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废掉一个明星,“捧杀”就够了
“饭圈”文化有个流行词汇:彩虹屁。
意思为粉丝们花式吹捧自己的偶像,浑身是宝,全是优点。字面意思为:就连偶像放屁,都能把它出口成章、面不改色的吹成是彩虹。

放到如今来看,这难道这不是对“捧杀”的一种解释吗?
鲁迅先生曾说:“欲置人于死地,可“棒杀”,即打死对方;也可以“捧杀”,即用不停的吹捧,使对方在自我陶醉中完蛋。
很多人,总是辨别不清“夸”与“捧”之间的差别。
夸与捧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基于事实根据之上,理性的对客观事实的评价;而后者,则很大程度上趋近于“奉承”。
为什么现在娱乐圈中的艺人如秋后的稻子,一茬接一茬的涌出,能屹立潮头的却寥寥几个。正所谓“红得快,凉得更快”。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最大“功臣”,都躲不开“捧杀”二字。

话说“南京火车站·跳台第一人”的“小辫儿”张云雷。记得在第二季《欢乐喜剧人》的总决赛中,张云雷作为众多助演之一为岳云鹏加油助威。
彼时的他,还未曾“爆红”,不过是德云社的一名普通相声演员而已。
然而后期凭借一首《探清水河》,迅速在德云社“云”字辈中,脱颖而出。就连其师傅郭德纲都“感叹”到:“能把相声专场办的跟演唱会似的,张云雷也算是第一人了。”

众多“德云女孩”疯狂追捧她们的“辫儿哥哥”,可以说张云雷的走红,打开了“相声追星族”的新世界。
如果只是粉丝追捧也就罢了,媒体也跟风而上。
2019TMEA音乐娱乐盛典,开启“最受欢迎奖”投票通道之时。张云雷一度超过众多歌手,高居“内地最受欢迎歌手榜首”。

一个相声演员,居然获得音乐奖项投票榜首。不得不说,粉丝为了自己的偶像,舍得掏腰包;媒体平台更是以“粉丝喜好”为标准,投其所好。
但是这种结果,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所谓“福祸相依”,爆红后的张云雷被曝出:曾经用地震做梗,在表演中大肆调侃,后更被点名批评。
然而一众“德云女孩”仍旧在“捧”偶像这件事上,乐此不疲。
面对批评,粉丝们也只道是“陈年旧事,何必现在再拿出来说”、“不管辫哥哥如何,我们都一如既往的支持”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不胜枚举。
“捧得越高,摔得越疼”。当身处高位,享受数不尽的鲜花、掌声时,人就极其容易迷失在这“错觉”中。
一次犯错可以原谅,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问题。就不得不叫人怀疑,明星是否是在倚仗着粉丝和媒体恃宠而骄。

继“地震风波”后,张云雷再一次拿京剧名家前辈做噱头。只是这一次,就没有以往的好运了。
风评转向、官方批评,纵使有再多的粉丝支持,也抵消不了张云雷的一错再错。
“相声才子”的人设崩塌,如此种种德不配位的表现,究竟因何而起?
究其根本,无非就是二字导致——捧杀。

在种种错误的行为面前,粉丝包容、舆论“视而不见”。相较于张云雷自身的话题和看点,大家对其错误言论,原谅的也足够快。
而张云雷本身,或许也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半分,依然在众人的追捧中,我行我素。
如此看来,捧杀其实很简单,只要不指出他的错误就足够了。
就“捧杀”而言,“捧”是手段,“杀”才是目的。毁掉一个人不一定用刀,而捧杀就是最高明的招数。
粉丝也好,媒体也罢。你方唱罢,我方和。却不知,看似对明星的“关爱”,焉知不是将其推入深渊的助力。

放眼整个娱乐圈,人才辈出,帅哥靓女比比皆是。
观众的选择多了,对某一类或某一个明星的新鲜度的持久性,反而降低了。亦或是,不论是对歌手还是演员而言,没有作品的加持,终究抵不过观众的“火眼金睛”。
诚如当年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爆红的迪丽热巴。

打开电视,综艺、电视剧, 迪丽热巴的身影随处可见;打开手机,关于她的新闻、热搜,铺天盖地的袭来。
“迪丽热巴简直神颜”
“天下第一,热巴最美”
此类“彩虹屁”般的论调,屡屡冲击着观众的眼球。
在这诸多的赞美声中,迪丽热巴到也乐享其中。毕竟,迪丽热巴的美是毋庸置疑、有目共睹的。

然而回归到演员的身份上,观众最终所关注的、所着眼的依旧是作品。
热巴美则美矣,只不过这美貌之下,似乎欠缺了实力作品的加持。就像是一道美味菜肴,吃一次是惊艳,吃两次是享受,而到了后面,食客终究会厌倦。
在粉丝和媒体的次次追捧和赞美中,热巴始终未能在演技上,交出一份至少合格的成绩单。
而真正将迪丽热巴尝到苦头的,莫过于打败如殷桃等实力派前辈,凭借一部评分仅有2.8的《漂亮的李慧珍》,获得“最佳女主”奖项事件。

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潮汹涌。
自金鹰奖后,除了年末的时尚典礼,观众已许久未从荧幕上看到迪丽热巴的身影了。而她自己也坦诚: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拍戏了。

所谓的“捧杀”,有时也是一种,盲目跟风下导致的审美疲劳。
当你拥有一朵花的时候,怎么欣赏都是美的;而当你身处百花争艳的花丛中时,眼前的这朵,任由他人如何吹捧、夸赞。对比之下,哪朵更美,立见高下。
网上流传一句话:想要毁掉一个人,那就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这句话放到娱乐圈中,我们则可以理解成:想要废掉一个明星,捧杀就够了。
此前电视剧《青春斗》开播之际,许多人赞叹郑爽演技“炸裂”。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郑爽在剧中的演技,实在没有到达惊艳的程度,至多是中规中矩。

“瞪眼、嘟嘴”的演戏方式,仍旧延续;剧中大喇喇的奔跑蹦跳,在观众看来,也有着用力过猛的痕迹。

但其经纪公司,似乎十分热衷于让郑爽在“黑红”道路上“勇往直前”。
可是“黑红”这条路,走好了,能够黑转粉,艺人长驱直下,星途坦荡;走不好,只会是越来越黑。
明星艺人深知此理,经纪公司自然也会知晓其中道理。不过很多时候,被眼前的甜头蒙住了双眼,哪管以后如何,把握眼前机会才是首要的。
买通稿、上通告、找热搜、寻话题,经济公司无所不用其极的力捧艺人,不考虑艺人的真实形象、观众缘如何。通通用一个方法:捧,就行了!
殊不知,就像是小孩子穿上大人的鞋子,不合适的东西,最后只能落得个跌倒的结局。
难道说,就无人能在“捧杀”的影响下,全身而退?当然有。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因一首《成都》而红遍全国的赵雷就是一个特例。
随着演出的成功,赞誉、鲜花、掌声、商演,粉丝的爱,媒体的捧,如山呼海啸般席卷而来。
而就当许多人感叹“赵雷终于红了”的时候,赵雷经纪人却发声,呼吁大家要理性对待赵雷。其中就提到了“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捧杀”。
可以说,赵雷是幸运的。能够在巅峰时刻,还有人能够清醒的看待现状。让赵雷避免了“红得快,凉得也快”的窘境,于他而言,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