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目标
国企工作了五年了,部门换了三四回,每次都是往效益好的,稳定点的工作转移,但是没想到最后还是被单位派出国做苦力来了。单调的工作,枯燥单一的集体生活,这就是国企在海外工作的现状。年轻人待的烦躁,年长的师傅呆的安逸。海外生活对他们而言,除了睡觉工作之外,唯一的娱乐也就是打打牌,喝喝酒罢了。往好的方面想,衣食无忧,待遇相对国内还是不错的,只是重回集体生活,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回想一下,上一次过集体生活还是高中住校的时候,固定的吃饭上班时间,集体活动,集体工作。唯一自由点的是晚上的时间可以自己掌握,但是不加班是不可能的奢求,周末无休,下午能稍微活动一下,这就是一周生活的写照。一台不知疲倦的工具?一头只知低头吃草的老牛?还是一个不敢有更多奢求的油腻男?
回想刚从学校毕业时,那也是豪情万丈、激情澎湃。扎根祖国大西北,驰骋塔克拉玛干,心里怀揣着无数个理想。但是无一例外,全部都被残酷的现实一一击败,带来的就是无尽的空虚与失落。从高校里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大疆深处的小山沟里;从计算机编程、实验汇报总结,到扛着铁锹跟着民工从事着简单而又辛苦的工作。无数次的怀疑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自己现在又在做什么?更令人恼怒的是,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员其实对高学历从事基层的工作人员相当的排斥的,有时候只能尽量去忍让。
幸运的是,从事了两年的基础工作后,从现场一线调回来后方,从事看似比较高端的工作--室内资料处理。但是,事情并非如自己所想那样进行。所谓的高端工作,其实也是充斥了大量简单的劳动以及日积月累的经验,对新的技术理念的要求其实是很狭窄的。但是,还是要踏下心来,虚心向师傅们请教问题,毕竟经验是手把手教出来的。但是回来的两年时间过得并不是很平顺,国企,无意就充斥着大量的关系网,你所渴求的发展、公平,其实都是很有限的。你所能做的就是踏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至于那些轮不到你的荣誉,你去争取也没有用。心态调整好了,你就会觉得国企的工作很舒服,无欲无求,干好自己的事情,领导不找麻烦,工作时间随意,薪资小康起步。对于一个国企家庭来说,这是不错的,但是对于需要承担全家的生活费用的人来说,压力是很大的,过的日子也会很苦。
出国后,工资有所增加,对家庭来说缓解了经济方面的压力,但是家里的大小琐事都帮不上忙,看着闺女一天天的长大,非常想陪伴着她成长,这方面的缺失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更何况给的钱又不多。单调的集体生活,超越996存在的8107的工作,说是国企,其实比私企压榨的还要严重,没有效益没有产值就不会要你,把每个人的价值都要压榨一遍。所以导致没有人自愿出国工作,学不到什么东西、技术,只是在充当苦力,最可悲的就是,那些出了半辈子国的老师傅,技术上严重脱节,新上任的领导不愿意接纳这些老师傅们,辈分高薪资高技术过时等等原因。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对现在身处“年轻阶段”的我们来说是如何的警示,也就是说将来无可避免的也会被抛弃,只要你不想多学习,你就会被领导抛弃。
还在怀揣着出国读博士的梦想,但是并不是为了读博而读博,读博只是个跳板,想要去往更好的平台、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公司。但是这无疑会对现在的生活产生巨大的改变,首先是家庭,一家老小全得回老家,将来和我一起迁徙国外生活,对一家人都是个不小的挑战;其次是自己,要重拾英语、编程、学术等等这些比较枯燥的东西,并且还要四处寻找机会,而且将来的挑战无疑会更大、更加波折。相对现在的生活来说,简单、重复、繁琐、枯燥、压抑是如今的写照,将来会是压力大、节奏紧张、挑战多,但是成长机会多。对我而言,我一直是想成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一直在寻找挑战,无论是在无知的童年,还是叛逆的青春,抑或是油腻的中年。枯燥的生活对我来说始终是个烦心事,而我不怕挑战,也不怕失败,最怕无聊。没有压力的生活,无法令自己蜕变,自寻压力也不是长久之计,自律能力稍差一些,需要外界不断地施压才能有所突破。
说一千道一万,总的目的、理想是过上好的生活,绝对不是现在的生活;闺女是我出国最大的阻力与挂念,也是我为之奋斗的最大动力与源泉。如何抉择,是个问题,也是一门学问。。。。
2019年12月24日 记于阿布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