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记
博物馆逛展笔记”这是我很早以前就想写的,无奈人懒事多就一直放到了今天。我主要逛的是特展,也算是临时展,通常展期在两三个月左右,秉持着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坚定信念只有时间我就会去。
来看看都有哪些特展吧
《倥偬的乡愁·张大千》2016/8 第一次去成都博物馆看的展,那个时候成都博物馆新馆才开放不久,我也刚中考完不久。主要展示的是张大千的粉本和画作还有他收藏的印章、古画。四川博物院其实有张大千的常展,随时都可以去看呀。
《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2017/7
又是夏天来看展。这次夏宫展主要展示了生活在那里贵族的日常物品,餐具,服饰,日常玩具(自行车)。除开文物外还有很多油画(依稀记得有一面墙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者画像),喷绘的夏宫建筑。
《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2017/10
整个展区内不让拍照,只有入口这一张啦我觉得这场特展可能是来到成博级别最高的特展了。里面有莫奈的圆形《睡莲》、毕加索的《维纳斯与爱神》《为人民的和平》还有好多好多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艺术流派的作品。不过我能力太低只能看看,欣赏还远远谈不上。只是在以后历史课上学到这些艺术流派时没有那么陌生,脑海里稍微有个印象罢了。
《陈像·蜕变》2017/10
这个特展属于上一个特展的附属部分,也是瓦莱丽·蓓琳的摄影展。同样也是艺术展,我还是无法理解到其艺术真谛,只能知道确实有点好看。
《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2018/2 2018/4
这个展是我最爱的一个特展了。二月跟同学去看过以后觉得不过瘾,四月闭展之前又去了一次。这场特展展出的文物主要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是在无情的战火之下的幸存者。由于近年来阿富汗国内比较动荡,这批文物就只好全世界各地巡回展览。他们就像在外逃难的孩子,十多年了,一直在外流浪。文物也不容易啊。
在这两百多件珍宝中,我最爱的是这个五树花叶式冠。 实物其实是金灿灿的,我拍照光线的原因拍成了这个样子 这件王冠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工艺复杂。王冠上的每个小金片都薄薄的,只有有一点动静,小金片都会有晃动,摇曳生姿。后来看杂志偶然看到把她和中国古代步摇做对比,依稀记得是说这件王冠是源头型文物
《青铜文明特展——秦蜀之路》2018/7
沾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光,这场展览在成都举办。
就在我看完何尊的第二个星期,我就又在历史周考题上看见了他。听说是出卷子的老师也去了一趟成博。做卷子的时候感觉遇到了亲人,那道题我当然做对了。 每次去看有关青铜器的展就想到自己知识的贫瘠,青铜器里有尊,爵,鼎,罍······,我基本不能分辨出来,还有好多好多字也不认识,古文阅读能力也是很垃圾。但还是因为人懒事多(主要是前者)我现在也没有多了解青铜器的冲动。但我还是有好一些青铜器的图片,放在那里吧,万一哪天我想学了呢。
《意会中国——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10周年大展》2018/7
《物色——明代女子的艺术生活》 2019/10
最近看的一次了。 这场特展是在四川省博物院,是的,我终于没有只在成博了。
这场特展主要展现明代女子的生活,画画,写诗,做女红等等啦,还展出的一些明代女子的头饰,最重要是分心,也展出了几件明代服饰,还有些现代作品。
这场展览的最特别之处是我听到了策展人的讲解。其实这次特展是现代艺术与文物的结合,每个单元除了文物之外都还有一两件与主题相关的现代艺术家作品,整个展厅每一处都是心思,每个地方都有着策展人的思考。
逛展笔记大概就是这样。
相信我,在博物馆散步真的是件顶幸福的事。
从16年到19年这将近四年我大概就逛了这些特展吧,我还会继续逛下去,毕竟我也曾有过读考古或者读博物馆学的愿望。现在想起来我还是会有一点后悔,怎么这么轻易的就放弃了呢。那天看到同学发去看考古作业现场的照片还有一点难过,还在想象要是自己当时坚持从小的梦想的话,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算了,不去想那已经放弃的东西。以后还是做一个游览观众吧,曾经有过那样梦想的观众,我依然期待美好未来。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