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内心成长(一)
我发现收起我的精力后,我更关注自己和家人后,我开始慢慢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也慢慢更加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比如,我从小习惯性讨好别人,对很多事情不在乎,其实不是真正的不在乎,而是担心自己不会让人满意而表现的满不在乎,害怕被拒绝而表现的满不在乎。其实,我内心深处一直是那个很无助的小女孩,觉得自己的一颗心无处安放,没有安全感。很少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不需要,其实自己会偷偷地难过,明明就很想要。
我一直是个很胆小的人,但是很奇怪,我在家的时候,就敢看恐怖片,而且不觉得害怕。我一直想不明白,直到后来,我想清楚了。因为我在家的时候,我可以很放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我不开心,我讨厌这个,我不喜欢,我害怕。然后我发现,真正的做自己,是可以在人前表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而不用担心不会被接纳。
一直以来,我都是阳光正面的形象,开朗,积极,我知道大家都喜欢这样的我。但是,对于另一面的我,大家还是会喜欢吗?其实我没有信心。但是我的家人,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他们会接受我,我的好朋友,她们会接受我。因为我曾经在他们面前都表现过自己的那一面,他们没有被吓到,而是心疼我,关心我。我试过,我知道。我有时候甚至想,能走进我内心的人,都要过这一关,不然我们就不可能会走下去。
关于我的讨好型人格,可能是从小内心有点自卑导致的吧。我想我们那一辈的人,小时候多多少少都有点自卑吧。我那个时候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喜欢自己,其实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一种表现吧,如果一个人在自己尝试了很久之后,还是不喜欢自己,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好,是自己的错。其实,别人不喜欢自己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因为我发现,我自己也会不喜欢一些很不错的人。对我而言,那个人很难击中我心里的某个地方吧,虽然他人也不错,长的也不错,性格也好,但是就是不喜欢。很奇怪吧,我试过,这种人做朋友非常好,但是不会让我有特殊的感觉。反过来想,我为什么要对自己那么苛刻,一定要别人都喜欢你呢。我现在想,可能是小时候别人的批评指责让我很恐慌,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又没有人及时开导,温柔地对我说,你很好了,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完美的。
关于如何去爱一个人。我爸爸妈妈言传身教地就是爱一个人就是无限地对他好,因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对我们的,对我们太好了,所以显得我们三姐弟都比较任性。父母总是无条件地包容我们,没有时间限制,不需要附加条件,就是因为他们真的爱我们。也许当遇到一个对我们很好的人的时候,会错以为那是爱。其实有时候不是,大部分都不是,而是一种达到某种目的手段而已。所以有人说时间是检测一段关系的最好方法,没有人会伪装一辈子,你需要做的就是放慢脚步。
我想起了老爸以前总是说我,不要急,看你急的,是我的跑不了。我做什么都很急,希望快点达到结果,生怕晚了会怎么样。我本身就是个急性子,这样让我的性格越来越急躁。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都没有想清楚,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就去做了。我现在学会了一句话,急事要缓办,越是很重要很紧急的事情,要放缓办。
三十而立,这是古人的智慧。以前我错以为三十而立是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就应该成家立业了,其实不是。三十而立表示一般到了三十岁,一个人的价值观,为人处理的态度基本已经形成,也有了一套自己为人处理的方法和原则。
爸爸生病的事情让我一下子成长了很多,看开了很多事情。同时,我也会开始慢慢把目光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内心成长。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不重要,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感受最重要,自己的原则很重要。如果自己感觉到一丝不舒服不自在,我会开始变的很谨慎。我想,我开始慢慢爱自己了吧。
啊,突然感叹,人生真的是一场修行呢。以前我总是太关注外面的圈子,忽视了家人和自己。现在我把精力收回来,90%放在自己和家人身上,我发现自己内心很充实。我也第一次发现,我是真的无比爱着我爸爸妈妈,我的弟弟妹妹。以前我从来没有说过爱,包括恋爱我都只是用的喜欢,因为我感觉“爱”这个词一定是你内心真的感觉爱的时候,才可以很自然地说出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