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的三日时光
本来想发个照片就算纪念过这次短途旅行了,后面觉得与其随着时间淡忘,还不如把这些零碎的思绪整理一下吧。
刚下飞机的时候,浦东正在下雨,零零碎碎的细雨让我有些焦躁。半个月前订机票的时候也没考虑过上海会下雨这件事。等真的要去的时候,才发现下雨会影响好多行程安排。虽然本次来上海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玩(其实也是玩,不过不是游客的那种玩),只是单纯趁着周末间隙来见朋友。
下了飞机坐地铁的时候又因为上海只能用大都会来乘车这件事,觉得天啊,这么一个国际大都市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宝扫码,顿时好感又下降了一级。尽管出发前,梦梦已经跟我说了记得下载大都会。
上海地铁2号线,照明的灯光是暖黄色的,有点像香港,都有一些时代感。坐2号线的时候心里默默想果然是大城市啊,深圳还是太小了。以前总觉得从南山到龙岗的时间太久,对比从浦东坐到南京西路的一个小时路程,似乎从南山到龙岗也还好。当然坐地铁的时候也在默默埋怨自己买机票的时候干嘛不多看一眼,买成了浦东而不是虹桥。
这是我第二次去上海。
第一次是标准的游客体验,去外滩、城隍庙、田子坊……这一次,更随意些,每天睡到自然醒,1点多才出门吃饭,下午在街边走走,晚上去看演出或者去咖啡厅坐着,回去再和猫玩会。
吃
出门在外,吃好则万事大吉。
两个在各自城市无法一人食火锅的人,凑在一起,连吃了两天火锅,甚至第三天也动了吃火锅的念头,但我们又都觉得这是我在上海最后一天,还是体验下上海本帮菜吧。
桂满陇
店内环境舒适,有种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韵味,店内又播放着混合鸟叫、竹林及流水声的轻音乐,吃着自然很有体验。吃的菜也觉得比上一次来上海吃的创意本帮菜要更喜欢些。




还点了蟹,会给你配上姜茶端上来(姜茶这名字真好听,姜字可太好看了>。<)。但是感觉还没有莉娜从老家带回来的蟹好吃。但是总体来说,他的麻辣小笼包会让我想吃的。
怪物冰屋

两个人出门都没带伞,下车找地方躲雨的时候,误打误撞的遇到这家网红店,就顺势进去躲雨了。店很小,上餐速度有点慢。鲜乳怪物冰吃起来甜甜的。梦梦把巧克力都给我了,开心!好喜欢吃白巧克力啊。
RAC
梦梦说一定要带我来一个西餐店吃顿brunch,才算没白来上海。
确实,上海很小资,街边随处都可以见到想要进去的咖啡厅,我还开玩笑说“也许Eason那句'你会不会突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就是在上海写出来的”。
到这家复兴东路的店时,是下午5点多,没有了可颂、可丽饼,只能点些小吃拼盘,6点后才可以下单主食。在上海的最后一天以一顿坐在窗边的西餐结束。




去这家厕所的时候,有点好笑,推门进去看到一个男士在洗手,我愣了下问“我没有走错吧?”,他说“没有,它就是这种share的。”,我笑了笑,过了10s他补充到“其实我刚看到你的时候也吓了一跳,以为我走错了。”
某家街边老字号咖啡店

到咖啡店点茶是我一贯作风,到现在我还是不喜欢喝咖啡。店是老建筑,风格复古,里面坐着很多上海大爷大妈,碎碎念念的聊日常,上海话就是给人一种碎碎念的感觉。氛围有点像去广州的早茶店,不过在这里,大爷大妈换成上海人,吃的东西变成咖啡、蛋糕的西式茶点。
PISTACCHIO
这是我下飞机第一天晚上在武康路上转悠累了,在街边一家咖啡店坐下歇息时点的。柠檬冰淇淋好好吃啊,舒芙蕾软软的,还配了奶昔,但加了奶昔就太甜了。店里菜单标榜上海TOP1舒芙蕾,但我觉得应该不是。


某家陕西饺子馆
冬至那天,作为一个北方人,肯定是要吃饺子的啦

佩姐火锅店
下飞机吃的第一顿,麻辣锅够辣啦。
高老九火锅店
菌汤鸳鸯锅,点了微辣,觉得不辣,又加了一块牛油和一堆花椒辣椒,还是不怎么辣,比不上佩姐,不行。
生煎包
上次离开上海最想吃的东西!去之前梦问我想吃什么,我说生煎包,她说听起来很像我跟她说去西安吃魏家凉皮的感觉……(类似去福建去沙县小吃)可是我真的很喜欢吃啊,第一天晚上梦就给我点了牛肉生煎包的外卖,好吃到特意发条朋友圈歌颂生煎包!玺梦说我太容易满足了,也不知道我在深圳到底过着什么苦日子……在深圳真的想吃好吃的时候,很难随时找到人一起陪同啊。
草莓
梦:“你想吃什么水果?”
我:“草莓、奇异果!因为在深圳太贵吃不起。”
于是,我就拥有了奶油草莓和奇异果榨的果汁。⁄(⁄ ⁄•⁄ω⁄•⁄ ⁄)⁄

玩
SLEEP NO MORE
我可能会为了这个再去一次上海。一点都不夸张。
在我回来后,每一个问我去上海怎么样的人,我都向她们分享了这次经历。甚至一出麦金侬酒店就立马跟龑颐发微信强推。当时出来太过激动,又觉得身边的朋友一定会喜欢这种风格的,就开始一连串微信轰炸,其实现在有点后怕,万一给对方描述的太好,以至于真的去的时候发现产生落差怎么办。
但是于我个人而言,完全值得。
我买了周日场19:45进场的票,当时进场前还觉得有些票价有些贵,毕竟要500多块钱,看完觉得买带酒水的vip也值得。毕竟事后看评论,有人说喝点威士忌进场体验更佳。
从排队进场,存放衣帽包之后,就得到一个小包用来装手机,还有一张门票和扑克牌。跟着人群进入一个只能容纳1-2个人的走道,并且全黑。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甚至会有离开光源后的恐惧,一点点摸着墙壁前行。当初在官网看到解释,说这么设计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提前适应黑暗的环境,同时强调这是个孤独体验,鼓励独自体验。(这应该是我体验过的鬼屋里面最可怕的,然而这不是鬼屋……)
在黑暗中几乎是没有时间概念了,刚开始还会听到周围人紧张害怕的气氛,后面大家都在逐步适应。最后通过走廊来到这家酒吧等候主持人叫到扑克牌上的数字再入场。


叫到我之后,进入红幕布后又被工作人员分成两队,给你的包上锁扣,保护好你的手机不被偷的同时也防止你拍照吧。然后按十几个人的数量分批进入一个2平方米的空间,进入这个空间之后其实旅程就开始了。会有一个穿着服务员衣服的人跟你说欢迎入住麦金农酒店,以及入住的注意事项,强调希望大家独自探索。等大家带好面具后,便拉开一个红幕布,把我们推进去一个电梯间。
说真的,在这座5层楼里面,昏暗的光线,七拐八拐的布局,真的让我没了空间的概念。
电梯里的小姐姐,特别特别像郭采洁演的顾里!抬头说话的语气真的太像了,但是光线太暗,完全看不清她的脸,声音总让我思绪跑偏到小时代。她会把看起来一起的人拆分开,在每个楼层挑两个人推出去。剩下的人就在最后一层出去。
接下来发生的我就不细说了,毕竟我觉得这些我应该几年内都不会忘掉的。只能说我跑来跑去,生怕踩空楼梯,尽管看了麦克白的小说和电影,最后还是没认出谁是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错过了想跟的泳池戏,大部分时间都在跟支线(就是很多人二刷三刷时候才去跟的支线剧情)。全新的故事让我很懵,大脑一直在猜测剧情到底是怎么连贯起来的。
身边的三个人都被1 on 1,就是没有挑中我!我的手都快伸出去了!其中一个姐姐穿着黑色礼裙,在伊乐园霓虹灯的照耀下,面具下她的眼睛特别好看,眼影真的是绝了,那是唯一的一次我觉得就应该是她被1 on 1,其他时候我都在心里愤愤不平“为什么是她!不是我!”。
一起入场的还有两个女生,一个穿着深棕色的长皮衣,另一个穿着复古的西装背带裤,短发烫的卷卷的,太复古了。我在侦探房间遇到其中一个,侦探拉我旁边女生进小黑屋后,我就在那等,穿皮衣的女生坐下来,在侦探的桌子上翻来翻去,那一刻她的衣着让我觉得,她就是这里的人!像这样打扮比较独特的还有很多,比如穿着豹纹紧身薄纱上衣的爆炸头,毕竟在大家都带着面具的时候,奇特的服装能加大你被1 on 1 的几率。
因为跟支线跟的莫名其妙,基本大部分时间对不上麦克白后,我就开始自由探索,追着整个剧组最帅的王子跑。太帅了……难以形容的帅。我去官网翻了下,只找到他的这张照片,怎么说呢,配合他的身高和大长腿,以及完美的身材,我真的完完全全被迷住了。

千玺
千玺不是易烊千玺,是喜欢易烊千玺的梦梦给她的猫起的名字,虽然我听完梦梦看完千玺演唱会给我的分享后,也觉得千玺是个很棒的男孩子。但这里也说的是猫猫千玺啦。


千玺挺胆小的,不喜欢被抱,摸摸还可以。我到的第一天晚上,充分感受到平日梦梦说的睡不好了。晚上3点多开始在房间跑酷,上蹿下跳,各种磨爪子,扒猫砂,跑酷,折腾到我们俩都睡不好,最后把她丢到客厅,跑一会又抓门求进来。放进来消停会,7点就又醒了,开始在你周围走来走去。第一天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晚上很乖,也许和我们2点多才睡也有关系。
不过再怎么闹,早上醒来伸脚碰到个小爪子的时候还是好幸福啊,看着她还是觉得好可爱啊。
玺梦说,猫除了可爱真的是一无事处。
我觉得猫只有可爱就够了哈哈哈。
人民公园相亲角
没错,我们专门走去体验了一圈。真的人人人人人人人啊,每个大妈摆着伞在地上,伞上挂着自家孩子的信息,大致分成两类,一种是92年,沪籍,XXX大学毕业,985or常春藤,XXX有房XX套,年薪XXX。另一种是80年,XXX工作,月薪XXX。
反正年纪小点的都十分优秀,在寻找更优秀的人,年纪大的也在寻找合适相亲对象。每个大妈站在伞前打量着过往停留的人。偶尔碰上个看对眼的说句“你家那什么情况啊”。谈合适的,拿出个小本本,记下对方年龄、学历、月薪、还有对方家长的电话号码,这样一桩相亲估计就安排上了。
人口密集程度不亚于人才招聘市场……

不过公园里其他景色还是很美的,有着与深圳不同的景色。



上海街边的散步
我们去了南京西路、武康路、愚园路,路过好几次陕西西路、陕西南路、陕西北路都没有打卡拍照。反正在上海的街边走一走,逛一逛,就会感受到与深圳不同的人文气息。是个有温度、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街边的杂货店都复古到让你以为是什么精致小店,结果进去发现只是卖烟酒的小卖铺。路边的梧桐树,遗留下来的旧居民楼,有着西式的韵味,看起来像是一栋栋精致的小别墅。












去的这几天在担心下雨,但好在下雨的时间多半在夜里,白天偶尔还会放晴,有时会飘些小雨,走在复古的街头其实也挺舒适的。对上海的好感度又增加了。
我想我还会去第三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