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双清”励后人——龚望先生学术讨论会综述

“心迹双清”龚望先生学术讨论会于2019年11月30日在天津问津书院学海堂举行,这是问津书院每年一度以研讨天津乡贤为宗旨的问津学术会议的第七场。来自天津市各界的专家学者以及龚望先生亲属、学生近40人与会,共论龚望先生的书法等成就,追思缅怀一代书法大家。会议由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问津书院理事长王振良主持,大悲禅院住持智如法师致辞。智如法师回顾了与龚望居士的交往经历,对他的人格魅力和慈悲之心表达了敬佩之情,并认为此次讨论会既是缅怀追思无漏居士(龚望别号)的缅怀追思,也是推动龚望研究的有力之举。
自成一家是“龚隶”
龚望先生以书法著称于世,各种书体皆能,尤善于隶书。他从碑刻入手,遵法而入,破法而出,容篆隶于一体,形成了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被书法界誉为“龚隶”。其作品先后入选国内外重要书法展览,并为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所收藏。跟随龚望先生学习书法者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本次学术讨论会上就有不少学者探讨了他的书法成就。

刘镪探讨了龚望先生与20世纪50年代天津市中国书法研究会创建的关系,他利用搜集的珍贵资料,论述了龚当年推动在天津建立中国书法研究会所做的努力,尽管最终未能成功,但却为后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的成立作了铺垫。龚望先生的书法理论与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通过他早年的书法创作和实践去探究其理论的源头以及逐步形成的过程。王智忠探讨了龚望先生书法的当代启示,认为龚望承袭傅山“四宁四毋”的创作理念,但从龚望的作品来看,他们的创作理念和风格追求又不尽相同。龚望对傅山“四宁四毋”理论的继承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植根传统锐意新出新的范例。同时,这也是对现代丑书以继承傅山理论自居的一种反驳,值得我们深入辨析。
杨子沄探讨了龚望先生笔墨因缘的内在奥妙,认为他的书法苍茫、凝重、自由,无烟火气,有圣人心。龚望从不将书法视为自我炫耀的方式和追名逐利的手段,而是下学上达,心迹双清。最重要的是,龚望能够以书法利人,广结善缘,弘法利生。因此,龚望的书法作品具有立意独特、形式简明、悲愿深切之特点,他赋予书法更多的内涵和意义,这对于我们探讨龚望书法的价值很有启发意义。李树清回顾了在龚望先生门下学习书法的往事。对于临帖,龚望主张:“以帖为师,取法乎上”,因此他总是让学生多写碑阴,而且要顶格写满,以便于今后写榜书大字。他还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拓本,并说学书要溯本追源、取法乎上、学而多思、融汇百家,自出新意。还说写字首先要了解字的形、音、意,要系统学习《说文解字》。龚望教导学生说:“写字是小事,念书是大事”,每周六组织学生在自家念《诗经》。所有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值得当今的书法教育者借鉴。

书法之外艺亦佳
龚望先生不但书法造诣高超,而且在篆刻、古乐、金石、诗词等方面也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很多学生得益于他的教导而走上艺术之路。
赵光以自己跟随龚望先生学习的经历,探讨了龚望在篆刻方面的艺术成就。他认为龚望的篆刻具有汉印、古玺印和朱文印三种风格。之所以具有如此风格,乃在于他不亦步亦趋模仿前人,突破了古人的束缚,即所谓师古而不泥古。龚望认为,学习篆刻须从篆书和秦汉印入手,这样才能学习到正宗的篆法,才能把握稳健、浑厚、圆润的线条和相应的刀法,才能形成朴实、大气的审美取向。王建欣考察了龚望先生与古乐的因缘,他说,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成立的民间社团古乐研究会八音小组,就得益于龚望的热心倡导和积极组织。龚望捐钱、捐物、献乐器、献墨宝,慷慨资助,使得小组能够常年坚持活动。这个小组曾请龚望为大家讲解文辞中有关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知识。龚望还常为学生讲解古琴知识,并将自己珍藏的名琴借与学生练习。他对学生的关爱,正如《论语》中所说:“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刘世联回顾了龚望先生为天津古乐研究会的成立及运行所作的努力。龚望不但在筹划成立时不辞辛劳,还从跟随其业习书法的学生中物色喜欢古乐的学生,并为学员讲读《诗经》和《古文观止》等。可以说,龚望是天津古乐复兴的重要践行者。
田晓东以札记的形式探讨了龚望著述和藏品的情况,具有拾遗补阙的价值。关于《人谱类记》及其增订本的演变情况,他认为晚清至民国时期《人谱》在天津的流行,使得余明善制作了《删节本人谱类记》,龚望则在释文中写道:“这本书读了之后,主要能躬行实践一下……那么对于怎样做人的道理是有帮助的。”由此能够看出龚望对于该书的看法。对于《李叔同印存》的册数问题,一般认为只有四本,龚望后人龚绶也认为只有四本,但田晓东根据相关资料考证,认为有可能存在第五册。这是研究李叔同、龚望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关于龚望对所藏汉陶壶拓片题记中的“船生”问题,田文进行了探讨,认为既有可能是人名,也有可能是级别,这对探讨龚望的题记很有意义。所有这些看似不大的问题,实际上都是龚望研究中需要厘清的问题。

桃李不言下成蹊
龚望先生热心教育,他1949年1月在崇化中学填写的履历表“本人志愿”一栏即写有:“颇愿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尤其是书法教育,更是倾力一生。与会学者中有多位是龚望先生的学生或受过其教益,他们深情回顾了龚望的教诲之情和交往之迹。
马永明回顾了龚望先生在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书法的往事,认为龚望具有清晰的教学思想和鲜明的教法特征。一是注意因材施教,为学生指明书学捷径;二是取法乎上,为学生阐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三是诲人规矩,引导学生打牢学书基础;四是遍览百碑,开拓学生视野;五是教思无穷,将书法教学与国学教育相结合。在一年多时间里,学生们和龚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大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张绍祖和赵进杰分别考察了龚望先生与天津私立众成商科职业学校、崇化学会、崇化中学及国学研究社的因缘。龚望早年受教于崇化学会、国学研究社,为其书法艺术奠定了国学基础。李实忱、钟世铭等人的崇高人格,则是龚望人生路上的不竭动力和指路明灯。他后来任教于这些学校,可谓是成于斯教于斯。龚望与这些教育机构的共生关系,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

尹树鹏以自己与龚望先生的两次接触,探寻其精神世界。他通过龚望在中营小学与学生交流的往事,感知龚望是个善良和感情细腻的人。对于来访者,龚望先生总是会送给他们自己的作品,这与当今的文化人截然不同,更可见龚望的修养和待人之道。章用秀回顾了其伯父章邦宪与龚望的交往,以及自己跟随龚望先生学习的经历。他说,每次到先生那里,都带着上次的作业,由先生指出问题和不足,先生还时常在自己临习的“大仿”上作批语,可见龚望之认真与严谨。正是受龚望的影响,章用秀也痴迷于古物鉴赏与收藏,并时常求教于先生。通过多年接触,他认为龚望先生笃实至诚,宅心仁厚,与人为善,从不背后说人不是,治学上无门户之见,并要求学生博学广见,敬重先贤,尊重同好。龚望先生经常无偿送人书法作品,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他曾说:“你写的字有点来去啦,一定有人烦你写!这个烦字的人,就是和你有缘的人。你也不一定认识他,他一定是喜欢你的字,才烦你写,也许托人,也许直接,你就应该高高兴兴地写了给他。万万不可说些为难话,支吾语,或有企图话,这都是些习气毛病,高姿态、高人品,不应这样做。”
龚望先生以其高贵品质和深厚学养教育学生,他的弟子遍及全国各地,人们都敬重他,奉他为楷模,默默耕耘在各个行业,积极践行龚望的书法理念和为人之道。

研究待继续深入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邵佩英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学术讨论会对于推动龚望研究很有价值和意义。他指出,龚望先生不仅是大书法家,还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学者,今后应当将龚望先生放到更宏大的视野中来研究,对他的书法理论、篆刻艺术、教育思想和诗词作品等开展全方位的探讨。他说,以龚望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学人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都值得后辈学人好好总结和学习,在继承中发光广大。
最后,龚望先生次子龚绶代表亲属作了简短的答谢发言,并向问津书院和与会学者赠送《龚望纪念馆》图册。他表示,今后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推动龚望研究的深入发展。
2019年12月15夜急就于沽上静心斋
(刊于2019年12月23日《藏书报》第8版“问津”)
-
纯熙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6 18:50:46