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在维多利亚时代 之二
1 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
说起维多利亚时代,必须要提及的就是维多利亚道德观。在二十一世纪,维多利亚道德观代表的是:支持性节制,不容忍罪恶和主张订立严格的社会守则。而实际上,由于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间极其长,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和世界都在巨变中,维多利亚道德观的含义和范畴远远超过上面三条的简单表述。其影响之深更是远超维多利亚时代。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中的马普尔小姐和黑斯廷斯都深受维多利亚道德观的影响。两人都毫无疑问是维多利亚道德观正面的代表,尽管马普尔小姐年纪更大,也宣传自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但其实黑斯廷斯那固执、守则的态度、绅士风范、以及对待爱情木讷死板的观念更像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可爱的黑斯廷斯多次批评波洛这个外来的比利人用偷听、锁孔偷看这种“小手段”来找线索。维多利亚道德观可是完全看不上这些的。
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只是像雷蒙德经常说的那样(但是以非常亲切的口气说出的,因为他是天下最善良的侄子),我是不可救药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我羡慕艾玛先生——塔德玛还有福雷德里克-赖顿先生。我猜在你们看来他们简直是一些不可救药的老古董,现在让我看看,我刚才说什么来着?噢,对了——我不想给人一个自负的印象——可我又忍不住有那么一丁丁点的自满,因为我只凭着很少的一些常识就解决了那个令比我聪明的人都头疼的问题……
---《马普尔小姐的故事》
十九世纪,英国中上层社会在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中自省,才慢慢演化出压抑的、守礼的、过分规矩的、伪善的维多利亚道德观,这一切迥异于十八世纪散漫文雅的风格。
登上世界之巅的大英帝国,获得了空前的自信;在所有的英国殖民地停止了黑奴交易;在所有的英国工厂禁止使用童工;虐待动物和斗狗、斗鸡、斗牛等行为都被视为违法;废除了向澳大利亚流放罪犯的制度;将星期日作为固定的礼拜日;文学作品里的色情描写被视为洪水猛兽,甚至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也不能幸免......
维多利亚道德观的形成让上流社会变得温情脉脉起来,但华服和礼仪掩盖下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这也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罪案的特征。
2 格拉斯哥投毒案/玛德琳案
相比较在之一中介绍的贩尸案和皮尔西案,玛德琳案的凶手并没有被官方认定,故还是以格拉斯哥投毒案来命名比较准确。
案件的起因是一个略显俗套的故事。皮埃尔(Pierre Emile L'Angelier)是在苏格兰打工的法国小伙。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来自格拉斯哥上流社会家的大小姐玛德琳·史密斯。玛德琳的父亲是苏格兰著名的建筑师,她的家族不仅富有且在当地有着非同一般的名望和势力。1853年十八岁的玛德琳和皮埃尔成为了秘密情人。两个人在朋友的安排下相会在咖啡馆、商店、朋友家甚至深夜时玛德琳的闺房;在无法相见的时候两个人就通过炽热的情书来联系彼此,双方甚至以丈夫和妻子互称......这段似乎是打破陈规旧俗和门第之见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向人们所想的方向发展。1857年,玛德琳的父母给她介绍了一位无可挑剔的求婚者:一位富有且颇有吸引力的商人。玛德琳很快便接受了这次求婚,摆在她面前的难题变成了如何摆脱她的秘密情人。

玛德琳和往常一样给皮埃尔写信,信里要求皮埃尔像绅士一样对待他们之间的秘密关系,并要求在下次会面时把所有的情书带来。玛德琳还告诉皮埃尔,她的热情已经冷下来了,她不否认他们曾经相爱过,但是他们的爱情中止了。
皮埃尔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按期赴约,却没有带信来,为了挽回他和玛德琳的关系,他不得不威胁要公开这些情书的内容,除非玛德琳同意嫁给他。
两人又断断续续见了几次面。奇怪的是,皮埃尔每次外出回来之后就出现了肚子疼的症状,而玛德琳则在这期间两次出现在了药店。药品购买登记册证实,她两次买的都是砒霜。

1857年3月23日的早上,皮埃尔又一次腹痛难忍。这次他没有再好转过来,最终通过毒理检验,他死于砒霜中毒。房东只知道前一天晚上皮埃尔又是独自外出,并没有说明去会见谁。
很快那些情书被警方发现,公之于众。苏格兰上流社会一片哗然。玛德琳·史密斯,出身优渥,一位接受英国最好的贵族教育和应该遵守最严格行为准则约束的维多利亚淑女,不仅被卷入了谋杀案,还被证实是一位来自外邦下等打工者的秘密情人。
当媒体和舆论还沉浸在这段上流社会的桃色新闻中时,玛德琳的表现又一次成为了大众热点。史密斯家聘请了当时苏格兰最好的大律师,而玛德琳本人则在整个庭审过程中镇定自若,冷静异常。用当时报纸的说法:她那么冷酷,仿佛被毒死的只是一条狗。

尽管玛德琳有动机,有作案途径(买了砒霜,且可以密会皮埃尔);可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证据了。没有目击证人看到她和皮埃尔的约会,皮埃尔也没有向任何外人提起过中毒前一天是去见了玛德琳。辩护律师甚至频频暗示,皮埃尔不无自杀的可能性。
而此时的媒体仿佛快速遗忘了玛德琳是如何肆无忌惮破坏上流社会的道德原则和底线下,统统倒转矛头,指责其皮埃尔勾引了一位淑女,并毫无“绅士风度”地利用公开情书来威胁她。
玛德琳被无罪释放,但是她和富商的婚约也被解除了。1861年她嫁给了一位伦敦的艺术品商人,生了一儿一女,并且还活跃在伦敦社交界。1889年,54岁的玛德琳和丈夫分开独自前往纽约,并且死在那里。她在美国的经历鲜为人知,她死时的名字是Lena Wardle Sheehy。
玛德琳的名字消逝了,可格拉斯哥投毒案一直没有被忘记。直到1980年BBC还出品了米勒广场谋杀案(Square Mile of Murder)来讲述玛德琳的故事。
3 伊丽莎白·斐宁案 Eliza Fenning
与格拉斯哥投毒案的戏剧性不同,伊丽莎白·斐宁案的开始平平无奇。可是正如一直生活在恬静乡村的马普尔小姐所坚信的那样,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背后往往隐藏着最深的恶意。
伊丽莎白·斐宁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从十几岁开始就靠给别人帮佣来生活。1815年23岁的伊丽莎白在伦敦一户叫特纳的人家里做厨子。
特纳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特纳先生是交易所职员,家里还有他的妻子,父亲。
1815年3月的一个晚上,伊丽莎白和往常一样准备全家的晚餐:发酵的汤团。当晚,吃了汤团的四个人:三个特纳家人和伊丽莎白自己都病了,同时生病的还有特纳先生的一个学徒,他也吃了汤团。所幸,所有人最后都无恙。
第二天医生来特纳家问诊,觉得他们生病的症状是砒霜中毒,在剩余的汤团里发现了砒霜。整个晚上,只有伊丽莎白独自一人在厨房准备晚餐。
警方逮捕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斐宁在伦敦最著名的老贝利法庭上被指控谋杀。尽管没有一个死者,也没有任何法理证据显示当天几个人的病和砒霜之间的联系。
特纳家锁着的抽屉里放着用于灭鼠的砒霜,控方坚信伊丽莎白不知道从什么渠道获得了钥匙,并在汤团里混入了砒霜。
伊丽莎白的朋友和邻居都证实她具有善良的品格,不可能对雇主一家实施谋杀,但是法院最后还是在控方证据极其薄弱的情况下认定伊丽莎白有罪,绞刑。
可怜的伊丽莎白在临刑前,仍对着上帝发誓,自己是无辜的。
和玛德琳一样,伊丽莎白也获得了很多人的同情,而她的同情者不是来自中上流社会,而是和她一样的下层阶级(大文豪狄更斯也认为伊丽莎白是无辜的)。葬礼的当天,街道上汇集了近万人,道路两边的房子上站满了观看送葬队伍的人,有一千人想要拥进教堂。这个场面让警方一度如临大敌。然而一切都无可挽回。23岁的伊丽莎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
她的雇主,“死里逃生”的特纳一家又如何表现?在伊丽莎白刚受审的时候,特纳先生曾经想要给伊丽莎白写请愿书,以说明伊丽莎白的人品不会让她犯下谋杀罪。有多事者提醒,伊丽莎白的无辜也就意味着下毒的可能来自特纳家人。特纳放弃了写请愿书的想法。更有八卦说,是特纳夫人发现了特纳和伊丽莎白的私情,想要下毒陷害;特纳的儿子和侄子也分别和其他人供述罪行......
伊丽莎白·斐宁案为何这样宣判?当时的一位英国作家认为,这个判决结果不过是为了那些先生、夫人所服务的,这样的判决让仆人们不敢轻易有伤害或者谋杀主人的想法,因为即便没有什么证据也可能被处以绞刑。
伊丽莎白·斐宁案结束地悄无声息,在维基百科的页面甚至找不到伊丽莎白的一副肖像画(而玛德琳的页面就不同了)。此案的平淡无奇甚至没有文学和影视作品进行深挖,这和英国人一贯的做法不符。不过,斐宁投毒案的意义却深远无比,有关它的争辩和讨论直接促进了英国法政技术和砒霜中毒诊断技术的发展。
到了1857年,格拉斯哥投毒案时,皮埃尔可以被确认为砒霜中毒,但颇为讽刺的是,那一案件的最大嫌疑人,同样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玛德琳却很轻易地被无罪释放了。
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社会笃信他们的道德准则,而那些下层贫苦的人可能天生就没有什么道德。
-
锅炖栀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14 19:58:21
-
后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04 16:10:28
-
冰熊8848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30 16:33:55
-
HAN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6 04:45:09
-
獨眼貓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7 12:13:34
-
辣椒辣椒开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7 14:36:36
-
声声慢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1 18:31:35
-
无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9 14:43:33
-
Stanc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8 22:55:35
-
幽居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4 11:06:0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3 00:55:46
-
山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6 10:58:15
-
momo peac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5 00:17:40
-
醉明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4 17:27:04
-
输入昵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4 10:20:44
-
亿坨翡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9 18:04:57
-
没有经验的老去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9 15:50:04
-
ceda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8 23:17:36
-
何必那么的慌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8 23:13:10
-
汉尼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7 17:14:34
-
石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7 11:10:52
-
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7 08:10:58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7 07:14:54
-
闲云野鹤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7 00:03:51
-
林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6 16:36:5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6 13:42:23
-
豆友179940731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23:11:47
-
尼克丽特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22:58:04
-
N·K.caf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22:06:28
-
北山映画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20:30:44
-
坐看云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19:32:10
-
梳小辫儿的比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18:47:35
-
三色杯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18:05:08
-
Die Katz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18:02:19
-
安掌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17:46:53
-
Star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17: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