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总会有不一样的际遇
囫囵吞枣般看完了《解忧杂货店》,因为是借的书,所以急急的看完,担心别人说我什么,更担心自己有拖延症,一旦搁置,就会放很久,更更担心的是自己变成那种借书不还的讨厌的人。
看完书,我的遗憾还是有的:第一,这本书不是我的,所以在碰到自己喜欢的句子面前,自己喜欢的故事面前,我不能随意的写下自己幼稚浅薄的看法;第二,这本书后面一些书页有些粘连在一起,所有不便阅读;第三,我没有信心我能够看第二遍;第四,我看过电影,有些许先入为主的感觉。
雄志和晓子两人的故事,总归是让人叹息的。不知道算不算我的误读,书中的结局是雄志放下了,而晓子却是在一直守望,最终在邻乡守着一个孤儿院,终生未嫁。是志雄太好,还是晓子太傻?这个谁也说不准,只能说他们他们曾经都是彼此最美的色彩。他们的爱情,成为了孤儿院孩子们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成为了无望的几代人他们成长的希望。浪矢杂货店穿越时空,志雄对每一位咨询者的诚挚回答,都是他们人生的向导。可以说志雄的一生是平凡的,却也是完满的。书中对晓子的描述不多,更多的也是从别人口中说出她的故事。可能是我对女孩有天生的怜悯,总觉得晓子可不可以不要让人这么心疼?心疼她对爱情的守望,对情人的牺牲,对事业的坚守,心疼她作为一个女孩儿,却如此的坚定坚强。
浩介的逃离,到底逃离的是什么呢?我总是在想。一个半大的孩子,最多也就十四五岁,正是叛逆期,哪里来的勇气?可以这么决绝的舍弃。传统教育中父母就是天就是地,就是生命中不可以割舍的部分。哪怕父母因为某些原因让我结束我的生命,会犹豫,但我仍旧会去做。父母真心是为了孩子可以不顾一切的人。面对家庭的逃亡,浩介的情绪没有得到开解,父母的计划让他无所适从,压坏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使他逃离。他也许不理解,也许对前路的恐惧,让他舍弃了自己。父母过去的好,在他的眼里变得微不足道了。后面他为什么没有去寻找父母,没有了解父母的结局,也许是对父母的一种保护吧。我也只想这样相信着。不管他是否知道父母的结局,这都会成为他心中化脓的伤口。(后面有说关于浩介的行迹,发生了披头士成员被杀,孤儿院被烧,都让我脑中脑补了一部悬疑剧,甚是尴尬。)
迷途的小狗——晴美,可以说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最大赢家。她的人生目标很明确,就是实现女性独立地位,一展宏图。她意识到金钱是独立的第一步,她想要改变,即使是做陪酒女这样让她自己觉得别人常理不能接受的工作,也是心甘情愿,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一番她的天地。晴美确实是处在迷途中,对于社会的无知,对于所有所有人能够给她带来希望的建议她都会认认真真的考虑。设想一下,晴美跟着那个有妇之夫在一起了,那么晴美会不会就是第二个翔太母亲?敦也,翔太,幸平给她的建议,她都遵循着做的,对她来说可能很多都是未知的,她小心翼翼的前行着。
让人最绝可惜的就是音乐家——克郎,每每想到他,有可惜,有心酸,有感叹。如此赤诚的人,他是幸福的,他虽然说他在自己的战场上失败了,但是他的人生并没有失败。他是家里不愿继承父业的不孝子,是让妹妹祈羡的不争气的哥哥,是梦想路上的落魄者。某一天在路上碰到他,我想,他应该是一个眼中闪着光的人,可能有一头乱蓬蓬的艺术家发型,穿着简单的白色t-shirt和牛仔裤,背着一把吉他,但是眼里闪着光。
还有月兔,在爱情还是梦想间游离,最后两者都没有得到。虽然书上说,月兔心中好像明了了,但在我看来,她是西瓜和芝麻都没有捡到的一个乐观主义可怜人。早做决定,爱情和梦想之中有一个能获得完满。
再回头想想,这本书就是关于一群迷惘的个体,在犹豫中,寻找自我肯定。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人生不犯错呢?就像书中说的,浪矢杂货店,一个提供咨询一切烦恼的地方,但是作出决定,践行想法的仍旧是咨询者,雄志只是设身处地的,诚恳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由敦也,翔太,幸平开头,给月兔,给晴美建议,到结尾他们抢劫了晴美,由他们开始了解解忧杂货店是怎么回事儿,到自己作为最后一名咨询者得到白纸的答案,整本书就是几个小故事组成,与杂货店和丸光园息息相关,情节设计就像在一个环形结构中,奇特巧妙。
我其实也特别希望遇着像浪矢杂货店这样的一个地方,听我的烦恼,忧愁,听我的抱怨,疑惑。太多的不懂,太多的选择,真是让人头疼的很。可是更多的时候,却只能默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