生理上轻,而“轻轻”则表达了诗人心理层面的感情,可以理解为小心,生怕的意思。诗人将这两个相同意思的词做了处理,表达了在两个不同层面上相同的情感。表达出来诗人对“你”的爱惜与在乎。
第二节,“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都是你的名字。”这里以一种理所当然的结局向读者表达了自己对心爱之人(这里暂且将“你”理解为爱人吧)无比强烈的爱意。第一节和第二节就用了两种层面上的意象,呼和唤是听觉层面的,写和画则是视觉层面上的。当这两种意象分别在不同节的时候就给人一种舒适美妙的情感体会。
第三节的每一句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你的名字”,总共用了七个比喻,且都是“发光”的词语,与上文“发光的名字”形成了呼应。并且打破了六个比喻上的对称性。使这种情感变得更为急促更为强烈。
在第四节中,“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循序渐进的手法与愈加激烈的对所爱之人“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情感,刻在树上已经说明这是一个拥有生命里的名字。在后面又加了“不调的生命树”使人眼前一亮,让一个拥有生命的名字得到了“永生”,颇为精彩。也使“你的名字”和整篇诗歌得到了情感上的升华。
最后一节前两句的开头“大了起来,亮了起来”分别与树和光做了呼应,也可以理解为你的名字和光做了呼应。使全篇诗歌在段落与段落上完美的串联了起来,诗歌的情感变得更为细腻。然而在全篇的最后,诗人又用了许多的“轻”重新呼唤了一遍“你的名字”。“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与首节进行了呼应形成了回环式的美学结构。还有就是诗人最细腻的一个“小彩蛋”,是我自己重复阅读所找出的。他在最后是用了七个“轻”字,正好对应七个“发光”的比喻。诗人是想用他“夜以继日”的思念所形成的“发光的声音”来呼唤那令他难以忘怀的“发光的名字。”
接下来分析诗歌所运用的手法,主要是用了复沓,比喻,叠词等手法,没有讲究一些韵脚方面的技巧。使全篇变得轻松温和像用一种述说的方式和人们表达着心中炙热的情感。但诗人在这里把“复沓”这一手法用的极其的灵巧,并且处理成了很多不同的形式,使诗歌在结构上变得丰富。“复沓”属于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或散文里被广泛的应用,它能使结构变得松缓不那么死板,能谱写出优美的韵律,还能表达出此起彼伏的强烈的思想情感。比如说第一节的“最轻最轻”和“轻轻地”及“每夜每夜”,是紧相承接的反复的语词复沓;第四节的“在树上”与“在不凋的生命树上”,是尾端短语复沓;其实在结尾一节七个“轻”字的连用也是复沓,是同一词语在句中的复沓。诗人还运用了一种技巧,也就是我上文说的“回环式美学结构”,通俗来说的话就是“呼应”。在文中也有很多的运用,上文已经写到过了。比如“大了起来”与“你的名字也大了起来”,比如“亮了起来”与“发光的名字”,比如“于是,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与“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这开头与结尾的回环呼应。
在这首诗上你不会感觉哪个地方用的特别的突出,词语也没有特别的华丽。但往往用最简单的词语才能描写出最朴素动人的语句,就像最简单的音符可以谱写出最美的旋律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