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翻译、阅读、游戏、影视 | 花式灼腾2019
首发公众号:陈灼的字(isChenzhuo)
提醒:本文全长6758字,图片较多,读完需要二十分钟左右。
·
- 题记 -
“使得我们自由的知识是知道我们本来是谁,现在成为什么;我们本来在何处,现在则被扔到了何处;我们奔向何方,又从何处被拯救;什么是生,什么是重生。” 《诺斯替宗教 : 异乡神的信息与基督教的开端》汉斯·约纳斯,引瓦伦廷学派概括诺斯之内容
但是我们一旦获得解放,就必须要学会用我们的自由从头开始有所建树,学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所具有的一切才能。
《伊甸园之门 : 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莫里斯·迪克斯坦
- 开题-
回顾人的发展,会看到一种模式,并从中发现一个螺旋的逼近。所谓的螺旋是指当你把尺度放到五年左右时,能看到自己在模式中舍弃的,和坚持的;而逼近指的是经过对模式的辩证思考,对意义所产生的领悟。领悟会对模式产生新的影响,令其产生变化(如果不是进化的话)。
我2003年7月走入社会,这十六年半来,一个总的模式是成为职业化的人,一开始一年多是编辑,后来主要是游戏设计师和业余的翻译,我或明或暗的希望我的阅读和兴趣能够不断地给游戏设计师这个职业给予养分。但在十一年前(2008)时,我有过一次反思,去主动的读一些绝对无用的书,也就是跟实际技能不产生直接关系的书。这一点我现在回想,可能是跟我更年少时候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所做的呼应。所以我过去十六年多的副线是去读一些没有用的书,有时候是朋友推荐的,有时候也就是纯粹的兴趣。
然而有用和无用,当尺度放长之后,就十分模糊了,那些所谓有用的技能、知识型的书籍,随着知识本身的迭代和技术的变化,变得无用了;而那些所谓无用的书,它里头包含的思想,特别是潜移默化的对人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催化,却变得无比有用。
下面进入正题,回顾一下2019年的思考、阅读、翻译、创作等等方面的收获,并简单展望明年。因为说实话,我的脑袋瓜子和执行力也就能展望一下明年,再长变数太多,还有,回望过去几年的那些总结和计划,自己心里还没一点数吗?
如有兴趣的话,请看我2017年底,2018年底的两次回顾,看一个普通人如何花式折腾自己。
25本书的无死角花式统计 | 阅读2017 一枚不分类会死星人站在2018年边上 翻译、游戏、阅读 | 2018
- 翻译 -

就在整整一年前,翻译完莱姆的大长篇之后,我写到:“交稿之后三年之内再也不翻译任何长篇了”,但没想到很快就打脸了,二月份开始翻译一本比莱姆那本更厚的书,历经十个月的辛苦劳动之后,终于将全部内容译完并校对两次。2013年初读这本书,让我对菲利普·K.迪克的生平有了广泛的了解,并在过去六年中,一直持续对PKD的文本阅读和传记资料的收集。翻译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志,也是一个命,换句话说,是更大的一个志和更长远的一个命的一部分。无论如何,这十个月的时间,把它完成了,我也可以像保罗那样说: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该跑的路程,我已经跑尽了;当守的信仰,我已经持守了。提摩太后书4:7 然而,更重要的是,也是我在接这份翻译之初隐约感觉到,但却说不清楚的意义在于,我一定会在这个翻译的道路上,对PKD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十个月前,我的肤浅理解是,可以通过传记的翻译,对他的生平再有一个梳理的过程;但现在回头看看,特别是最近一两个月的一些思考,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我的估计。这里面对我带来的根本转变,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原先我是抱着写一本PKD的传记来阅读和研究他,但现在我的思想是彻底反转了过来,写一本他的传记是我阅读和认识他的一个最终的果实之一,而非原因。更进一步的来说,我和PKD之间正在形成一个“观照”的关系,我从他这个棱镜里去看两个重要的实存:一个是世界本身,还有一个是我本身。
我的两个主要论点分别如下:
第一:积累对世界的认知(事实层面和观念层面,后者往往更重要),同时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提炼为一种内核,置于一个自己最为倾心的媒介之中重新注入到世界之中。(前几天在豆瓣上说了一下)
第二:是最近刚刚想到的,也是跟Luna讨论激发的。就是艺术家的特质在于能看到世界和人表象之下的一层实质和共性,艺术家的责任在于用艺术形式来将其表达出来(反哺这个世界),而有慧根的人在艺术品的作用下,对世界和自身产生了新的认识角度。
质言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透过的媒介是什么,这是自己选的,而作为人和世界之间的“观照”,目的在于和世界产生根本上的互动。
最后一点(a bit gnosticism here)就是,只有在寻求我们跟这个世界之间的根本关系的道路上,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是谁,也就是说,探索的过程本身造就了我们。注意,这里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不是预定目的地,而是因为有这种探索的勇气和决心,使得我们意义加以成立。
- 阅读-
去年年底预定想读的三本书之中,《阿拉伯的劳伦斯》未开始读;Dare to Lead有声书听了三分之一,并且去悉尼现场听了Brene Brown的演讲(4000多人),对她有一些怯魅,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本书的商业操作味道太重,听不完;《原节子》读完。
今年读完9本虚构,11本非虚构,列表如下(英文名即为原版阅读,中文名则为译本):
阅读 · 虚构
虚构 · 小说

Valis,公认的PKD最为难懂的长篇小说,第一次完整看完原版(数年前曾看了不到一百页),我当时的记录是:“相对于Divine Invasion和《主教轮回》没有那么紧密的剧情节奏,可以说是非常零碎了,像是他的一次思想实验,对自己超验体验的一个极其疯狂和不稳定的变奏,神学哲学和诺斯替主义的色彩炸成一团,但又能隐约看到一条主线。”

Confessions of a Crap Artist,对于非研究者而言,这可能是PKD唯一一部值得看的非科幻作品(不包括《主教的轮回》)。它的多视角叙事,以及对60年代初加州马林一代风土人情的描绘,都相当可圈可点。当然,还有浓厚的自传成分。

冯内古特,Player Piano,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主要原因是PKD曾在一篇访谈中对其大为称赞,特别让读者注意其中对夫妻关系的描绘。这是老冯第一部出版的长篇(1952年),文笔还没有后来那么冷峻,人物也较为脸谱化。如果不是PKD推荐,我想我大概不会去看。

《炼金术战争:机械人》,从世界设定到细节描写层面都堪称完美的作品,特别是人物心理和外部环境的感官细节,绝对是高手手笔。对于自由意志的探讨在科幻作品中不多见,不过略显说教。
虚构· 图像小说/漫画

Here,这是今年阅读的一大惊喜,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是我个人认为那种可以刷新你对世界认知的艺术品。我为此写了一篇小文章:HERE | 一场元叙事盛宴。

Mister Miracle,汤姆·金老爷的新漫画,刚出版就吃了一记洪韵老爷的安利。极其风格化,第一遍看的时候感觉自己吃了迷幻药一般。那种打破九宫格形式的做法,让我不免产生一种幻觉,就是现实和漫画之间开始出现缝隙。而有意思的是,这也恰恰是这本书的主题之一。
The Sandman : Overture,尼尔·盖曼的漫画,多年以后对他的《睡魔》进行一次回归,总的来说感觉一般,一来篇幅有限,嘎然而止,二来觉得是一种对IP的重启,将睡魔“宇宙化”的做法十分明显,商业上也许有其意义,但对《睡魔》独立的艺术和文学价值并没有任何用处。
虚构· 儿童读物

Winnie the Pooh,从图书馆借给孩子看的,因为不太长,也就抓过来几个小时看完了,没想到原始的文本那么幽默可爱,真是人读人爱!

Nevermoor,澳大利亚本土作家Jessica Townsend的少年奇幻小说,读起来很轻松,本来是给孩子买的,结果孩子还没看我先看完了。续集也买了,但没看下去。
阅读 · 非虚构
非虚构 ·神学-哲学

《诺斯替宗教 : 异乡神的信息与基督教的开端》,汉斯·约纳斯著,张新樟译,值得一提的是,豆瓣网友维普发现,张新樟还是国内学界第一位提到过菲利普·迪克的学者。这本书是多年以前从徐辰所借,一直辗转带在身边,直到今年底一口气看完,对我的世界观震动非常大。简单感受:“人的意识创造出一个不可知的虚无彼岸,以回应人和宇宙/秩序产生的疏离感;而从朦胧状态醒来,由无知转向知识的瞬间,也就消解了一切相;固然是从虚无走向虚无,但人的意识动能从客观角度来看,仍旧值得称颂。”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一本二十年前就想看的书,却一直未能看过,这次直接看原版,了却一桩心愿。真的非常好看,我多希望Feynman的人生观从我少年时代就影响过我,现在才看,不客气地说,迟了。爱,但无法刻在心里。只能做一本精彩的传记来欣赏。
非虚构· 文化批评-文学史

《伊甸园之门 : 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两年多前在悉尼去严锋老师家里玩时,提到我想写PKD传记,他推荐的一本书,今天总算得以看完(感谢读库再版),对于从文化批评角度看六十年代十分有用处,只不过当作者谈那些我根本不了解的小说和作家时,读得让人有些昏昏欲睡,但当他谈我喜爱的作家,比如冯内古特时,又特别兴奋。
非虚构· 传记-访谈

《原节子》,老友徐辰的大作,拿到手之后抱着学习态度,一口气看完了。并为此写了一篇感想:《原节子》将我这只井底之蛙拉上井台。

Philip K. Dick: The Last Interview,其中大部分以前都看过,也有一些没有看过,总之,对于想要了解他采访风格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入门书。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的日记和采访选,有许多很有意思的片段。但我得说,因为上一次看小津的电影都是十年前了,需要重看他的影片,才能恢复对他作品的体会。

Blood, Sweat, and Pixels,一本讲述游戏开发团队挣扎的故事集,作者是游戏圈的名记者Jason Schreier,对于无论在独立游戏还是大工作室工作的人,还是想加入游戏行业的人来说,都无疑是一剂清醒剂。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baby!
非虚构·设计

101 Things I Learned in Urban Design School,其实不应当还相信什么101什么什么,但没办法,俗人就是想走捷径。公允的说,看了也不上当,不过总的来说是一些浮光掠影的知识提纲,看了没有坏处,至少了解Urban Design关心的点都有哪些。

《塞尔达传说:三十周年艺术设定集》,读库出的大部头,装帧非常精美,资料十分详实,连孩子也翻得很过瘾(虽然塞尔达相关她只玩过一点荒野之息……和大乱斗)。

《红白机视觉史》,仍是读库出的大部头作品,香疯了。虽然大有资料罗列之感觉,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能津津有味的看下去。也许,这就是老游戏的魅力吧!

《机械设计从头学》,读库出的小书,除了最后的电路部分难度陡然上升,其他内容对于复习和了解一下机械设计很有助益。
- 影视 -
影视方面去年期待的《铳梦》真人电影版,就是《阿丽塔:战斗天使》第一时间在影院看了,感觉不错,但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今年看了不少影视作品,有不少是补去年的热门,我的口味大众,印象比较深的如下:
·寄生虫

政治和现实隐喻重重的电影,年底时所看,黑色幽默之中透着一股子疯狂。
·小丑 / Joker

主角表演登峰造极,配乐与摄影都堪称经典,剧情走向并没有太大惊喜。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许久未看斯嘉丽·约翰逊的正片,婚姻已死爱尚存,两位主角演技在线,虽然夫妻吵架那一场的表演有过火之嫌,但倒也符合两人在剧中的戏剧演员和导演身份。
· 爱尔兰人 / The Irishman

三位真·老戏骨同台飙戏,不可能再有第二次了,看到阿尔·帕西诺气喘吁吁的大发雷霆那一段,实在是觉得岁月不饶人。
·纽约提喻法/ Synecdoche, New York

方臻推荐,十分形而上和具有“元叙事”色彩的电影,可以说是一种反电影,导演明显不是拍给观众看得,而是给自己看的。
·企鹅公路

少年、科学、大姐姐、莱姆,完美。
·绿皮书 / Green Book

喜欢公路电影的调调,演员的表演也都可圈可点,对时代的描绘偏浅,不过,抛开其奥斯卡的光环,本身是一部好电影。
·罗马 /Roma

沉郁的个人史,也是国家史,墨西哥同事推荐,个人觉得这是一部永恒的经典,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波西米亚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

对Queen乐队不了解,本片权当补课,整体素质非常非常好,大银幕上看最后还原的演唱会现场,也十分动容,摇滚乐真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宗教。
·鬼入侵 /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 Season 1

没有想象的吓人,但好几个关键的情节可以说是终身难忘了,关键词:歪脖子。最后对大儿子的揭示,其中的文学比喻很妙,超越了鬼故事的范畴。
·爱·死亡·机器人 / Love, Death & Robots Season 1

有几部印象深刻,比如那个机器人寻找人生意义的。感叹网飞集中资源,能办不少好作品出来。(《爱尔兰人》也如此)
·黑袍纠察队 / The Boys Season 1

亚马逊原创剧集,展现了一副非常讽刺的超级英雄和资本紧密结合的或然世界(真的或然吗?)
·吸血鬼生活 / 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

才华横溢的新西兰导演 Taika Waititi 代表作,幽默搞怪至极,为此专门去看了他导演的《雷神3》,感觉有点意思,但没那么好玩。
- 游戏-
今年仍旧尝试了很多游戏,虽然大部分都玩得不太多,原因方方面面,主要是没有时间去深入玩,另外游戏所消耗的精力也很大。这是借口,也是现实。我感觉在未来,我精玩的数量会更少,但仍然会保持兴趣的广度。
游戏 · 角色扮演
·极乐迪斯科 / Disco Elysium

今年游戏上最大的收获。让人玩到头昏脑涨,直接病倒的游戏,上一次沉浸感强到让我脱离现实的还是《黑暗之魂》和《荒野之息》。为此,翻译了一篇创作者的访谈:RPG的雄心:《极乐迪斯科》
·神界:原罪2/ Divinity: Original Sin2

系统非常有趣的游戏,流传于世,大师级的RPG作品,也是高度沉迷级的游戏,为此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比较它和《血源》的沉迷之异同:血源式沉迷与原罪式沉迷
·天外世界/ The Outer Worlds

战斗部分并没有太大惊喜,世界观有趣,角色设计有趣,时间原因,只把第一个镇子探索了一番。似有《辐射:维加斯》的余韵。
·马里奥与路易吉RPG3/ Mario & Luigi: Bowser's Inside Story

十分有趣的开端,但不知为何感觉节奏偏慢,不久就放下了。
游戏 · 动作冒险
·只狼/ Sekiro

叮叮当当打铁声迄今不绝于耳,肝到干掉弦一郎,已经是我当时体力和意志的极限。
·鬼泣5/Devil May Cry 5

十分轻松、愉快,不追求评分的通关了。
·最后生还者/ The Last of Us

补课之作,玩了三分之一左右,因为原本预计2代会在今年出,但后来听说2代跳票,也就搁下了。也许因为疲倦,并无太深刻感受。
·塞尔达传说:织梦岛/The Legend of Zelda: Link's Awakening(NS)

玩了一半左右,纯到不能再纯的线性剧情实在有点肝不动。
·短途远足/A Short Hike

尝试了一点点。
游戏 · 平台冒险
·耀西的手工世界/Yoshi's Crafted World

主要是孩子玩,我也玩了六七关,浅见是美术特色大于玩法特色。
·叛逆机械师/Iconoclasts

很有趣的世界设定和玩法,不记得为何要在NS上买这个游戏了。
·超级马力欧创作家2/ Super Mario Maker 2

孩子做的关卡比我更受欢迎,可以说是远比我的更受欢迎。
游戏 · 解谜
·巴巴是你/Baba Is You

今年的另一大惊喜,玩法非常非常有意思,这样精妙的游戏设计思路十分可贵。但我的智商和耐心都不足以通关。
·奥伯拉·丁的回归/Return of the Obra Dinn

去年的大热门游戏,今年尝试了一下,玩法和叙事果然非常特殊,听说出了中文版,有时间定要继续。
·塞尔达三角力量英雄/The Legend of Zelda: Tri Force Heroes

这本是一个多人合作游戏,没想到单人也可以玩的不亦乐乎,不过这样一来就相当有解谜的成分了。
游戏 · 不好分类
·死亡搁浅/ Death Stranding

我到了第三章,心情和感觉都比第二章好多了。然而我缺乏一个回到这个游戏的理由,它对我来说,不太像是游戏。
·星际拓荒/ Outer Wilds

同事极力推荐,趁着年末Epic打折买下,非常有意思的星际探索,还没有时间深入去玩,和奥伯拉·丁一样,都是要花时间仔细玩一下的。
游戏 ·消除
·俄罗斯方块99/ Tetris 99

沉迷了几天,写了一篇文章:如果俄罗斯方块都能吃鸡,还有什么不能吃鸡呢
游戏 · 战术
·火焰纹章:风花雪月/ Fire Emblem: Three Houses

同事们讨论的很热烈,于是也入手玩了几个小时,就搁下了,浅见:学院阶段的养成系统有些过于复杂和没有必要。
- 创作-
今年除了一些公众号上围绕生活,游戏的文章写作之外,突发奇想的一件事是参加了为期四周的线下写作班。跟着老师的引导,连续写了一个月的英文虚构片段,真是一件既辛苦,也很神奇的事,至于未来会因此而结出什么果实,我现在完全不知道。所写的片段如下:
悉尼写作班 | 我的第一周作业 悉尼写作班 | 我的第二和第三周作业

- 座谈 -
年中和《科幻世界》的编辑橙子开始商议去成都科幻大会谈菲利普·迪克的事,年底终于成行,此行见了许多朋友,收获很大,也是我今年第三次回国。生活在悉尼较平稳后,从今年开始,回国的主要目的也许就是与天涯海角的朋友相见吧。科幻大会结束后的当天,我在广州转机时,写了一篇流水账,记录这段美好的回忆:

- 2020 可期-
PKD翻译告一段落之后,我坚决的不再接任何翻译的工作了,要好好地花时间多和家人和孩子们在一起,多锻炼(今年直到十月份之前,都坚持每周跑步两次,每次3到3.5公里),多学习,多创作,把那些想好好玩一下的游戏深入去玩,看那些一直想看而没有看的书。
现在能想的起来的,有这么几件事想干:
去看Taika Waititi的新作,今天悉尼刚上映,二战题材的电影 Jojo Rabbit

阅读和继续阅读:
- 菲利普·迪克,包括其书信,《解经》,以及重点长篇
-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Think, Richard Feynman
-Lawrence in Arabia: War, Deceit, Imperial Folly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Capital:A Portrait of Delhi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
-《呼吸》、《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
-《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刘勃
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写一个短篇小说。
学完一个教程:Unity C# Survival Guide并用Unity做出一个什么东西来,到底做什么呢,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就对了。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里说得好:
有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说话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要说什么;从这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评论家,我们现在都是现代派。
是为记。
祝大家2020新年快乐!
我们21世纪20年代见!
陈灼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契诃夫《在大车上》 ,In The Cart (4人喜欢)
- 2025-2027 重读书单 (18人喜欢)
- 厄休拉·勒古恩在《Steering the Craft》中的推荐阅读 (34人喜欢)
- 2025书单 (12人喜欢)
- 2024年的20本书 (2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